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由“尾声”向“先声”转型的理论之桥─—评《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 |
戴庆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0 |
|
2
|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评汤哲声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 |
扬帆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0 |
|
3
|
胡适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 |
易竹贤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9 |
0 |
|
4
|
鲁迅的现实主义与文学现代化 |
秦家琪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1 |
1
|
|
5
|
论茅盾文学的现代化选择 |
朱德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6 |
2
|
|
6
|
挑战“困惑”——评《跨进新世纪的历程——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 |
温奉桥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7
|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 |
许志英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8
|
反抗军事入侵与抵制文化殖民——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
张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9
|
话说“留学生文学” |
吴欢章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0
|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4 |
0 |
|
11
|
世纪之交的文学抉择与“九十年代新复古主义” |
范钦林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