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华留学生“隐性课程”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欣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以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意大利、南非等国家的留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隐性课程”,即以非课堂形式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教育环境或非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留学生的关于中... 以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意大利、南非等国家的留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的“隐性课程”,即以非课堂形式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教育环境或非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留学生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学术或非学术的知识、经验或影响。结果显示,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人际交往、社会化活动参与、中国媒体使用等社会参与和实践。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类课程来说,汉语课程可以被视为一种“隐性课程”,汉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能够更好地满足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修课的需要。“隐性课程”对正式课程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积极影响在于能够强化或扩展留学生在正式课程中所学的中国文化知识,但同时,不同类型的交往群体对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有效性、不同类型的文化体验活动对其社会化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以及汉语能力水平对其中国媒体使用的有效性会产生影响。深入探讨中国文化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与正式课程的互动与影响,能够为制订与修订留学生的培养方案,组织和安排相关课外教育、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以及挖掘留学生常用社交媒体的多语种功能提供参考。实现“隐性课程”与正式课程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发挥其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中介”和“意见领袖”作用,在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中互学互鉴,“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中国文化课程 “隐性课程” 正式课程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瑟·韦利的中国绘画研究与汉学转折 被引量:5
2
作者 曹顺庆 任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15,共13页
阿瑟·韦利(1889—1966)作为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的翻译领域,对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研究作为西方汉学研究... 阿瑟·韦利(1889—1966)作为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的翻译领域,对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研究作为西方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在英国以及西方研究中的崛起,更体现出西方汉学思潮的新一轮转折。其研究上承翟理斯、宾扬等人的系统性译介,下启喜仁龙、高居翰等的研究性引入,而这一转折也将中国文学、绘画乃至诗学的元素更为深入地介绍到西方世界当中,成为了与当时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潮流相峙而立的他国化风景。东方的文学与艺术不再仅仅作为带有异域情调的点缀,而是成为与西方相峙而立的、为其提供能量的另一文明。正是中国文化的注入为英国及西方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韦利 中国绘画 汉学 他国化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兵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67-70,共4页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2005—201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效率进行研究,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视角挖掘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效...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2005—201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效率进行研究,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视角挖掘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效率总体偏低,产能合作潜力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2)来华留学生交流、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是提升产能合作效率的重要推进因素。(3)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显著加强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对产能合作效率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产能合作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