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建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郭建宁(北京大学哲学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弓泼的文化论争,是五四时期文化论争的继续。它提出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等概念,对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影响重大。在... 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郭建宁(北京大学哲学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弓泼的文化论争,是五四时期文化论争的继续。它提出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等概念,对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影响重大。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回顾与审视三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文化论争 陈序经 “全盘西化” 三十年代 文化建设 全盘西化论 现代化 胡适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的文化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鞠巍 杨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98,共3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就中国未来文化创新的问题展开了专门讨论。本位文化派从中国文化的特质与民族性出发,主张文化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在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出现了创新就是模仿、创造的综合、有选择的模仿等方案。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文化创新 文化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张东荪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费先生”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80年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论战研究状况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史春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由10位教授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引发的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问题的论战,直到今天,仍引起学界不断关注。本文拟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考察。20世纪30至70年代,对于该问题基本还谈不上系统... 20世纪30年代,由10位教授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引发的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问题的论战,直到今天,仍引起学界不断关注。本文拟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考察。20世纪30至70年代,对于该问题基本还谈不上系统研究,只是学者借机发表自己对中西文化问题的见解。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尤其是大陆学界,对于这场论战,在一致认同其"政治"、"党化"背景的同时,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关注这场论战发生的时代、社会背景,从"政治"以外的其他角度去考察这场论战。90年代至今,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超越意识形态框架,而现代化视角的引入,使得这场论战的文化及现代化意义开始渐渐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方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86,共7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过去学术界曾把这一文化主张视作保守主义的反动文化理论。"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提出符合20世纪30年代思潮转...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过去学术界曾把这一文化主张视作保守主义的反动文化理论。"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提出符合20世纪30年代思潮转向的历史趋势,"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及其所引发的思想论战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某些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保守主义 新民主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之间——以胡适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韦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qu...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单一线性"的文化进化论通过努力就可实现彻底"西化"的看法。他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预言在中国主张"全盘西化"的结果恰恰是产生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为调和本位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的观点,胡适提出放弃"全盘西化"的提法,建议改用"充分世界化",其持论理由有三,即文化惰性说、无法用理智指导文化选择说,以及进化论和文化世界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盘西化 中国本位文化 胡适 文化惰性 文化世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陈寅恪文化本位论 被引量:6
7
作者 郑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文化本位论是陈寅恪文化史观的核心,它是否有体系一直是学人争论的问题。通过研究,认为它有“文化”本位论、中国文化本位论、儒家文化本位论三个层面的含义。这三个层面所体现的从文化角度研究历史、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儒家... 文化本位论是陈寅恪文化史观的核心,它是否有体系一直是学人争论的问题。通过研究,认为它有“文化”本位论、中国文化本位论、儒家文化本位论三个层面的含义。这三个层面所体现的从文化角度研究历史、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儒家文化精神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等思想,对陈氏的史学方法与信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文化本位论 中国文化本位论 儒家文化本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全盘西化”论和“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争
8
作者 陈江丰 《理论月刊》 1987年第12期54-57,共4页
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1935年),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发生过一次有关中国文化出路问题的大论战,即“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争。本文仅对这场论战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总结历史教训,借鉴于现实。一从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其... 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1935年),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发生过一次有关中国文化出路问题的大论战,即“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本位文化”论之争。本文仅对这场论战进行初步分析,以便总结历史教训,借鉴于现实。一从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其间近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疮痍满目。中国的文化,一方面被西方文化所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论 西方文化 三十年代 陈序经 中国文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 外来文化 胡适 历史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位文化”论战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妍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本位文化”论战刍议李妍近代以来,我国思想界曾经围绕着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进行过多次论战。其中尤以三十年代关于“本位文化”的论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过去,学术界大多把这次论战视为反动思想界的一次内讧,因而重视不够。本... “本位文化”论战刍议李妍近代以来,我国思想界曾经围绕着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进行过多次论战。其中尤以三十年代关于“本位文化”的论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过去,学术界大多把这次论战视为反动思想界的一次内讧,因而重视不够。本文对此问题略陈己见。1935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中国文化建设 《独立评论》 陈序经 西方文化 胡适 西化派 “中体西用”论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本位论观照之下的《金锁记》自译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吉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6,共6页
《金锁记》的自译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一作四译的个案,几个文本间的转化体现了本位论的观照,译者坚定的中国文化本位、作者本位和女性主义立场的性别本位是这部自译作品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 《金锁记》 自译 中国文化本位 作者本位 性别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文化哲学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晓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胡适文化哲学新论洪晓楠(安徽师大政教系)文化哲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文化的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文化发展史和文化传统进行全面的反省和反思的理论结晶。胡适文化哲学在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中构成一个重要的环... 胡适文化哲学新论洪晓楠(安徽师大政教系)文化哲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文化的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文化发展史和文化传统进行全面的反省和反思的理论结晶。胡适文化哲学在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中构成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阶段,认真总结和评说其文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胡适 中西文化 东西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本位文化 实用主义 文化进化论 文化 文化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的文化思想探析
12
作者 李白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8,共5页
在《社会学大纲》《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等著述中,李达在吸收来自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结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寻中国新文化的建立路径时所遇到的重要问题,对新旧文化的关系、新文化... 在《社会学大纲》《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等著述中,李达在吸收来自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结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寻中国新文化的建立路径时所遇到的重要问题,对新旧文化的关系、新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文化建设中的"文化革命"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阐发。他的这些思考不但有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为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社会学大纲》 中国文化 中国本位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
13
作者 沈寂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1,共1页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沈寂由皖人撰著、并由安徽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胡适的专集,这本由胡适同志著《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恐怕还是第一部,有其特殊的意义。胡晓同志要我凑趣作序,借此对今天研究胡适谈几点意见:首先是资料缺...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沈寂由皖人撰著、并由安徽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胡适的专集,这本由胡适同志著《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恐怕还是第一部,有其特殊的意义。胡晓同志要我凑趣作序,借此对今天研究胡适谈几点意见:首先是资料缺乏。胡适在生前一贯注意让自身资料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思想 解决问题 充分世界化 问题的解决 “剑”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本位文化 社会现实意义 “诗界革命” 实验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30年代胡适文化观的矛盾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林书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8-70,共3页
在30年代中西文化大论战中,胡适曾公开声言:“我是完全赞成陈序经先生的全盘西化论的。”长期以来,他被目为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大概与此有关。揆之30年代胡适的思想实际,这种看法欠妥。笔者认为,30年代的胡适文化观存在着一个方法与... 在30年代中西文化大论战中,胡适曾公开声言:“我是完全赞成陈序经先生的全盘西化论的。”长期以来,他被目为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大概与此有关。揆之30年代胡适的思想实际,这种看法欠妥。笔者认为,30年代的胡适文化观存在着一个方法与结果的矛盾:从文化改造的方法、手段上说,他的确是全盘西化论者;而从文化改造的结果上说,却又是道地的中西文化交融论者。两者既矛盾又统一。本文拟就此观点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胡适 全盘西化论 文化改造 中西文化大论战 陈序经 中国本位文化 文化 文化变革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
15
作者 魏剑钢 程万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6-17,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能够冲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封建文化的阻滞,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有其深刻的客观必然性。 1 黑格尔曾这样说过:“哲学开始于一个现实世界的没落。”“这是保持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能够冲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封建文化的阻滞,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有其深刻的客观必然性。 1 黑格尔曾这样说过:“哲学开始于一个现实世界的没落。”“这是保持在整个哲学史里的主要特点.”①他指出:当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城邦没落时,伊奥尼亚的哲学反而随之兴起,在雅典,由于民众生活的败坏,哲学兴盛的时期反而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史 中国社会 中国近代社会 方法论 传播 中国本位文化 黑格尔 世界观 客观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与法治关系的思辨:阮毅成“法律之问”析论
16
作者 张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209,共7页
围绕法治救国的时代主题,阮毅成以《时代公论》等刊物为阵地,对法律与事实脱节、中国法治前途、中国本位法文化建设、法律学研究的科学化、法律教育与社会契合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了当时中国法律与事实存在脱节的现实,并... 围绕法治救国的时代主题,阮毅成以《时代公论》等刊物为阵地,对法律与事实脱节、中国法治前途、中国本位法文化建设、法律学研究的科学化、法律教育与社会契合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了当时中国法律与事实存在脱节的现实,并就如何推进中国本位法律文化建设、如何确保法律学研究的科学化以及如何促进法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尽管近代中国法治建设并未取得预期成效,阮毅成的“法律之问”,如法治建设应“锚定”服务社会现实目标、应聚焦法律实践效能之提升以及关切法意与民情平衡等,仍对中国当下的法治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毅成 中国本位法律文化 法律学研究 法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盘西化”论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龚书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6,共6页
“全盘西化”并不是时下才兴起的新鲜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已经喧闹过一阵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全盘西化”论的出现并不偶然。它是在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状况下产生的,是西方文... “全盘西化”并不是时下才兴起的新鲜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已经喧闹过一阵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全盘西化”论的出现并不偶然。它是在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状况下产生的,是西方文化传播进来以后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过程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盘西化” 西方文化 历史考察 陈序经 西洋 社会文化思潮 中国文化的出路 复古主义 世界文化 中国本位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炳松与《新史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其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53-53,共1页
何炳松的《新史学》虽是译著,但反映了他进步的史学思想,主张历史研究要反映人类的全部活动。他还是近代有成就的进步教育家之一。他在“本位文化论”中提出根据中国特点,既不复古,也不盲从外国,以建立中国文化的观点,值得认真研究。
关键词 历史研究 中国本位文化 何炳松 历史学 新史学 外国 校长 学术界 史学思想 中国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
19
作者 麻天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24-29,共6页
熊十力是清末学者,他援佛入儒,努力在中国本位文化中为佛学寻找新的出路,就是要通过对体用不二的本心本体论的确立,达到自识本心,重新塑造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目的。所以,他不仅穷究冥想,反观自心,而且返本体仁,站在本体的高度,把佛学研... 熊十力是清末学者,他援佛入儒,努力在中国本位文化中为佛学寻找新的出路,就是要通过对体用不二的本心本体论的确立,达到自识本心,重新塑造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目的。所以,他不仅穷究冥想,反观自心,而且返本体仁,站在本体的高度,把佛学研究作为一条反观人生的玄览之路,由哲学而体观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精神。虽然我们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但可以从他的佛学思想中窥见前人在探究如何建立中国近代文化的历程中所走过的艰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本体论 本心 体用不二 法相宗 中国本位文化 创造性思维 哲学体系 理想人格 重新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