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龚琳娜“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余铮 《歌海》 2013年第3期67-68,71,共3页
一曲《忐忑》让龚琳娜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她和丈夫老锣共同提出的"中国新艺术音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别具一格的演唱方法、丰富的创作题材以及中西元素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中国新艺术音乐&q... 一曲《忐忑》让龚琳娜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她和丈夫老锣共同提出的"中国新艺术音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别具一格的演唱方法、丰富的创作题材以及中西元素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中国新艺术音乐"保持了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琳娜 中国新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伴奏视角下中国新艺术歌曲的革新分析
2
作者 苏晨 孟晓 《当代音乐》 2023年第9期177-179,共3页
中国新艺术歌曲,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歌曲的一种升级演变,通过将音乐、歌词、诗意三者相结合而产生出的歌曲体裁,蕴含丰富的思想、崇高的志向,既有波动式的情感内涵,亦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是通过音乐与歌声的绝妙配合以表达感性与理性二者合... 中国新艺术歌曲,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歌曲的一种升级演变,通过将音乐、歌词、诗意三者相结合而产生出的歌曲体裁,蕴含丰富的思想、崇高的志向,既有波动式的情感内涵,亦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是通过音乐与歌声的绝妙配合以表达感性与理性二者合一的音乐形式。本篇文章从钢琴伴奏的视角对中国艺术歌曲之新:题材通俗化、融合中西方新技法、新的演出形式三方面进行解释说明,并对中国新艺术歌曲的革新思路做出分析,在紧跟时代的流行旋律、旋律发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变化、音乐中主调织体的扩充,钢琴伴奏的升级、融入新的伴奏乐器以提高音乐性方面以中国艺术歌曲新旧作品举例说明,对比分析。力求能够通过文章使读者能对中国新艺术歌曲的进步之处有所了解,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被更多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艺术”与中国绘画现代性——论李长之《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3
作者 李晶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6期135-142,共8页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是李长之解决中国传统画论缺乏体系性问题的尝试之作,也是他一次重要的艺术批评实践。他结合西方理论家玛尔霍兹、康德和温克尔曼等人的学术观点,采用“以西化中”和“以中化西”的思考方式,用西方的“壮美”...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是李长之解决中国传统画论缺乏体系性问题的尝试之作,也是他一次重要的艺术批评实践。他结合西方理论家玛尔霍兹、康德和温克尔曼等人的学术观点,采用“以西化中”和“以中化西”的思考方式,用西方的“壮美”与中国传统的“逸”概述中国绘画的价值,以回应20世纪早期“美术革命”关于中国绘画的现代性论争。他在学理上对中国绘画理论和美术批评做了体系性建构,提出应根据所处时代境况改变绘画发展方向的议题,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绘画的美学问题,亦是古今、中西混杂下如何构造时代之民族精神,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美术革命 中国新艺术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艺术变为文明自身——基于“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的考察
4
作者 徐进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11,共6页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已先后在全国20余省(区、市)进行了巡展,全方位地展示了国家艺术基金近年来立项资助的美术、书法、摄影和工艺美术类项目成果。巡展呈现了国家意识、民众生活与艺术重塑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优化着传统美术...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已先后在全国20余省(区、市)进行了巡展,全方位地展示了国家艺术基金近年来立项资助的美术、书法、摄影和工艺美术类项目成果。巡展呈现了国家意识、民众生活与艺术重塑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优化着传统美术的创作和传播方式。青年艺术创作集体的呈现,理应被关注和思考,而新时代的中国艺术则更需构建具有中国精神、时代特点的价值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展览 中国艺术视界 青年艺术 国家意识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中国当代新艺术
5
作者 龙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79,共3页
为了中国当代新艺术正确而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把握其学理内涵,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历史必然性:它是当代东西方文化强烈碰撞和大胆融会的必然结果。中国当代新艺术所具有的特殊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预示着它必将出现的广阔而可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文化意义 美学价值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向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的养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一川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当前新文科教育背景下,艺术类专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探讨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的养成。往昔百余年,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从古典型中国艺术心灵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的历史性转型,现在面临的是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建构的任务。新现代... 当前新文科教育背景下,艺术类专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探讨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的养成。往昔百余年,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从古典型中国艺术心灵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的历史性转型,现在面临的是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建构的任务。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应当是一种包容而自强的中国艺术心灵,其融合了包容共在之心、尚文之心、美美异和之心、自然之心和品余之心。当前应当通过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涵养新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 艺术教育 古典型中国艺术心灵 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 现代型中国艺术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艺术学派与流派建构的“中国艺术语言”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悦笛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2-28,共7页
"中国派"要得以成立与形成,既要有底线的规范性标准。也要有高级的境界性标准,前者要求"中国艺术语言"的独立,后者则要求"美学的品格"的成就。中国乐派、中国美术派和中国电影派如果要得以成立,最终有赖... "中国派"要得以成立与形成,既要有底线的规范性标准。也要有高级的境界性标准,前者要求"中国艺术语言"的独立,后者则要求"美学的品格"的成就。中国乐派、中国美术派和中国电影派如果要得以成立,最终有赖于"中国音乐语言""中国视觉艺术语言"和"中国电影语言"的独立发展。"新的中国性"艺术观,要在时代性与本土性的张力间来建构,与此同时,还要反对"民族主义""传统主义"和"自动主义"三种观念。当中国艺术语言成熟之时,"中国艺术流派"与"中国艺术学派"也就成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派” 中国艺术语言 生活美学 中国艺术 中国乐派 中国美术派 中国电影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的成长回顾新中国舞蹈的发展
8
作者 段妃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在对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人物进行面对面采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来回顾新中国舞蹈的发展和探索舞蹈表演的真谛。在研究中,主要遵循资华筠先生提出的"以事述人"与"以人传舞"相结合的辩证舞史观,把&... 本文在对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人物进行面对面采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来回顾新中国舞蹈的发展和探索舞蹈表演的真谛。在研究中,主要遵循资华筠先生提出的"以事述人"与"以人传舞"相结合的辩证舞史观,把"人"与"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观察、分析舞蹈现象。从其艺术生涯、表演风格、体验感悟、著作、言论中,归纳其个性化创造和共性规律,将舞蹈家一次次"转瞬即逝"的舞蹈表演,转化成以文字为载体的思想结晶,旨在向年轻一代传承他们的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 个案分析 陈爱莲 舞蹈表演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音乐影响下的《楚辞》新诠释——以龚琳娜版《上下求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琳钰莹 《北方音乐》 2019年第9期102-103,共2页
2002年,德国籍作曲家老锣与我国歌唱家龚琳娜夫妇俩共同探索发展中国新艺术音乐。本文以其创作演绎的《楚辞》经典篇目《上下求索》为例,从音乐分析的角度解读了其中西音乐的融合及演唱方式,并得出中西音乐融合让古典诗词散发活力,西方... 2002年,德国籍作曲家老锣与我国歌唱家龚琳娜夫妇俩共同探索发展中国新艺术音乐。本文以其创作演绎的《楚辞》经典篇目《上下求索》为例,从音乐分析的角度解读了其中西音乐的融合及演唱方式,并得出中西音乐融合让古典诗词散发活力,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精神内核,让旋律仿佛从诗词当中生长出来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艺术音乐 龚琳娜 离骚·上下求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