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通识教育的起源背景与现状问题--兼论通识教育“评估−调整”机制的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尤西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共8页
随着近现代大学的深度变革,通识教育也处于不断探索状态,因此对其不仅需要有观念先行的指导,而且需要进行常态性的评估与调整。2015年兴起的中国当代通识教育迄今已出现了有待反思的问题。中国当代通识教育具有移植性,因而有必要追溯自... 随着近现代大学的深度变革,通识教育也处于不断探索状态,因此对其不仅需要有观念先行的指导,而且需要进行常态性的评估与调整。2015年兴起的中国当代通识教育迄今已出现了有待反思的问题。中国当代通识教育具有移植性,因而有必要追溯自身背景,以自觉时代必然性与社会需要并获得确切定位。中国通识教育具有三重背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对创新人才的急迫需求,知识经济与人工智能时代对知识生产及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及对现代化的人文反思。目前主要的问题及要求是:需要在与诸种相沿成习模式的区别中,明确通识教育特有的教育目标;需要收敛与恰当定位推崇性的经典阅读模式及其文化守成理念;需要区别学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以调整脱离本科课时条件与教学目标泛化的巨量学术型核心课程群。更为长远的目标是,需要建设中国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常态性“评估-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识教育“评估-调整”机制 中国通识教育时代背景 中国通识教育现状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西式教育模式发轫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岩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在艰难探索对华传教之路过程中,认知引荐西方教育模式能够改变中国"墨守成规"的教育制度与"停滞不前的文化",并影响年轻一代的观念,有利于基督教传播。他们逐步探索出改造中国教育的基本思路并...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在艰难探索对华传教之路过程中,认知引荐西方教育模式能够改变中国"墨守成规"的教育制度与"停滞不前的文化",并影响年轻一代的观念,有利于基督教传播。他们逐步探索出改造中国教育的基本思路并进行具体实践,取得明显效果,对后来的教会学校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在客观上推动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新教传教士 中国教育现状 西式教育模式 马礼逊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