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文论传统:是骤然断裂,还是静悄悄绵延? |
代迅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2
|
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 |
向天渊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3
|
中国传统文论的“拼接”方法 |
张荣翼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4
|
对中国传统文论分类的知识阐释 |
赵海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
5
|
中国现代“语言-形式主义”文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兼及域外文论的本土化问题 |
向天渊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6
|
另眼相看中国传统文论──兼与《马眼中的骆驼》商榷 |
邓红梅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
7
|
钱锺书的中国传统文论之现代转换路径 |
何建委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8
|
发“新潮”于“旧泽”——周作人《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对我国传统文论的消解与重构 |
刘全福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
9
|
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16届年会会议综述 |
谷乾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0
|
“中国式”小说叙事形态面面观 |
孙仁歌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0 |
|
|
11
|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美学原创性体系建设刍议 |
张锡坤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11 |
0 |
|
|
12
|
《中国艺术批评模式初探》的“自序”与“后记” |
蒲震元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3
|
强制阐释与跨文化阐释 |
李庆本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
14
|
宗白华比较诗学的独特意识及其话语空间 |
姚晓南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15
|
文学理论的技术化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
于茀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16
|
亚里斯多德与荀况的文艺观比较 |
徐扬尚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17
|
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 |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
18
|
探险家型文学评论家的思维与方法——李敬泽论 |
韩春萍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19
|
文艺家必须重视自身胸襟的调养 |
水渺
|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