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
臧晴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视差之见: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描述与理论反思 |
季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3
|
鲁迅与铃木虎雄的“文学的自觉”说——兼谈对海外中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借鉴 |
张晨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4
|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内的讨论初探 |
谭永利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现代文学“幻觉”和“细节”中的性别形式——从《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解读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主题 |
张屏瑾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拆解指涉性、反讽阅读与空间诗学——论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策略 |
李石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
邱婧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8
|
探骊得珠: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 |
邱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9
|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荷兰的中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研究 |
王文欣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英语世界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洞见与盲视 |
刘洪涛
邓子寒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1
|
从“重写鲁迅”到“弑父”——对美国华人学者鲁迅批评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
李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