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尾声”向“先声”转型的理论之桥─—评《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
1
作者 戴庆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现代化 翻译观 现代化转型 “五四”文学革命 现代文学 思想形式 文学现象 古代文学 情绪评价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评汤哲声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
2
作者 扬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现代化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精神 翻译观 筚路蓝缕 梁启超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人的文学 二难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
3
作者 易竹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3期63-71,41,共10页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开拓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新时代,同时也揭开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帷幕。在诸多新文化的先驱者中间...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开拓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新时代,同时也揭开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帷幕。在诸多新文化的先驱者中间,胡适与陈独秀齐名,是这一运动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成了当时广大知识青年钦慕崇拜的对象。为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胡适曾作过广泛的尝试和努力。无论在文学革命、白话诗文的倡导与创作方面,或者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中国古史的研究,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与整理,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方案的拟定,近代西方思想和文学的介绍,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提倡,以至于文字改革、新式标点符号的推行等诸多方面,胡适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尽管他也有缺陷,有失误,然而毫无疑问,他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革命 中国文学现代化 文学 五四运动 白话文学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文学观念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现实主义与文学现代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家琪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6期26-30,共5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也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文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前进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考察与评价鲁迅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鲁迅有关文学现代化的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对于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也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文学现代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前进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考察与评价鲁迅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鲁迅有关文学现代化的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对于鲁迅的现实主义与文学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化 鲁迅 创作实践 文学 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 关系问题 重要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茅盾文学的现代化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68-76,共4页
本文选取新的视角考察并探讨了茅盾对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理论建树与创作实践:他主张从传统文学与外国文学里提出“特质”以建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路向之一,以中外现实主义思想所整合的现代型的理论体... 本文选取新的视角考察并探讨了茅盾对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理论建树与创作实践:他主张从传统文学与外国文学里提出“特质”以建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路向之一,以中外现实主义思想所整合的现代型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创作原则;《子夜》即是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所营造的艺术王国。由此说明,茅盾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宗师与巨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中国文学现代化 现实主义理论 茅盾 《子夜》 民族文学 现代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困惑”——评《跨进新世纪的历程——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
6
作者 温奉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化 明代中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 被引量:5
7
作者 许志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9-177,共9页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许志英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学走过很长的弯路,有很严重的经验...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许志英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学走过很长的弯路,有很严重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个后进国家,中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现代化 回顾与前瞻 中国作家 二十世纪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外国文学 民族主义 “五四”作家 新时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抗军事入侵与抵制文化殖民——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共10页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体仍顽强地沿着五四新文学开创的道路迂曲生长,保持着不能扼杀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化文学 沦陷区文学 殖民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留学生文学”
9
作者 吴欢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2-93,共2页
在诗歌评论家上海大学吴欢章教授的发言中,明确地指出留学生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及近代化过程中的多种重要性。
关键词 留学生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诗歌评论 二十世纪 上海大学 文学创作 中国文学现代化 文学变革 中国留学生文学 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9期55-57,共3页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和牡丹江师院、牡丹江大学、牡丹江教育学院发起主办的“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6月14日至19日在风光如画的镜泊...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和牡丹江师院、牡丹江大学、牡丹江教育学院发起主办的“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6月14日至19日在风光如画的镜泊湖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世界文学 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 世界性 东西方文化 教育学院 鲁迅作品 中国文学现代化 走向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文学抉择与“九十年代新复古主义”
11
作者 范钦林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11,共5页
世纪之交的文学抉择与“九十年代新复古主义”范钦林文学的选择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曾经经历过一次巨大而艰难的文学选择。从黄遵宪的“我手写吾口”的诗学新论,到梁启超将小说与“群治”建立起... 世纪之交的文学抉择与“九十年代新复古主义”范钦林文学的选择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曾经经历过一次巨大而艰难的文学选择。从黄遵宪的“我手写吾口”的诗学新论,到梁启超将小说与“群治”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而将一向不登大雅之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主义 思维模式 元对抗 世纪之交 九十年代 传统文化 中国文学现代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东西方文化 文言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