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咬破自己作的茧”创新才有生命力——听新华社主任记者郭玲春谈新闻 被引量:1
1
作者 陶洪 苏馨花 《新疆新闻界》 1989年第2期28-28,共1页
北京,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她带着记者的求异思维坐在我们面前,中等身材,秀气潇洒。她告诉我们,原先准备的“开场白”是表示谢意和致歉,想想又很俗套,于是,沉恩片刻,便从新闻的创新开始,笑着对我们说:“新闻应该给人以美的诱惑力。”... 北京,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她带着记者的求异思维坐在我们面前,中等身材,秀气潇洒。她告诉我们,原先准备的“开场白”是表示谢意和致歉,想想又很俗套,于是,沉恩片刻,便从新闻的创新开始,笑着对我们说:“新闻应该给人以美的诱惑力。”这,就是近几年在新闻界以求新图变闻名的新华社主任记者郭玲春。1971年,郭玲春进入新华社。那时的新闻稿多数以“新华体”出现在报刊上,日复一日,千人一面。郭玲春为此冒感到“不难”,久之,不安,用她的话说,一篇二百多字的消息,那格式就象她办公的那座楼的200多扇窗户,年年月月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玲春 主任记者 中国新闻学院 新华体 求异思维 报道模式 散文笔法 中等身材 千人一面 现场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人称”新闻探讨
2
作者 孙建中 《新疆新闻界》 1991年第2期18-19,共2页
近几年来,用“第二人称”写作的新闻屡见报端。《新疆军垦报》1989年全年仅用4篇“第二人称”新闻稿,去年上升到10篇以上。在结构上,有通篇用“你”的,有在导语中用“你”的,还有在文中插用“你”的,消息中用“你”,通讯中也用“你”。... 近几年来,用“第二人称”写作的新闻屡见报端。《新疆军垦报》1989年全年仅用4篇“第二人称”新闻稿,去年上升到10篇以上。在结构上,有通篇用“你”的,有在导语中用“你”的,还有在文中插用“你”的,消息中用“你”,通讯中也用“你”。鉴于此,本文对“第二人称”新闻作一番探讨。“第二人称”新闻具有接近性、亲切感《新疆军垦报》1990年4月3日二版上的一条消息是这样写的: (眉题)你想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吗? (主题)八毛为你推出五十种新颖面料石河子讯你想让自己的衣着更加华美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军垦报 接近性 中国新闻学院 用事实说话 文中 使人 五要素 周立方 新疆日报 不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刻想着党和人民——冯健谈新闻采写工作
3
作者 马道军 《新疆新闻界》 1992年第4期40-,43,共2页
一位记者朋友曾向我表示:做记者,就要立志写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带响”的报道呢?笔者就此专门求教于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冯健在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1966... 一位记者朋友曾向我表示:做记者,就要立志写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带响”的报道呢?笔者就此专门求教于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冯健在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1966年前,他同穆青、周原同志采写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0年,他们再访兰考,写下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80年代初,他同曾建徽同志采写的“中南海纪事”系列报道——《中南海的春天》等,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担任《瞭望》周刊社顾问等职,并受聘为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采写 新闻报道 中南海纪事 时事评论 中国新闻学院 曾建徽 新闻生涯 周原 冯健 副社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