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难聚金满斗──评介《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
1
作者 游建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79-1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过渡形态 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 资本主义 阶级队伍 近代化 近代资产阶级 聚金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作者 张守军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1期43-50,共8页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批洋务派官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加强自己的军阀派系力量,开始开办了若干军事工业。七十年代初,他们又采取“官办”和“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都是一些带有浓厚...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批洋务派官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加强自己的军阀派系力量,开始开办了若干军事工业。七十年代初,他们又采取“官办”和“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都是一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一定买办性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民族资本经营的新式工业也逐渐出现。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数量比洋务派企业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经济思想 洋务派 国家资本主义 “官督商办” 中国资产阶级 资本经营 农民起义 民用企业 军事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及其社会效应
3
作者 乔志强 赵晓华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及其社会效应·乔志强赵晓华价值观念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评价周围世界存在意义的基本观念和行为判断标准。作为思想意识的组成部分,价值观的变革是社会变革走向深层次的重要标识,也是“文化变迁的最...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及其社会效应·乔志强赵晓华价值观念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评价周围世界存在意义的基本观念和行为判断标准。作为思想意识的组成部分,价值观的变革是社会变革走向深层次的重要标识,也是“文化变迁的最终实现”①。同时,价值观的变革对社会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价值观 社会效应 择业观 重商思潮 教育近代化 社会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不副实的主干载体——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在近代化中的角色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54-61,共8页
1 近代化与现代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现代化(modemisation)系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全球性的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迁。大体说来,它发源于十六世... 1 近代化与现代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现代化(modemisation)系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全球性的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迁。大体说来,它发源于十六世纪的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运动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 十八世纪 现代化 十六世纪 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工业化 清政府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变易历史观
5
作者 徐顺教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5期24-27,共4页
中国近代,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通过古今,中西思想文化之争制约着哲学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继承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但是,他们对学习西方,有一个认识... 中国近代,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通过古今,中西思想文化之争制约着哲学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继承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但是,他们对学习西方,有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围绕古今中西之争来考察,揭示他的认识发展的规律,有着重大意义。一、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兴起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要求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社会思潮。它是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国思潮的继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洋务派 变易历史观 学习西方 早期改良主义思潮 民族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者 向西方学习 郑观应 鸦片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发展与贫困——围绕着《中国民约精义》的纵横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福惠 《浙江学刊》 1986年第Z1期246-253,共8页
卢梭的《民约论》在本世纪初传入我国后,引起了各种反响:憎其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者有之,崇其为福音而顶礼膜拜者有之,视其为时髦而随意搬用者亦有之。1903年,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刚在科考中失意转而激烈主张革命的刘师培,遵照甲午... 卢梭的《民约论》在本世纪初传入我国后,引起了各种反响:憎其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者有之,崇其为福音而顶礼膜拜者有之,视其为时髦而随意搬用者亦有之。1903年,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刚在科考中失意转而激烈主张革命的刘师培,遵照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宣传家们“合中西之言以喻民”的主张,“搜国籍得前圣曩哲言民约者若干篇”,证以杨廷栋经日文转译的《民约论》,并发挥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民约论 近代资产阶级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甲午战争 民主思想 政治学说 西方资产阶级 君主专制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学偶得──《马敏自选集》书后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敏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Z3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自选集 学术研究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为学术而学术 学术论文 商会档案 独立品格 历史学家 研究生 中国近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观应的商战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常汝琪 《学术研究》 1984年第5期69-72,共4页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也是当时著名的爱国的工商业资本家。在他一生的社会实践中,主要从事的是经济活动,因此,经济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也是当时著名的爱国的工商业资本家。在他一生的社会实践中,主要从事的是经济活动,因此,经济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集中表现在他的《盛世危言》这部著作中。郑观应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提出了“商战论”。“商战论”的产生,是由中国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郑观应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剧变的时代。在这期间,外国资本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民族灾难日益深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观应 商战论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经济思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想体系 地主阶级改革派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国家 重要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玉之论 英华外发——访著名近代史学家朱英教授
9
作者 张卫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共11页
人物名片:朱英先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近代史学家。1956年生于湖北武汉。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担任的主... 人物名片:朱英先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近代史学家。1956年生于湖北武汉。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担任的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有:中国史学会理事、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湖北省文史馆馆员等职。科研成果曾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教育部第二、三、四、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并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著作有:《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商业革命中的文化变迁——近代上海商人与海派文化》、《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商界旧综》、《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商民运动研究(1924—1930)/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史学家 教授 朱英 教学指导委员会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