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1
作者 宗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9-19,共1页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 佛教思想 现代化 上海大学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重建 文学院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中国”的规范塑造——以清代民间法中的“家法”“乡约”和“行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8,199,共13页
坚守“文化中国”的路向,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之关键,也是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中国认同之基础。但“文化中国”的生成、维系和发展,并非离开规范技术的支撑即可成就;反之,理念上的“文化中国”必须技术上的“规范(法制)中... 坚守“文化中国”的路向,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之关键,也是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中国认同之基础。但“文化中国”的生成、维系和发展,并非离开规范技术的支撑即可成就;反之,理念上的“文化中国”必须技术上的“规范(法制)中国”承载、规范、保障并型塑,才有绵延不绝的条件,才能不断引导、修正并型塑“文化中国”。其中,民间法作为非正式制度,在基层社会型塑着“文化中国”的基础。有清一代,无论是“家规”“乡约”还是“行规”,都表达、规范并型塑着“文化中国”的使命。当下“文化中国”的传统内容尽管无法复原,但在这一理念下,我们面临着“文化中国”之重建的使命。这一重建过程,与“法治(规范)中国”互为表里。故通过民间法与官方法的多元文化互动,对推进“文化中国”之重建,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清代民间法 规范(法制)中国 文化中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与现代化通融的佛教文化
3
作者 李向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72-74,共3页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承担了《中华佛教文化书系》的主要写作任务,并编纂有学术辑刊《佛教与当代社会》(第一辑),对于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之内在联系问题,正在进行认真的探讨。这里刊发的,是该所关于这一问题的某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历史 佛教哲学 文化信仰 学人 传统信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大乘佛教 中国文化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4
作者 黄见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中西互为体用论”是傅伟勋提出的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它的提出、它与中国文化重建、它与中西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又析又评了这个命题的内涵。
关键词 中西互为体用 中国文化重建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