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商民主的理性基础解读——以1946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分华 张炜 袁文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8-71,76,共5页
如果说平等是协商民主的必要前提,那么理性及由其延伸的包容性则是贯穿于整个协商过程的重要精神,它体现在对话、商谈、辩论、审议、制定政策等过程当中。本文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以1946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通过对参加政协代表... 如果说平等是协商民主的必要前提,那么理性及由其延伸的包容性则是贯穿于整个协商过程的重要精神,它体现在对话、商谈、辩论、审议、制定政策等过程当中。本文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以1946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通过对参加政协代表名额争议的经过和《宪法草案案》的通过和修改等经典过程的回顾,提炼这一历史性试验的协商民主精髓及其对当今民主政治实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理性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对新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世华 王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协商建国,以协商民主的形式确立了国体、政体及象征性国家符号,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社会基础;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结构体系和制度体系,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通...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协商建国,以协商民主的形式确立了国体、政体及象征性国家符号,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社会基础;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结构体系和制度体系,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通过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嵌入到国家体制中,解决了多民族国家、多利益社会格局的凝聚力问题,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核心和主体。正是在坚实的国家认同基础上,新中国虽经历磨难与挫折,却仍能披荆斩棘迎来新时代,这也历史地说明国家认同是国家建设的根本目标,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评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琨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批专著最近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扬勇撰写的《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全书围绕一份仅6000余字... 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批专著最近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扬勇撰写的《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全书围绕一份仅6000余字的历史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解读出了40多万的文字,引起笔者阅读的兴趣。读完后,感到该书有如下三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 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评介 社会科学成果 国家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统一战线策略到政治协商制度──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
4
作者 田穗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策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毛泽东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邓小平 中国共产 爱国统一战线 共产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5
作者 李润波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77,共4页
为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刊今年特别开设《解放》栏目,诚邀著名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先生,以他所珍藏的报刊为依据,用丰富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史料,连续撰写了9篇高质量专稿,向读者述说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要转折关头重大事件的诸多细节,让... 为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刊今年特别开设《解放》栏目,诚邀著名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先生,以他所珍藏的报刊为依据,用丰富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史料,连续撰写了9篇高质量专稿,向读者述说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要转折关头重大事件的诸多细节,让我们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此我们对李先生表示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 《解放》 收藏家 报刊 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国程序的调整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渡性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火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6,共7页
在筹建新中国时,毛泽东曾经这样设计建国程序:先邀请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代表在解放区开新政协会,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政府。但是,由于政治、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国程序在实际运行中作出了重大调整,第一届中... 在筹建新中国时,毛泽东曾经这样设计建国程序:先邀请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代表在解放区开新政协会,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政府。但是,由于政治、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国程序在实际运行中作出了重大调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赋予了筹备和建立新中国的特殊历史使命,其性质、职权和组织体制也随之表现出若干过渡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程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党 政治制度 群众利益 政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向明 《政治与法律》 1984年第5期9-13,共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按其性质来说,它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多党派合作,发展广泛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按其性质来说,它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多党派合作,发展广泛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胡耀邦同志曾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各民主党派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政议政 共商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教育界采访纪实
8
作者 刘志芳 尹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F002-F002,i001,共2页
春光明媚,大地生辉。一年一度的“两会”又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拉开了帷幕。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十届 全国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 教育界 200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各界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9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共1页
2009年9月20日首都各界代表900多人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9年9月20日首都各界代表900多人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继续扎实有效地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胡锦涛 首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 重庆 参政议政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
10
作者 朱令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先应搞清楚人民政协是什么组织,政协与其他组织有何区别,也就是说,有什么特点;其次,了解人民政协的特点,才能依据政协的特点,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本文试图对人民政协的特点作一探讨。第一,人民政协是以党派... 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先应搞清楚人民政协是什么组织,政协与其他组织有何区别,也就是说,有什么特点;其次,了解人民政协的特点,才能依据政协的特点,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本文试图对人民政协的特点作一探讨。第一,人民政协是以党派合作为主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统一战线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各民主党派 爱国统一战线 无党派 代表人物 政协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
11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8-58,共1页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通过了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 1949年 怀仁堂 中南海 委员会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2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共1页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 《求是》杂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意识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阶级斗争同“四人帮”反党集团斗争到底——学习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的一点体会
13
作者 何振球 袁雪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44-46,52,共4页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开始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上,毛主席致了开幕词。在开幕词中,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用马克思列...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开始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上,毛主席致了开幕词。在开幕词中,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继续革命、彻底革命的雄伟气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毛主席 开幕词 “四人帮” 阶级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14
作者 宋茂德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8-10,共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政治前提,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具有共同的斗争目标和合作奋斗的历史是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政治前提,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具有共同的斗争目标和合作奋斗的历史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政治基础和必要条件。我国现在的八个民主党派先后形成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原来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他们的知识分子。在旧中国,他们都受“三大敌人”的压迫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争取民主的要求,这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争取下,各民主党派都与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共事关系。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以后,他们与共产党一起为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国民党独裁政府而共同奋斗。1949年1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郑重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性选择。随后,又积极参加了共产党发起召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及其第一届全体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特色 知识分子 社会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 必要条件 历史发展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协商制度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纪念周恩来同志九十诞辰
15
作者 黄森 刘俊岐 《理论月刊》 1988年第3期1-5,共5页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谈到我国民主政治时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洽协商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谈到我国民主政治时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洽协商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体现这些特点和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周恩来同志主持人民政协工作近三十年,是政治协商制度的积极倡导者并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人民政协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倡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中“大会发言”的机制与效率——基于全国政协全体会议的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安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3,共6页
人们司空见惯的"开会"其实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一。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到近代代议制民主以至今天各种各样的民主形式,无论议事还是决策,"开会"都是必要和主要的完成民主程序的形式之一。其中"发言"是&... 人们司空见惯的"开会"其实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一。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到近代代议制民主以至今天各种各样的民主形式,无论议事还是决策,"开会"都是必要和主要的完成民主程序的形式之一。其中"发言"是"开会"的最主要环节。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大会发言"的观察,探讨协商民主机制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大会发言"的机制和效率,指出政协全体会议"大会发言"的安排,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应该承担起完成和实现协商民主的平等性、公开性、对话性甚至仪式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大会发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力量参政议政 民主协商凝聚共识——记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17
作者 李珂 王玉玺(摄) 《绿色中国》 2008年第4期14-19,共6页
又是一年芳菲三月,杨柳吐绿,玉兰绽放。迎着拂面的春风,3月3日至3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协会徽熠熠生辉,在鲜艳红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拥有辉煌历... 又是一年芳菲三月,杨柳吐绿,玉兰绽放。迎着拂面的春风,3月3日至3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协会徽熠熠生辉,在鲜艳红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拥有辉煌历史的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迎来来了又一次历史性盛会,谱写出崭新的篇章。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全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共产党、各大民主党派、宗教界、经济界、科技界、文艺界、教育界等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精英人物的代表,以实际行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神圣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 爱国主义 人民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形成的历史
18
作者 郑洪泉 《重庆社会科学》 1997年第4期8-13,共6页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是在伟大的人民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都曾经同中国共产党一道,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共同奋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是在伟大的人民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都曾经同中国共产党一道,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共同奋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发展,这种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为具有中特色的新型政党体制,即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的形成过程的考察,就这种新型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各民主党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型政党制度 政治格局 合作关系 无党派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中央级出版社60年变迁纪实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厚枢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7,共9页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中第49条明确指出:“发展人民出版事业,并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书报。”
关键词 出版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 变迁 中央 《共同纲领》 出版事业 第49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歌史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忻平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6期83-89,63,共8页
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古代中国是没有国歌的。中国开始有近代意义上的国歌,肇自清末。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清末的中国,列强环列,虎视鹰瞵,民族危机四伏。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民众的民族意识日渐觉醒,一些爱国的清... 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古代中国是没有国歌的。中国开始有近代意义上的国歌,肇自清末。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清末的中国,列强环列,虎视鹰瞵,民族危机四伏。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民众的民族意识日渐觉醒,一些爱国的清政府官员也主张对外抵抗。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曾出使英法的曾纪泽第一次向清朝廷上呈“国乐”草案,未获允准。①1895年,新建陆军制定军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歌 八十年代 三十年代 国民政府教育 军歌 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留学生 典礼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