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教育传统的中国教育学建构 被引量:5
1
作者 齐姗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共5页
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一定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经验、源于中国教育理论和思维方式,是扎根中国土壤、具有中国泥土芬芳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建构与中国教育传统相结合是时代的必然、反思的必然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中国教育学与中国教育传统的结... 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一定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经验、源于中国教育理论和思维方式,是扎根中国土壤、具有中国泥土芬芳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建构与中国教育传统相结合是时代的必然、反思的必然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中国教育学与中国教育传统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概念上发展中国教育传统中的“为学”“为仁”“为德”等核心话语;在思维方式上赓续中国教育传统中的“有机整合”“实用理性”“互通转化”等核心思维方式,从而建构中国教育学的独有概念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传统 核心话语 核心概念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陶行知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三重境界
2
作者 周洪宇 曾嘉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9,共12页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先驱者,其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过程呈现出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三重境界,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自在阶段(1891—1905),陶行知在徽州文化、家教传统和蒙馆、经馆教...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先驱者,其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过程呈现出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三重境界,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自在阶段(1891—1905),陶行知在徽州文化、家教传统和蒙馆、经馆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吸收内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自觉阶段(1906—1916),随着主体意识的逐步觉醒,陶行知开始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理性思考。自为阶段(1917—1946),随着主体意识渐趋成熟并外显于行动,陶行知为了适应世情、国情和教情的深刻变化,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陶行知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三重境界,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有助于为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宝贵的历史镜鉴和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三重境界 阶段特点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侯怀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人所理解和掌握的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知识系统。从关系思维视角来看,其建构需要认识与处理五对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前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基础,与国外教育学的关系是要求,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关系是必然,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特色。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与意识形态、相关学科、国外教育学、中国教育实践以及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正确关系思维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思维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实践 中国优秀教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于伟峰 商植桐 李永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6,共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方面,可以清晰其中华民族一员的明确定位,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努力通过奋斗去实现;在大学生个性社会化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的不同理路 被引量:6
5
作者 于述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0,共6页
近30年来,在激活传统教育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感召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团队:其一,是以黄济教授为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论而入于史"... 近30年来,在激活传统教育智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的感召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团队:其一,是以黄济教授为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论而入于史",即出于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需要并从现代教育哲学问题出发,去回溯和总结传统教育哲学的丰富思想观点;其二,是以张瑞?教授为首的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其基本理路是"由史而进于论",即通过总结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在哲学层面上把握中国教育的历史与文化精神。此外,何光荣教授的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也别一格。他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传统,呈现出传统学术贯天人、通物我,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达"内圣外王"之道的大教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学术理路 中国教育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念阙如与现代补缺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超 李宪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义语,是现代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行发展的价值载体,其国学教育中的遗传优势和文化素质...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义语,是现代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行发展的价值载体,其国学教育中的遗传优势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阙如,都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补缺的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传统与现代文化比较视阈下社会大众化文化中的"三教九流"正名,提示并体现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必然,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发展的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与社会时代发展逻辑要求的哲学统一。文章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视阈下,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传与观念的现代补阙,更新对传统大众化社会文化认识并纠正观念偏见,拓展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补缺等方面作了论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观念阙如 现代补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不朽”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作用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慧 杨金钊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6-49,共4页
"三不朽"是古人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其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理想,它追求的是道德完善、功勋卓著、思想不朽。千百年来,"三不朽"已成为中华民族根本的价值观念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化、指导功能,在构建古人精神世界... "三不朽"是古人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其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理想,它追求的是道德完善、功勋卓著、思想不朽。千百年来,"三不朽"已成为中华民族根本的价值观念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化、指导功能,在构建古人精神世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国家教育层面而言,它彰显着"正气弘诸天下"的指导向度;就社会教育层面而言,它昭示着"毁誉同乎累叶"的引领作用;就个人教育层面而言,它呈现着"荣辱止于其身"的示范效应。而在中华民族崛起的21世纪,它同样以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砥砺后人继往开来,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中国传统教育 人生价值 国家教育 社会教育 个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覃英 潘祖勤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3-124,共2页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要遵循规律,强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注意义利关系教育,积极教导与防治并重等,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学校德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重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崔运武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62-65,共4页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已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多较深地研究,但却没有从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过讨论。事实上,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传统...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已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多较深地研究,但却没有从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过讨论。事实上,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进行了重建,本文对梁漱溟通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荀子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华前 《学习论坛》 2005年第5期72-76,共5页
荀子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后天习染的道德起源论,提出以德治为目标的道德教化论,塑造君子、圣人的德育目标论,确立了德育方法论和德育原则论。
关键词 荀子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美红 曾青云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3,共6页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既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实践,更是一项宏大的文化活动。而在“教育实践”与“文化活动”的互动中,不仅显示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急迫性,更揭示了中国成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本质联系...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既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实践,更是一项宏大的文化活动。而在“教育实践”与“文化活动”的互动中,不仅显示传统成人教育精神的现代重构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急迫性,更揭示了中国成人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本质联系。这也表明,重建的核心环节是以现代视阈解读传统成人教育精神,关键是科学论证重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而重构路径的理性思考则是方法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的诉求与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婧玮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3,共3页
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西方文化的植入,使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文化意蕴被稀释、被淡化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应走向课程化。通过积极建构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自主性与互动性、生成性与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中... 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西方文化的植入,使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文化意蕴被稀释、被淡化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应走向课程化。通过积极建构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自主性与互动性、生成性与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走向生活,发挥主体间性,构建传统节日教育共同体,从而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教育 课程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晴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问题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传统音乐教育是以"体用如一"的思维定势为其哲学基础,"文以载道"为其音乐教育目的,兼以"礼乐并重"的音乐教育价值取向,"...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问题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传统音乐教育是以"体用如一"的思维定势为其哲学基础,"文以载道"为其音乐教育目的,兼以"礼乐并重"的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知行相即"的教育过程,"口传心授"的教育形式,同时强调音乐的"和谐"、"意象"之审美,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哲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 哲学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与师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标准和要求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冠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39,共6页
由于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择师不可不慎也”①;历代人们对为师者提出的标准和要求都很高。人们历来将师与道并重,《学记》有“师严道尊”,《中庸》有“修道之谓教”,王通《文中子》有“道之所存,惟师所存”,韩... 由于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择师不可不慎也”①;历代人们对为师者提出的标准和要求都很高。人们历来将师与道并重,《学记》有“师严道尊”,《中庸》有“修道之谓教”,王通《文中子》有“道之所存,惟师所存”,韩愈《师说》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教育 教师 王夫之 教学方法 《学记》 孔子 教学实践 教学规律 教学内容 标准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美育实践困境及其转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遭遇现代美育后出现了困境,一是因为西方文化、教育体制的先入为主动摇了传统文化、传统美育的根基;二是因为传统音乐审美的工具性、功利性难使其复位原点而发挥出真正的育人能量,传统音乐教育的美育实践难以迈出实...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遭遇现代美育后出现了困境,一是因为西方文化、教育体制的先入为主动摇了传统文化、传统美育的根基;二是因为传统音乐审美的工具性、功利性难使其复位原点而发挥出真正的育人能量,传统音乐教育的美育实践难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更无法实现自身的彻底蜕变。客观看待传统音乐教育的美育功利化问题,使其轻装上阵;促动传统音乐向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入,回归中华美育精神,强化中国经验的理论探索,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 美育实践 困境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齐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62-66,共5页
一世界古代文明的四大系统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世界古代文明主要有四大系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经久的影响,那就是西欧、伊斯兰世界、印度和中国。而从教育来看,严格地说,也许只有西欧和中国才形成了一套复杂多样的教育系统。记住这个... 一世界古代文明的四大系统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世界古代文明主要有四大系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经久的影响,那就是西欧、伊斯兰世界、印度和中国。而从教育来看,严格地说,也许只有西欧和中国才形成了一套复杂多样的教育系统。记住这个事实,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对西方教育史加以强调和研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19世纪以后,西方教育已成为世界很多民族、很多国家、很多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共性,从整个人类教育发展史来看,了解西方教育史也是对19世纪以后整个人类教育发展史的一种共性的认识。然而我们决不能因此而低估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西方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希望从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以补救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毛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教育 基本特征 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 人文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发展史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文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0期41-42,共2页
一、英语全球化及英语教学的偏差 经济全球化背景和英美等英语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语言殖民和文化扩张,使得英语成为了全球通用语。全世界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使用者有三亿五千万人,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并经常使用的人也约有三亿五千... 一、英语全球化及英语教学的偏差 经济全球化背景和英美等英语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语言殖民和文化扩张,使得英语成为了全球通用语。全世界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使用者有三亿五千万人,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并经常使用的人也约有三亿五千万人,把英语作为外语且能流利使用的人约有一亿人。英语在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为官方语言或半官方语言,这些国家总人口达十四亿。2000年,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估计约有十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者 第一语言 通用语 英语全球化 英语教学 第二语言 官方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扩张 英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之重构——基于高校德育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艳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121,共3页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从高等教育德育...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从高等教育德育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历史遗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它,进而开发它、利用它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人性论 道德实践模式 道德教育方法 高等教育德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信的教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少年回信的教育方法论意蕴
19
作者 牛楠森 史博文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7,共9页
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少年群体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表达了对青少年的关爱与期许,也蕴含着方法论层面的教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少年的每一封回信都经过了审时度势的思考和独出心裁的安排,在时间、对象、语言和结构上特点鲜明。习... 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与青少年群体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表达了对青少年的关爱与期许,也蕴含着方法论层面的教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少年的每一封回信都经过了审时度势的思考和独出心裁的安排,在时间、对象、语言和结构上特点鲜明。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少年回信是其“功成必定有我”境界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选择回信这种方式是因为书信是行之有效的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方法之一,回信负载着有学理支撑的丰富教育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少年回信,要领会到“回信”乃是践行办好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创新实践,创造性继承以回信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方法,全面开发“回信”的“大思政课”课程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 回信 青少年 教育方法论 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20
作者 刘兆伟 赵伟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33,共8页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沈阳师范学院刘兆伟,赵伟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博大精深的教育学说,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中的一部分。在...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沈阳师范学院刘兆伟,赵伟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博大精深的教育学说,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中的一部分。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中,毛泽东的教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思想 批判与继承 批判继承 《毛泽东选集》 中国传统教育 《实践论》 毛泽东著作选读 教育实践 教育月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