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剧影双生:孤岛末期剧影《洪宣娇》的考察
1
作者
武彦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22,共7页
《洪宣娇》是1941年费穆执导的舞台剧,也是同年由费穆执导的同名电影,已有研究较少对其展开详细论述。学者邵迎建的《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和徐珺的《中国旅行剧团:现代职业话剧的拓荒者(1933-1947)》梳理了《洪宣娇》演映的史实。^([1]...
《洪宣娇》是1941年费穆执导的舞台剧,也是同年由费穆执导的同名电影,已有研究较少对其展开详细论述。学者邵迎建的《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和徐珺的《中国旅行剧团:现代职业话剧的拓荒者(1933-1947)》梳理了《洪宣娇》演映的史实。^([1])电影史研究者陈墨的《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分析了《洪宣娇》的内容,认为其是“文不对题”之作,“其真正目的显然在于对抗日战争起到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2])剧影《洪宣娇》的演映细节及互动问题,尚未得到进一步关注。本文考察《洪宣娇》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战时剧影同作的现象较为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穆
中国旅行剧团
洪宣娇
电影史研究
舞台剧
同名电影
互动问题
职业话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淡化自我 深化角色——白杨现实主义电影表演艺术的两个特色
2
作者
谭守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8-8,共1页
白杨,在我国电影史上,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象白杨这样年已古稀还怀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在出色地创造,而且作为主要角色去创造,创造出一个一个又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而性格、造型、气质上又都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的确少有,真...
白杨,在我国电影史上,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象白杨这样年已古稀还怀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在出色地创造,而且作为主要角色去创造,创造出一个一个又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而性格、造型、气质上又都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的确少有,真是“艺海长青”。表演艺术是一种实践,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说来说去无非是那些道理,表演要松弛、自然、真实,然而要达到也并非易事。白杨早期成名之作《十字街头》较成功地塑造了知识分子杨芝瑛这一角色,对其性格气质作了恰如其分的体现,但也充分暴露了她的表演带有明显的舞台痕迹,较多地追求角色外部动作美,过多地表现自己,尤其一场“荡秋千”表现更为突出,应该说《十字街头》与她早期所拍的《故宫新怨》《四千金》、《社会之花》、《神秘之花》等一样都带有舞台腔、表现主义的色彩。这与她加入中国舞台协会、中国旅行剧团从事话剧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艺术
中国旅行剧团
社会之花
表现主义
创作激情
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
艺海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剧影双生:孤岛末期剧影《洪宣娇》的考察
1
作者
武彦清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22,共7页
文摘
《洪宣娇》是1941年费穆执导的舞台剧,也是同年由费穆执导的同名电影,已有研究较少对其展开详细论述。学者邵迎建的《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和徐珺的《中国旅行剧团:现代职业话剧的拓荒者(1933-1947)》梳理了《洪宣娇》演映的史实。^([1])电影史研究者陈墨的《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分析了《洪宣娇》的内容,认为其是“文不对题”之作,“其真正目的显然在于对抗日战争起到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2])剧影《洪宣娇》的演映细节及互动问题,尚未得到进一步关注。本文考察《洪宣娇》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战时剧影同作的现象较为特殊.
关键词
费穆
中国旅行剧团
洪宣娇
电影史研究
舞台剧
同名电影
互动问题
职业话剧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淡化自我 深化角色——白杨现实主义电影表演艺术的两个特色
2
作者
谭守信
机构
沪西影评协会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8-8,共1页
文摘
白杨,在我国电影史上,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象白杨这样年已古稀还怀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在出色地创造,而且作为主要角色去创造,创造出一个一个又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而性格、造型、气质上又都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的确少有,真是“艺海长青”。表演艺术是一种实践,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说来说去无非是那些道理,表演要松弛、自然、真实,然而要达到也并非易事。白杨早期成名之作《十字街头》较成功地塑造了知识分子杨芝瑛这一角色,对其性格气质作了恰如其分的体现,但也充分暴露了她的表演带有明显的舞台痕迹,较多地追求角色外部动作美,过多地表现自己,尤其一场“荡秋千”表现更为突出,应该说《十字街头》与她早期所拍的《故宫新怨》《四千金》、《社会之花》、《神秘之花》等一样都带有舞台腔、表现主义的色彩。这与她加入中国舞台协会、中国旅行剧团从事话剧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电影表演艺术
中国旅行剧团
社会之花
表现主义
创作激情
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
艺海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史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剧影双生:孤岛末期剧影《洪宣娇》的考察
武彦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淡化自我 深化角色——白杨现实主义电影表演艺术的两个特色
谭守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