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框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启示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洪宇 徐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3,共9页
"共同利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框架"的教育新内涵,从这一新理念出发,全球教育治理将由此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格局,进而成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教育2030框架的启发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共同利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框架"的教育新内涵,从这一新理念出发,全球教育治理将由此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格局,进而成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教育2030框架的启发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应该赋予新的定义内涵,并形成与新逻辑起点相统一的目标体系和实现路径。总的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框架对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应该是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新格局、新框架,其所包含的思想理念有了本质的变化:应是在对教育和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基础上的新设想,是与新变革相统一的系统化新框图。该框架把可持续作为核心关切,坚持人文主义方法,通过教育和学习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而在世界上率先构建起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带动中国教育实现弯道超车,以崭新的风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203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全球共同利益 可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框架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延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9-82,共4页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由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带来的诸多挑战,亟待制定新的发展规划,而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自身特征,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战略为指导思想,具有前瞻意识地深化与区域经济的融...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由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带来的诸多挑战,亟待制定新的发展规划,而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自身特征,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战略为指导思想,具有前瞻意识地深化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无疑是应对此类挑战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及其实现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教育德治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在扎实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法治治理作保障。但目前存在着教育治理制度体系亟待完善、教育依法治理实践不够充分、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法治化体制机制尚有待健全和教育法治氛围仍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制度供给、规范主体行为、强化多主体协同、营造法治氛围等手段予以解决,加速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教育治理 现代化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重塑
5
作者 孙杰远 潘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评价生态场单一,评价范围窄化;评价生态环境支持力不足,评价改革乏力;评价生态节律弱化,评价过程简单化。在重塑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聚焦分化评价生态位、监测评价生态因子、联通评价生态场、优化评价生态环境、依循评价生态节律等方面,以维持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平衡,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生态学 基础教育生态 评价生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艺术教育:理论自觉、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张计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原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速建成教育强国。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艺术教育,重点要推进高校艺术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中国式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聚焦中国式现代...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原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速建成教育强国。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艺术教育,重点要推进高校艺术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中国式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建设高素质艺术教育教师队伍,以信息化促进艺术教育现代化,推动艺术教育生活化,厚植高校艺术教育实践经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水平,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高校艺术教育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普遍现代化的视角
7
作者 刘子云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1页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普遍现代化。追问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不能规避“人”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范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普遍现代化。追问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不能规避“人”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范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秩序作为外部条件,较稳定的工业技术文化内核作为内部条件,以及内外部深度融合的耦合机制。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优化路径选择:以“人本化”的价值伦理回应高等教育现代化价值指涉;用“工业化”的文明秩序创造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条件;推进“本土化”的改革创新,开拓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途径;用“全球化”的中国经验生成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 人的现代化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强国建设探析
8
作者 罗红艳 吕莎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意蕴及功能作用夯实了理论基石,澄明了目标使命,指明了建设路向。教育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承载了不同的时代使命...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意蕴及功能作用夯实了理论基石,澄明了目标使命,指明了建设路向。教育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承载了不同的时代使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助推强国建设进程中烙下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印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的教育、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是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力探索——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研究》
9
作者 王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6-96,共1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其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力军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如何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大学...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其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力军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如何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知名学者、河海大学孙其昂教授等所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研究》(人民出版社,2024年出版)一书,就是在社会现代化视野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的高质量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阈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曲靖市高职院校为例
10
作者 叶蔚萍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222-224,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的一个巨大理论创新点,而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构建基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正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延续与升华。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地位非常重要。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如...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的一个巨大理论创新点,而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构建基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正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延续与升华。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地位非常重要。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如何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方略相接轨,为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做出贡献,是高等职业院的发展趋势和高职教育从业人员努力的基本方向。本文以前期课题调研工作为基础,以调研报告的结论为依据,以点带面,力求探究出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些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残疾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样态与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中多 郭文斌 农冠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5,共5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实现内部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但当下残疾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还存在供给主体分散、供给制度滞后、供给方式相对单一、供给内容失衡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残疾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实现内部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但当下残疾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还存在供给主体分散、供给制度滞后、供给方式相对单一、供给内容失衡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残疾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样态应以构建多元供给主体的育人模式为总抓手,以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供给制度为方向盘,以“产科教”融合供给方式为新动能,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供给内容为安全带。在选择和制定残疾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策略上,应建设中国式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增强供给主体联动性;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供给制度长效化;以“产科教”融合推进供给能力现代化,加强供给方式多样化;打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组合拳,实现供给内容均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残疾人职业教育 供给侧改革 协同治理 治理效能 “产科教”融合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特征、困境与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蒲蕊 崔晓楠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内嵌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具有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责清晰的育人主体、联动紧密的育人行动、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等特征。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在构建过程中遭遇了理念困境、合作困境...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内嵌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具有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责清晰的育人主体、联动紧密的育人行动、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等特征。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在构建过程中遭遇了理念困境、合作困境、行动困境和资源困境。要突破上述困境,应以价值认同与对话沟通为方式夯实信任机制、以制度规范和制度考核为手段完善责任机制、以培训指导和资源整合为依托强化能力机制、以数字化赋能为引擎建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助推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形态、理论谱系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8,共13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世界教育现代化共同特征与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基,百年大党的教育奋斗历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源,服务人的全...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世界教育现代化共同特征与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基,百年大党的教育奋斗历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源,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建设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舵,展现教育担当的价值承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谱系主要由其多样性本质特征的本质论、多元性主体结构的主体论、多重性目标取向的目标论、多向性动力系统的动力论和多维性价值体系的价值论构成。坚持百年大党的坚强领导、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领导核心的权威性、文化基础的独特性、目标定位的厚重性、价值理念的人本性及大国担当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思想形态 理论谱系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内涵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小微 张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1,共1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理解和比较教育现代化的国别样式,有助于深刻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进而挖掘其中国内涵。基于时间、空间、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从“现代中的传统”“世界中的中国”与“社会中的教育”多重视角解析... 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理解和比较教育现代化的国别样式,有助于深刻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进而挖掘其中国内涵。基于时间、空间、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从“现代中的传统”“世界中的中国”与“社会中的教育”多重视角解析,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内涵包括:以“和谐共生”为现代化底色,以“后发内生、跨越式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长久追求。基于对教育现代化中国内涵的多维度理解,结合教育深化改革的政策文件内容,可从服务国家、完善自身和助力成长三方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多维度目标描述,并明晰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深化改革中的重点任务。由此,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可概括为:将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转换为评价指标以“导行”;将国家总体战略蓝图转换为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以“落地”;基于各级各类教育特质确立现代化发展战略路径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中国内涵 实现路径 优秀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与重构: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探索的逻辑理路——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审视
15
作者 苏洋 刘宝存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共9页
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该研究以自组织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剖析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系统的内在逻辑理路,探讨中国教育在现代化追求中的超越情怀与重构意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经历了... 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该研究以自组织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剖析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系统的内在逻辑理路,探讨中国教育在现代化追求中的超越情怀与重构意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经历了从他组织干预为主到自组织力量逐渐强大的转向过程,体现出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协同逻辑。实践表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始终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充分开放,遵循非线性作用机制的演化,通过涨落实现传统与现代性的融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保持宏观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并在阶梯式良性超循环关系中实现教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 实践逻辑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专访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阮成武
16
作者 石亚兵 阮成武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共14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时代际遇和实践呼唤。阮...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时代际遇和实践呼唤。阮成武教授四十余年学术生涯中,始终紧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理论逻辑”这一主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为学科支撑,以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构境和理论逻辑来透析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路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提出了基于统筹共享的教育利益协调模式、基于美好生活观的教育民生保障机制、基于主体性建构的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路径,从学理上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路的底层逻辑和关键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和丰富了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阮成武教授以“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为座右铭,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最根本职责,把站好讲台、育人育才视为教师最大和最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教育理论和实践优秀人才,为当代教育学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也体现一位国家教学名师的志业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政策 美好教育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历史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方略
17
作者 相巨虎 黄一庆 黄书光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主要强调教育史学科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价值。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历经20世纪初期的初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时期的复兴重建以及21世纪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主要强调教育史学科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价值。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历经20世纪初期的初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时期的复兴重建以及21世纪以来的时代转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现实困境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史学科建设提出诸多挑战,主要集中在学科性质定位模糊、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现实意识薄弱、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以及数字化转型滞后等方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应以回归教育本性与推进数字化赋能、深化理论研究与促进跨学科融合、立足中国本土与加快国际合作等为优化方略,积极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教育 学科建设 历史逻辑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三个路向
18
作者 曾娅 任胜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积极探索内生发展路径,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创造动能;应深化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改革,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积蓄内能;应坚持数字化持续赋能,为中国式乡...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积极探索内生发展路径,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创造动能;应深化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改革,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积蓄内能;应坚持数字化持续赋能,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增强势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赋能 在地化 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教联体”建设的逻辑、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宇佳 熊熊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联体”建设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教联体”内涵丰富,“教”明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范畴,意味着教育目标、资源、方式方法、过程、影响的全要素协同;“联”明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作用方式,意味着家校...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联体”建设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教联体”内涵丰富,“教”明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范畴,意味着教育目标、资源、方式方法、过程、影响的全要素协同;“联”明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作用方式,意味着家校社之多向联动、深度联袂、有效联结的多维度协同;“体”明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整体样态,意味着作为能动体、势能体、辐射体之“教联体”的优生态协同。“教”“联”“体”的有机组合昭示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指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治理创新。推进“教联体”建设,需提高站位、更新理念、健全制度、理顺机制、加强保障,以全局视角与战略思维认识其必然性,以协作意识与主动作为提升其积极性,以育人导向与系统规范推进其可行性,以数字赋能与模式创新发挥其引领性,以组织领导与专业支持增强其实效性,共筑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教联体”建设 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探索、经验与进路
20
作者 黄晶 曲铁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204,共10页
教育是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教师教育则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经历了移植与内生阶段(1949-1977年)、转型与规制阶段(1978-2000年)、创新与跨越... 教育是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教师教育则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经历了移植与内生阶段(1949-1977年)、转型与规制阶段(1978-2000年)、创新与跨越阶段(2001年至今),积累了多元化主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技术赋能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制度保障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等历史经验。展望未来,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应从目标更新、体系健全、标准提升、智能驱动等方面继续改进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中国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教师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