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1
作者
宗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9-19,共1页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文化
中国
文化
研究
传统
文化
佛教思想
现代化
上海大学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重建
文学院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中国”的规范塑造——以清代民间法中的“家法”“乡约”和“行规”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8,199,共13页
坚守“文化中国”的路向,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之关键,也是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中国认同之基础。但“文化中国”的生成、维系和发展,并非离开规范技术的支撑即可成就;反之,理念上的“文化中国”必须技术上的“规范(法制)中...
坚守“文化中国”的路向,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之关键,也是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中国认同之基础。但“文化中国”的生成、维系和发展,并非离开规范技术的支撑即可成就;反之,理念上的“文化中国”必须技术上的“规范(法制)中国”承载、规范、保障并型塑,才有绵延不绝的条件,才能不断引导、修正并型塑“文化中国”。其中,民间法作为非正式制度,在基层社会型塑着“文化中国”的基础。有清一代,无论是“家规”“乡约”还是“行规”,都表达、规范并型塑着“文化中国”的使命。当下“文化中国”的传统内容尽管无法复原,但在这一理念下,我们面临着“文化中国”之重建的使命。这一重建过程,与“法治(规范)中国”互为表里。故通过民间法与官方法的多元文化互动,对推进“文化中国”之重建,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中国
清代民间法
规范(法制)
中国
文化
中国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与现代化通融的佛教文化
3
作者
李向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72-74,共3页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承担了《中华佛教文化书系》的主要写作任务,并编纂有学术辑刊《佛教与当代社会》(第一辑),对于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之内在联系问题,正在进行认真的探讨。这里刊发的,是该所关于这一问题的某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文化
中国
文化
研究
中国
历史
佛教哲学
文化
信仰
学人
传统信仰
传统
文化
与现代化
大乘佛教
中国文化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4
作者
黄见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中西互为体用论”是傅伟勋提出的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它的提出、它与中国文化重建、它与中西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又析又评了这个命题的内涵。
关键词
中西互为体用
中国文化重建
中西
文化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1
作者
宗棣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9-19,共1页
文摘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佛教
文化
中国
文化
研究
传统
文化
佛教思想
现代化
上海大学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重建
文学院
研讨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中国”的规范塑造——以清代民间法中的“家法”“乡约”和“行规”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谢晖
机构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8,19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研究”(项目编号:16ZDA07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坚守“文化中国”的路向,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之关键,也是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中国认同之基础。但“文化中国”的生成、维系和发展,并非离开规范技术的支撑即可成就;反之,理念上的“文化中国”必须技术上的“规范(法制)中国”承载、规范、保障并型塑,才有绵延不绝的条件,才能不断引导、修正并型塑“文化中国”。其中,民间法作为非正式制度,在基层社会型塑着“文化中国”的基础。有清一代,无论是“家规”“乡约”还是“行规”,都表达、规范并型塑着“文化中国”的使命。当下“文化中国”的传统内容尽管无法复原,但在这一理念下,我们面临着“文化中国”之重建的使命。这一重建过程,与“法治(规范)中国”互为表里。故通过民间法与官方法的多元文化互动,对推进“文化中国”之重建,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
中国
清代民间法
规范(法制)
中国
文化
中国
重建
Keywords
Cultured China
Folk Law of Qing Dynasty
Normative(Legal)China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d China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与现代化通融的佛教文化
3
作者
李向平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72-74,共3页
文摘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承担了《中华佛教文化书系》的主要写作任务,并编纂有学术辑刊《佛教与当代社会》(第一辑),对于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之内在联系问题,正在进行认真的探讨。这里刊发的,是该所关于这一问题的某些见解。
关键词
中国
佛教
文化
中国
文化
研究
中国
历史
佛教哲学
文化
信仰
学人
传统信仰
传统
文化
与现代化
大乘佛教
中国文化重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4
作者
黄见德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文摘
“中西互为体用论”是傅伟勋提出的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它的提出、它与中国文化重建、它与中西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又析又评了这个命题的内涵。
关键词
中西互为体用
中国文化重建
中西
文化
交流
Keywords
mutual substance and utilit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分类号
B15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宗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化中国”的规范塑造——以清代民间法中的“家法”“乡约”和“行规”为例
谢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可与现代化通融的佛教文化
李向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黄见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