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剧影双生:孤岛末期剧影《洪宣娇》的考察
1
作者 武彦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22,共7页
《洪宣娇》是1941年费穆执导的舞台剧,也是同年由费穆执导的同名电影,已有研究较少对其展开详细论述。学者邵迎建的《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和徐珺的《中国旅行剧团:现代职业话剧的拓荒者(1933-1947)》梳理了《洪宣娇》演映的史实。^([1]... 《洪宣娇》是1941年费穆执导的舞台剧,也是同年由费穆执导的同名电影,已有研究较少对其展开详细论述。学者邵迎建的《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和徐珺的《中国旅行剧团:现代职业话剧的拓荒者(1933-1947)》梳理了《洪宣娇》演映的史实。^([1])电影史研究者陈墨的《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分析了《洪宣娇》的内容,认为其是“文不对题”之作,“其真正目的显然在于对抗日战争起到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2])剧影《洪宣娇》的演映细节及互动问题,尚未得到进一步关注。本文考察《洪宣娇》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战时剧影同作的现象较为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穆 中国旅行剧团 洪宣娇 电影史研究 舞台剧 同名电影 互动问题 职业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化自我 深化角色——白杨现实主义电影表演艺术的两个特色
2
作者 谭守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8-8,共1页
白杨,在我国电影史上,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象白杨这样年已古稀还怀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在出色地创造,而且作为主要角色去创造,创造出一个一个又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而性格、造型、气质上又都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的确少有,真... 白杨,在我国电影史上,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象白杨这样年已古稀还怀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在出色地创造,而且作为主要角色去创造,创造出一个一个又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而性格、造型、气质上又都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的确少有,真是“艺海长青”。表演艺术是一种实践,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说来说去无非是那些道理,表演要松弛、自然、真实,然而要达到也并非易事。白杨早期成名之作《十字街头》较成功地塑造了知识分子杨芝瑛这一角色,对其性格气质作了恰如其分的体现,但也充分暴露了她的表演带有明显的舞台痕迹,较多地追求角色外部动作美,过多地表现自己,尤其一场“荡秋千”表现更为突出,应该说《十字街头》与她早期所拍的《故宫新怨》《四千金》、《社会之花》、《神秘之花》等一样都带有舞台腔、表现主义的色彩。这与她加入中国舞台协会、中国旅行剧团从事话剧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艺术 中国旅行剧团 社会之花 表现主义 创作激情 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 艺海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