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散文史古今贯通的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文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84-93,共10页
中国散文史书写,应从中国散文文体众多、应用广泛的历史实际出发,辩证把握新旧、正变、韵散、骈散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以历史通变的眼光考察历代散文的发展变化,梳理各体散文的沿革兴替,贯通古今文脉的传承创新,探讨文道、义法、体性、通... 中国散文史书写,应从中国散文文体众多、应用广泛的历史实际出发,辩证把握新旧、正变、韵散、骈散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以历史通变的眼光考察历代散文的发展变化,梳理各体散文的沿革兴替,贯通古今文脉的传承创新,探讨文道、义法、体性、通变等贯穿始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理清散文从实用走向审美、从散体文章走向文学散文、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发展脉络,探寻中国散文的民族特色和发展规律,为传承弘扬中国散文优秀传统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散文观念 散文分期 散文类别 散文基本问题 文脉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审美双重视野下的散文史--试评范培松《中国散文史》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双重视野 审美 文学研究会 学术会议 散文研究 凤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变道与常道--评范培松的《中国散文史》
3
作者 谢有顺 石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53,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常道 中国学者 文学 治学方式 材料 价值观 重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关联式·个体化--读范培松的《中国散文史》
4
作者 王光东 陈小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个体化 “唐宋八大家” 关联 体性 散文创作 二三十年代 先秦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的特性与学术的个性——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
5
作者 刘明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散文 特性 学术 个性 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散文史书写的历史抵达与主体生成--兼论范培松《中国散文史(20世纪)》
6
作者 丁晓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散文史书写涉及诸多事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抵达历史本真而又不失生成的主体性。实现散文史书写的历史抵达与主体化生成的有机统一,治史者除了确立合乎历史存在的散文观、散文史观外,还必须处理好若干重要的书写"技术"问题。
关键词 散文 本真 主体化 中国散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纲解纽——论中国散文作为一种权力话语——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的思考
7
作者 刘朝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3,共5页
通过对郭预衡先生治散文史的一个重要命题“王纲解纽”多方面的考查和展开,阐述了王纲的常态和异态与文人作家的生存维度的内在关系,分析了文人——帝王双向依附的关系,以及帝王作为散文接受主体及其影响散文流变的情形,说明了中国古代... 通过对郭预衡先生治散文史的一个重要命题“王纲解纽”多方面的考查和展开,阐述了王纲的常态和异态与文人作家的生存维度的内在关系,分析了文人——帝王双向依附的关系,以及帝王作为散文接受主体及其影响散文流变的情形,说明了中国古代散文作为一种权力话语的性质,肯定了郭著从本土话语入思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散文 '王纲解纽' 权力话语 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 散文接受主体 性质 帝王 文人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散文史》的作家个性化及其成因——读《中国散文史·清初文学》札记
8
作者 万光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作家 个性化 中国散文史·清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于《中国散文史》上册问世之际——和读者商量几个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预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12,共7页
《中国散文史》上册付印之后,想到几个问题要同读者商量。一是关于散文的范围问题,二是关于古书辨伪和作品系年的问题,三是关于散文发展的规律问题。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散文发展 上册 几个问题 文人学者 班固 作品系年 明帝 春秋时代 邓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大思精 肆外闳中——读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册)
10
作者 邓韶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34-39,17,共7页
中国历史悠久,文学遗产丰富。在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中,不仅应有概括古今的中国文学史,而且应有分门别类的中国文体史。几十年来,小说史,诗歌史都已有些专门著作问世;唯独散文方面,尚嫌寥寂。虽然早在三十年代,曾有陈柱所撰的一... 中国历史悠久,文学遗产丰富。在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中,不仅应有概括古今的中国文学史,而且应有分门别类的中国文体史。几十年来,小说史,诗歌史都已有些专门著作问世;唯独散文方面,尚嫌寥寂。虽然早在三十年代,曾有陈柱所撰的一本《中国散文史》,但自建国以来,这方面的专门论著却不多见。郭预衡先生近年从事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其《中国散文史》上册最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欣读之下,颇有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郭预衡 体大思精 司马迁 王莽 《汉书》 班固 《老子》 《易传》 上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尚书》看中国散文始生期的历史状貌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振东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6期21-26,共6页
《尚书》是中国散文史上最早的历史遗存之一,也是我们今天考察早期散文发展状况的重要材料。要根据《尚书》研究古代散文始生阶段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貌,必须把它放在由共时性向度和历时性向度组成的标志古代散文发展水平的座标系上,作... 《尚书》是中国散文史上最早的历史遗存之一,也是我们今天考察早期散文发展状况的重要材料。要根据《尚书》研究古代散文始生阶段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貌,必须把它放在由共时性向度和历时性向度组成的标志古代散文发展水平的座标系上,作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考察,也就是既要同时从体裁样式、题材范围、思维水平、形式构造、审美表达、语言运用等各个侧面作全面考察,也要根据以上诸多侧面的历史演变线索,作前后的比较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庚 尧典 甲骨刻辞 古代散文 禹贡 皋陶 成王 洪范 中国散文史 周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性感悟与理性精神的融合——评张振金的《中国当代散文史》
12
作者 杨义 田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60-163,共4页
对于散文,论述颇多,各有千秋,也尽显风采.郁达夫的归结就很有见地,他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指出:散文或散文家之深情远旨,在于贴近"散文之心".
关键词 张振金 中国当代散文 作家 文学 感悟 理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个性化的述史空间──读《中国散文批评史》
13
作者 王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散文批评 范培松 个性化 散文 散文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
14
作者 温儒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散文批评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十世纪初 散文观念 批评实践 三十年代 现代 社会学 言志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文心 史论兼备——读熊礼汇《先唐散文艺术论》
15
作者 闻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散文艺术 艺术论 中国散文史 山水散文 古代散文 研究方法 艺术特色 艺术美 古典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自我,崇尚个性--关于范培松的散文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江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60,共7页
关键词 散文理论 中国散文批评 中国散文史 个性 崇尚 散文研究 中国现代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曹操的散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祖苹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6-79,共4页
曹操的散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了针对东汉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弊端的革新精神,体现了曹操在统一大业中“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和人才观,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局面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可谓真实地记录了曹操一生的思想和言论。... 曹操的散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了针对东汉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弊端的革新精神,体现了曹操在统一大业中“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和人才观,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局面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可谓真实地记录了曹操一生的思想和言论。曹操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前代散文的某些陈旧的传统,其主要特色表现为清峻和通脱,对当时和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中国散文史 《让县自明本志令》 三国志 “唯才是举” “挟天子以令诸侯” 文心雕龙 裴松之注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通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大复的散文小品
18
作者 吴承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张大复是晚明的散文名家,其小品自然萧散,重在表现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受,在艺术形态上突破传统古文体制,突出地反映了当时散文小品生活化、个性、意境化的风气.其创作成就在晚明小品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 中国散文史 晚明小品 张大复 小品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实秋散文幽默品赏
19
作者 何祖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2,共2页
在丰赡繁复的中国散文史上,“梁实秋足以进入中国当代散文高手之列。”他于1939年至1947年在重庆北碚创作的《雅舍小品》,至今已发行50余版,居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这以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不仅继承了《雅舍小品》中“冲淡平和而又... 在丰赡繁复的中国散文史上,“梁实秋足以进入中国当代散文高手之列。”他于1939年至1947年在重庆北碚创作的《雅舍小品》,至今已发行50余版,居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这以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不仅继承了《雅舍小品》中“冲淡平和而又老辣幽默”风格,而且一发不可收,受到海峡彼岸读书界的特别青睐。 幽默,虽然通常以笑为载体,但笑未必就表示幽默,因为幽默的笑不仅给人以轻松和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散文 《雅舍小品》 中国现代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 中国散文史 散文创作 修辞手法 冲淡平和 生活琐事 牛奶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辩与善喻——《孟子》的散文艺术
20
作者 巢伟民 《现代中文学刊》 1999年第2期24-27,共4页
古人读《孟子》,虽然主要从"经学"、"道学"的角度去研读,或以此作为谋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但是《孟子》文章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其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对后人的文章无论从... 古人读《孟子》,虽然主要从"经学"、"道学"的角度去研读,或以此作为谋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但是《孟子》文章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其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对后人的文章无论从思想上、语言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陈柱在《中国散文史》中说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功名利禄 宣王 艺术风格 中国散文史 保民而王 滕文公 文章 文学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