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类文化共同体与中国文化复兴论
被引量:
12
1
作者
金惠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69,共7页
本文发掘、分析和批判了当前学界文化自信阐释和研究中无意识地潜藏着的"中国文化复兴论",它自鸦片战争以来时起时伏,但从未绝迹,甚至有时以发布宣言的形式形成一次次高潮。本文认为,"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复古主义,&q...
本文发掘、分析和批判了当前学界文化自信阐释和研究中无意识地潜藏着的"中国文化复兴论",它自鸦片战争以来时起时伏,但从未绝迹,甚至有时以发布宣言的形式形成一次次高潮。本文认为,"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复古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等于单一的中国文化之复兴。中国文化复兴论或特殊论是旧时代的后殖民思维,进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标志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放下中国文化复兴论,阐扬特殊性或差异性的话语性之交往性维度,致力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自信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文化复兴
论
人类
文化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文化复兴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
3
2
作者
俞祖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
"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必需途径与精神动力。近代以来,"古学复兴""中国文化复兴""儒学复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恢复固有道德""第三种文明"等不同文化流派在涉及如何实现中国文化复兴以及怎样以此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时,其观点和路径选择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复兴
儒学
复兴
中华民族
复兴
话语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脉络与中国图景:风险文化理论及其本土调适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广利
王伯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41,共7页
风险社会研究的文化向度形成了系统的风险文化理论:现代社会风险不是一种社会秩序,而凸显的是一种文化现象;风险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建构;而且风险认知本身即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取向——风险的消弭也有赖于风险文化的...
风险社会研究的文化向度形成了系统的风险文化理论:现代社会风险不是一种社会秩序,而凸显的是一种文化现象;风险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建构;而且风险认知本身即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取向——风险的消弭也有赖于风险文化的再造与风险认知的重塑。西方风险文化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确定性的解构、价值理性的回归、信任危机的弥合,但是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其过于主观的理想化色彩、夸大了社会边缘群体的作用。此外,风险文化理论主要基于西方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文化脉络,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而缺乏非西方经验的总结。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人对物"的征服和开发,中国文化传统则注重"人对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意涵的是一种德行文化、和谐文化,而非西方的智性文化、对抗文化。在现代社会风险弥漫的场域下,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就是实现风险文化理论的本土化建构。这种西方理论的本土调适,进一步实现了风险文化理论的新生,对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启示意义,现代风险的"中国式回答"一定程度上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的另一种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文化
理论
主观意识
价值理性
中国
传统
文化
复兴
理论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的张力
被引量:
13
4
作者
王德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共10页
当下的现实表明,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张力,并且正是在此张力之中发生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揭开了资本诞生的秘密, 同时也就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张力的根源。从这一根源来看...
当下的现实表明,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张力,并且正是在此张力之中发生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揭开了资本诞生的秘密, 同时也就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张力的根源。从这一根源来看,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不能寄托于对今日西方社会的单纯效法,而应寄托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返本开新。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之生命正走向终结。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她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同时意味着她在根基上参与了世界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的文化命运在今天便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精神
资本原则
中国
当代问题
中国
文化
生命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论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观
5
作者
朱德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共9页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是对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有意识"的复兴,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类同;中西两个文艺复兴运动,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解放要求",反映了个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中国人的思想或人性的解放,所凭借的强大精神武器应是"赛先生"即科学精神或科学人生观,与"德先生"即德莫克拉西或人文主义所结成的坚固思想同盟。胡适对中国文艺复兴的贡献是独特的,是不可取代的,然而他对其历史局限认识不清又是一种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
文艺
复兴
”新
文化
运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文化共同体与中国文化复兴论
被引量:
12
1
作者
金惠敏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69,共7页
文摘
本文发掘、分析和批判了当前学界文化自信阐释和研究中无意识地潜藏着的"中国文化复兴论",它自鸦片战争以来时起时伏,但从未绝迹,甚至有时以发布宣言的形式形成一次次高潮。本文认为,"文化自信"不是文化复古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等于单一的中国文化之复兴。中国文化复兴论或特殊论是旧时代的后殖民思维,进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标志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放下中国文化复兴论,阐扬特殊性或差异性的话语性之交往性维度,致力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关键词
文化
自信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文化复兴
论
人类
文化
共同体
分类号
C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文化复兴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
3
2
作者
俞祖华
机构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文摘
"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必需途径与精神动力。近代以来,"古学复兴""中国文化复兴""儒学复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恢复固有道德""第三种文明"等不同文化流派在涉及如何实现中国文化复兴以及怎样以此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时,其观点和路径选择并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复兴
儒学
复兴
中华民族
复兴
话语构建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脉络与中国图景:风险文化理论及其本土调适
被引量:
8
3
作者
张广利
王伯承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ASH001)
项目负责人:张广利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WE1222001)
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501)
文摘
风险社会研究的文化向度形成了系统的风险文化理论:现代社会风险不是一种社会秩序,而凸显的是一种文化现象;风险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建构;而且风险认知本身即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取向——风险的消弭也有赖于风险文化的再造与风险认知的重塑。西方风险文化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确定性的解构、价值理性的回归、信任危机的弥合,但是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其过于主观的理想化色彩、夸大了社会边缘群体的作用。此外,风险文化理论主要基于西方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文化脉络,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而缺乏非西方经验的总结。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人对物"的征服和开发,中国文化传统则注重"人对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意涵的是一种德行文化、和谐文化,而非西方的智性文化、对抗文化。在现代社会风险弥漫的场域下,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就是实现风险文化理论的本土化建构。这种西方理论的本土调适,进一步实现了风险文化理论的新生,对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启示意义,现代风险的"中国式回答"一定程度上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的另一种呈现。
关键词
风险
文化
理论
主观意识
价值理性
中国
传统
文化
复兴
理论本土化
分类号
C91-0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的张力
被引量:
13
4
作者
王德峰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摘
当下的现实表明,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张力,并且正是在此张力之中发生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揭开了资本诞生的秘密, 同时也就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张力的根源。从这一根源来看,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不能寄托于对今日西方社会的单纯效法,而应寄托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返本开新。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之生命正走向终结。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她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同时意味着她在根基上参与了世界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的文化命运在今天便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精神
资本原则
中国
当代问题
中国
文化
生命
复兴
Keywords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origin of the capital principle,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problem, theglobal meaning of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life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论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观
5
作者
朱德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共9页
文摘
胡适曾多次表示他喜欢用"中国文艺复兴"这一名词,来表述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体验与看法。胡适喜欢"中国文艺复兴"这个题目的起因来自《新潮》的英文刊名,而它的历史根据主要有三: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诞生是对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有意识"的复兴,这与欧洲文艺复兴类同;中西两个文艺复兴运动,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解放要求",反映了个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而中国人的思想或人性的解放,所凭借的强大精神武器应是"赛先生"即科学精神或科学人生观,与"德先生"即德莫克拉西或人文主义所结成的坚固思想同盟。胡适对中国文艺复兴的贡献是独特的,是不可取代的,然而他对其历史局限认识不清又是一种遗憾。
关键词
胡适“
中国
文艺
复兴
”新
文化
运动观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类文化共同体与中国文化复兴论
金惠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文化复兴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
俞祖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方脉络与中国图景:风险文化理论及其本土调适
张广利
王伯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的张力
王德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重论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观
朱德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