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文艺复兴:从文学运动到艺术运动——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运动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艺术界同仁为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趋于落潮的低迷境况,积极倡导、鼎力推进以艺术运动为主导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企望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从文艺复兴到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与发展路径。在他们看来,“五四新文...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艺术界同仁为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趋于落潮的低迷境况,积极倡导、鼎力推进以艺术运动为主导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企望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从文艺复兴到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与发展路径。在他们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过于注重文学运动,而忽略了“整个艺术运动”;过于注重“科学-理性”启蒙,而忽略了“感性-艺术”的激发。因而,要真正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就需要以艺术运动为主导,激扬艺术的感性生命力量,重振精神,重申启蒙,重建文化,以达成从文艺复兴到民族复兴的理想愿景目标。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语境中,重返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运动的思想现场,考察其文化立场与精神向度,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史料价值和文化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艺术
运动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民族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论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观
2
作者
朱德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共9页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是对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有意识"的复兴,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类同;中西两个文艺复兴运动,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解放要求",反映了个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中国人的思想或人性的解放,所凭借的强大精神武器应是"赛先生"即科学精神或科学人生观,与"德先生"即德莫克拉西或人文主义所结成的坚固思想同盟。胡适对中国文艺复兴的贡献是独特的,是不可取代的,然而他对其历史局限认识不清又是一种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
文艺复兴
”新文化
运动
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文艺复兴:从文学运动到艺术运动——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运动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纳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史料整理与研究(1921—1949)”(21&ZD25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艺术界同仁为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趋于落潮的低迷境况,积极倡导、鼎力推进以艺术运动为主导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企望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从文艺复兴到民族复兴的文化逻辑与发展路径。在他们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过于注重文学运动,而忽略了“整个艺术运动”;过于注重“科学-理性”启蒙,而忽略了“感性-艺术”的激发。因而,要真正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就需要以艺术运动为主导,激扬艺术的感性生命力量,重振精神,重申启蒙,重建文化,以达成从文艺复兴到民族复兴的理想愿景目标。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语境中,重返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运动的思想现场,考察其文化立场与精神向度,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史料价值和文化思想史意义。
关键词
新艺术
运动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民族
复兴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论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观
2
作者
朱德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共9页
文摘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是对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有意识"的复兴,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类同;中西两个文艺复兴运动,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解放要求",反映了个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中国人的思想或人性的解放,所凭借的强大精神武器应是"赛先生"即科学精神或科学人生观,与"德先生"即德莫克拉西或人文主义所结成的坚固思想同盟。胡适对中国文艺复兴的贡献是独特的,是不可取代的,然而他对其历史局限认识不清又是一种遗憾。
关键词
胡适“
中国
文艺复兴
”新文化
运动
观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文艺复兴:从文学运动到艺术运动——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运动为考察对象
谢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论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观
朱德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