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诗学的源流与走向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春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90,共8页
这里的"中国文化诗学"虽然借用了来自西方的"诗学"和"文化诗学"概念,但它的含义却是指面对中国独特的文学现象而产生的阐释理念与方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从"诗言志"到"知人论世"... 这里的"中国文化诗学"虽然借用了来自西方的"诗学"和"文化诗学"概念,但它的含义却是指面对中国独特的文学现象而产生的阐释理念与方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从"诗言志"到"知人论世",再到"文变染乎世情",形成了中国式的古典阐释学传统。这一古老传统在现代得到继承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这一中国传统阐释学吸收了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哲学阐释学、巴赫金的社会学诗学、美国新历史主义以及其他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研究路向的影响,使自身不断丰富,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强大解释功能与理论穿透力的文学阐释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诗学 知人论世 文学阐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论的三部曲——兼及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被引量:7
2
作者 顾祖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100,共9页
"五四"以来,中国文论明显经历了"全盘西化"和"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阶段,目前正走向"中西融合"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已做好了三项理论准备:"新理性主义"在价值论和方法论上实现了... "五四"以来,中国文论明显经历了"全盘西化"和"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阶段,目前正走向"中西融合"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已做好了三项理论准备:"新理性主义"在价值论和方法论上实现了中西融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突出了中西融合的任务和方式;"中国式文化诗学"是中西文艺理论融合之路通过上述二者实现创造性建构和超越的最终模式和必然归宿。揭示了这样的"三部曲",也就揭示中国文化诗学产生的历史合理性,以预测中国文论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中西融合 中国文化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 被引量:5
3
作者 顾祖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49,共8页
文学理论的未来就在众望所归处。恩格斯"力的平行四边形"理论启示我们,文学理论的发展模式,应当是由那些能够体现发展正能量的文学观念、理想和主张共同构成的多极图式,这些正能量合力的结果,便是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诗学是... 文学理论的未来就在众望所归处。恩格斯"力的平行四边形"理论启示我们,文学理论的发展模式,应当是由那些能够体现发展正能量的文学观念、理想和主张共同构成的多极图式,这些正能量合力的结果,便是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诗学是按照中国学人自己的文化理念建构的新理论,它与西方文化诗学虽有某种联系,但已有了本质区别。中国诗学可以将西方传统文论与西方现代、后现代以及非理性哲学的某些合理因素整合起来,通过与中国古代文论资源的对话与沟通形成了崭新的"中国特色",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又显示华夏文化及其理论智慧的勃勃生机,这些使中国文化诗学能自然地承接五四运动以来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理论家提出的重要理论主张,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文学理论的未来必然是走向文化诗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 文学理论 中国文化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创新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顾祖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0,共10页
中国学人主张建构的中国文化诗学,是对20世纪国际学术思潮的回应,它将把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带入新阶段、新境界。它所带来的理论创新是深刻而全面的。本文仅仅论证了文学的文化和审美文化性质,民族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意识,以及他者理... 中国学人主张建构的中国文化诗学,是对20世纪国际学术思潮的回应,它将把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带入新阶段、新境界。它所带来的理论创新是深刻而全面的。本文仅仅论证了文学的文化和审美文化性质,民族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意识,以及他者理论等所造成的理论创新性;归纳了中国文化诗学的四大特征。仅此就已显示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魅力和不可抗拒性,值得人们深思和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诗学 理论创新性 文学理论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创新性
5
作者 顾祖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中国式文化诗学的建构,具有十分密集的理论创新性。历史语境、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以及文化视角所带来的文学基础理论和文学批评模式的变化等问题,不仅意味着整个文学学科的一场学术革新运动,而且对不少人文学科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诗学 理论创新性 历史文化语境 人类学方法 基础理论 批评模式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诗学:传统模式及其当代汇通
6
作者 李圣传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8-182,共5页
传统诗学模式的观念契合与当代文论的现实需求是推动中国文化诗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诗学的本土化建构关键在攫取古代文论资源,只有充分挖掘当代文论与传统话语模式的相通契合处,汇通古今,才能真正有效的系统建构中国文化诗... 传统诗学模式的观念契合与当代文论的现实需求是推动中国文化诗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诗学的本土化建构关键在攫取古代文论资源,只有充分挖掘当代文论与传统话语模式的相通契合处,汇通古今,才能真正有效的系统建构中国文化诗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诗学 知人论世 双向建构 以诗为诗 传统模式 当代汇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诗学:历史谱系与本土建构》出版
7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文化诗学:历史谱系与本土建构》系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弟子李圣传所著。其客观梳理了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在西方生成演变的学术史脉络,又清晰勾勒出在“语言论转向”与“文化转向”背景下中国文化诗学建构的演进历程、发展脉... 《中国文化诗学:历史谱系与本土建构》系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弟子李圣传所著。其客观梳理了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在西方生成演变的学术史脉络,又清晰勾勒出在“语言论转向”与“文化转向”背景下中国文化诗学建构的演进历程、发展脉络、理论主张和学术特征,并对中西文化诗学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尤其是对当代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实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索。内容追本溯源,脉络清晰,史料丰富,形成了一套清晰完整的讲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诗学 童庆炳先生 本土建构 文艺理论家 语言论转向 历史谱系 学术特征 演进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心理与阐释模式研究的新创获——《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读后
8
作者 尚永亮 程建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512-512,F003,共2页
关键词 文化心理 阐释模式 《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 书评 张杰 中国 传统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诗学审美意识比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87,91,共5页
许多文艺学界的学者认为以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诗学缺乏对文学的审美关照,是"非诗学的"、"非诗意的"文学"外部研究"。而中国文化诗学声称要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和诗意批评,提倡文学的"... 许多文艺学界的学者认为以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诗学缺乏对文学的审美关照,是"非诗学的"、"非诗意的"文学"外部研究"。而中国文化诗学声称要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和诗意批评,提倡文学的"内外结合"研究。似乎"是否审美"以及"如何审美"已成为中西文化诗学的重要差别。那么,有必要通过回顾中西文化诗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梳理和辨析两者对于文学中的审美问题,如文本审美、文化审美、审美与现实等观点的异同,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理论阐释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诗学 中国文化诗学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