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日常生活批判──中国文化转型的崭新视野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国有
田郁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10,共6页
关键词
非日常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文化转型
人的主体性
中国
传统哲学
制度层面
中国
传统
文化
感性活动
现代教育
批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转型
2
作者
王勤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4期6-10,14,共6页
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转型王勤一、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了实践哲学,实践成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然而,对马克思哲学实践本质的再认识却有着深刻的人本学背景。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诞生到南斯拉...
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转型王勤一、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了实践哲学,实践成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然而,对马克思哲学实践本质的再认识却有着深刻的人本学背景。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诞生到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兴起,再到我国8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转型
马克思哲学
创造性实践
主体能动性
人类实践
实践层面
实践方式
技术理性主义
自由自觉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尼采文化哲学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3
作者
李群山
王友刚
詹宏伟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98-99,共2页
尼采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反思、批判、重估一切旧有价值的同时,设想了一种“强力意志”的新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他的整个文化哲学思想,又始...
尼采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反思、批判、重估一切旧有价值的同时,设想了一种“强力意志”的新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他的整个文化哲学思想,又始终如一地建立在对人的深层理性反思与现实关怀基础之上,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价值论的启示。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尼采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文化
哲学
中国
文化
的现代
转型
借鉴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三种声音”: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金元浦陶东风《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读后
被引量:
3
4
作者
包晓光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书评
金元浦
陶东风
中国
文化
文化
研究
《阐释
中国
的焦虑-
转型
时代的
文化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日常生活批判到文化转型
5
作者
毛秀芝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时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揭示日常生活变迁对于历史演进的意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实现文化的转型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必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它的图...
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时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揭示日常生活变迁对于历史演进的意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实现文化的转型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必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它的图式代表着特定时代的深层文化结构,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转型的历程证明,日常生活批判是文化转型的切入面。在中国,日常生活模式的转型遇到了很大的文化阻力,要走出困境,建立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使式,推动文化转型,必须坚持用开学技术理性和人文精神培育现代主体特有的文化精神,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非日常生活
中国文化转型
中国
传统
文化
理性
文化
后现代
文化
日常生活层面
日常生活世界
批判模式
中国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五四新文化结构的意义
6
作者
段培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6-49,共4页
五四新文化结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这里撷取其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即五四新文化结构的生成对于中国大文化系统本身的意义、五四新文化结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文化创造主体的意义、五四新文化结构在当代对于中国文化选择和再建...
五四新文化结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这里撷取其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即五四新文化结构的生成对于中国大文化系统本身的意义、五四新文化结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文化创造主体的意义、五四新文化结构在当代对于中国文化选择和再建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的意义彼此相关,从历史的发展来说,也有某种连续性,但它的当代意义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注意的。 一、五四新文化结构的生成对于中国文化转型的意义 中国大文化系统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变可以说是从明清之际开始的。但这一转变过程是缓慢的,带有量的积累的性质,不具有结构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结构
五四新
文化
运动
文化
主体
中国文化转型
当代意义
五四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造主体
中国
现代化
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适对新文化的提倡及其局限
7
作者
龚道运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5期30-37,共8页
关键词
实验主义
胡氏
新
文化
唯科学主义
自由民主政治
胡适
自然主义
自由意志
传统
文化
中国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
1
8
作者
王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传统人文精神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世界
精神的重建
人类生活方式
总体结构
中国文化转型
人文价值
中国
传统
文化
社会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常生活批判──中国文化转型的崭新视野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国有
田郁玫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
黑龙江商学院社科部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10,共6页
关键词
非日常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文化转型
人的主体性
中国
传统哲学
制度层面
中国
传统
文化
感性活动
现代教育
批判理论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转型
2
作者
王勤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4期6-10,14,共6页
文摘
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转型王勤一、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了实践哲学,实践成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然而,对马克思哲学实践本质的再认识却有着深刻的人本学背景。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诞生到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兴起,再到我国80年...
关键词
中国文化转型
马克思哲学
创造性实践
主体能动性
人类实践
实践层面
实践方式
技术理性主义
自由自觉
异化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尼采文化哲学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3
作者
李群山
王友刚
詹宏伟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98-99,共2页
文摘
尼采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反思、批判、重估一切旧有价值的同时,设想了一种“强力意志”的新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他的整个文化哲学思想,又始终如一地建立在对人的深层理性反思与现实关怀基础之上,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价值论的启示。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尼采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尼采
文化
哲学
中国
文化
的现代
转型
借鉴
启示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三种声音”: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金元浦陶东风《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读后
被引量:
3
4
作者
包晓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书评
金元浦
陶东风
中国
文化
文化
研究
《阐释
中国
的焦虑-
转型
时代的
文化
解读》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日常生活批判到文化转型
5
作者
毛秀芝
机构
中共哈尔滨市委讲师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文摘
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时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揭示日常生活变迁对于历史演进的意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实现文化的转型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必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它的图式代表着特定时代的深层文化结构,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转型的历程证明,日常生活批判是文化转型的切入面。在中国,日常生活模式的转型遇到了很大的文化阻力,要走出困境,建立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使式,推动文化转型,必须坚持用开学技术理性和人文精神培育现代主体特有的文化精神,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非日常生活
中国文化转型
中国
传统
文化
理性
文化
后现代
文化
日常生活层面
日常生活世界
批判模式
中国
现代化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五四新文化结构的意义
6
作者
段培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6-49,共4页
文摘
五四新文化结构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这里撷取其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即五四新文化结构的生成对于中国大文化系统本身的意义、五四新文化结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文化创造主体的意义、五四新文化结构在当代对于中国文化选择和再建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的意义彼此相关,从历史的发展来说,也有某种连续性,但它的当代意义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注意的。 一、五四新文化结构的生成对于中国文化转型的意义 中国大文化系统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变可以说是从明清之际开始的。但这一转变过程是缓慢的,带有量的积累的性质,不具有结构变化的特征。
关键词
文化
结构
五四新
文化
运动
文化
主体
中国文化转型
当代意义
五四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造主体
中国
现代化
大系统
分类号
K26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适对新文化的提倡及其局限
7
作者
龚道运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5期30-37,共8页
关键词
实验主义
胡氏
新
文化
唯科学主义
自由民主政治
胡适
自然主义
自由意志
传统
文化
中国文化转型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
1
8
作者
王勤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传统人文精神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世界
精神的重建
人类生活方式
总体结构
中国文化转型
人文价值
中国
传统
文化
社会
转型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日常生活批判──中国文化转型的崭新视野
王国有
田郁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的实践总体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转型
王勤
《学术界》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由尼采文化哲学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李群山
王友刚
詹宏伟
《湖北社会科学》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第三种声音”: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金元浦陶东风《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读后
包晓光
《河北学刊》
CSSCI
199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日常生活批判到文化转型
毛秀芝
《求是学刊》
CSSCI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五四新文化结构的意义
段培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胡适对新文化的提倡及其局限
龚道运
《江淮论坛》
CSSCI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日常生活批判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王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