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传教士对西方教育的论述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
1
作者 肖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4,共8页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中外文化教育的比较考察,曾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阶层中广为传阅,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西方教育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教育启蒙的三重转换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金木 冯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6,共7页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教育启蒙之路曲折坎坷,从启蒙路径、话语范式到启蒙主题都发生了重要转换。首先,教育启蒙经历了从复兴传统到借鉴西方的路径转换,在批判现实中复兴传统,又在质疑传统中学习西方;其次,教育启蒙还实现了从中西之争到新...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教育启蒙之路曲折坎坷,从启蒙路径、话语范式到启蒙主题都发生了重要转换。首先,教育启蒙经历了从复兴传统到借鉴西方的路径转换,在批判现实中复兴传统,又在质疑传统中学习西方;其次,教育启蒙还实现了从中西之争到新旧之别的话语转换,在中西之争中逐渐地实现了新旧更替,不断走向现代化;再次,教育启蒙完成了从救亡造材到启蒙立人的主题转换,从培养救亡所需之"材"到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正是在这三重转换中徘徊向前,逐渐地祛除蒙昧、走向开明、实现启蒙的。现代教育改革要尊重这种启蒙的历史遗产,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要破除"奴化"与"物化"的教育,捍卫人的尊严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 教育启蒙 路径转换 话语转换 主题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洋务学堂在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中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列盈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4期51-54,共4页
论文分析了洋务学堂的主要办学特点 ,认为洋务学堂承担了起步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推动了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逐步转换 ,启动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它对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生 ,对传统教育的动摇乃至逐步崩溃都有积极的... 论文分析了洋务学堂的主要办学特点 ,认为洋务学堂承担了起步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推动了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逐步转换 ,启动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它对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生 ,对传统教育的动摇乃至逐步崩溃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 ,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学堂 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 办学特征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国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正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民国时期的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历届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推动传统教育的变革抑或在促进新式教育的成长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列强入侵、政局动荡、军... 民国时期的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历届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推动传统教育的变革抑或在促进新式教育的成长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列强入侵、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内战连绵,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无论如何,对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成就都不宜估计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育 成就与问题 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