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政治制度的价值结构:冲突与调适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明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共11页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个是制度体系,一个是价值结构。作为制度体系,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已经有完整的表述。作为价值结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再一次被概括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一个制度体...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个是制度体系,一个是价值结构。作为制度体系,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已经有完整的表述。作为价值结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再一次被概括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一个制度体系总是由特定的价值结构支持的,分析价值结构便成为理解制度体系的钥匙。政治的价值结构的各个要素分别具有价值上的应然性与合理性,彼此在功能上是一致与互补的;在价值结构内部是"有机统一"的。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价值结构系统内部各要素的重新排列与分布,使得各要素的界定都有继续进行调整的必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革新以及随之而来的党国关系的革新。这种革新能够使价值结构内部的冲突性紧张变为调适性紧张,以保证价值结构的活力和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价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核心价值的维度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204,共3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走过近60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其核心价值在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后,一直是以一贯之的,即使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受到破坏的"非常时期",仍然被坚持着。这些核心价值也是我们当前中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走过近60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其核心价值在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后,一直是以一贯之的,即使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受到破坏的"非常时期",仍然被坚持着。这些核心价值也是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核心价值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读韦庆远、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被引量:1
3
作者 孟昭信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柏桦 韦庆 中国古代政治 历史时代 历代政治 政党制度 司礼监 出版发行 王德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求知欲——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课堂教学 被引量:1
4
作者 盛奇秀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0,64,共4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课堂教学,革除以历史朝代为单元的块块式旧体例,建立起以制度系列为单元的条条式新体例。讲究史料运用艺术、逻辑推导艺术与结论表述艺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具体问题。在以上三个方面下了...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课堂教学,革除以历史朝代为单元的块块式旧体例,建立起以制度系列为单元的条条式新体例。讲究史料运用艺术、逻辑推导艺术与结论表述艺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具体问题。在以上三个方面下了一番工夫,以满足学生与学员的求知欲,从而获得了受到普遍欢迎与广泛好评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课堂教学 教学体例改革 讲授艺术创新 基本观点分析 满足求知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研究》
5
作者 都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研究》 张星炜 伍颐园 监督体制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弹性空间”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竹汝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19,共1页
对发展中的政治而言,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制度包容性”或政治制度的“弹性空间”。这样,当遭遇特定历史传统、国情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时便具有一定的制度弹性。从历史上看,一国的政治制度体系缺乏这样的弹性是非常危险的... 对发展中的政治而言,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制度包容性”或政治制度的“弹性空间”。这样,当遭遇特定历史传统、国情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时便具有一定的制度弹性。从历史上看,一国的政治制度体系缺乏这样的弹性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弹性空间 历史传统 制度弹性 制度体系 包容性 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7
作者 邵德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29-34,共6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跨历史科学和政治科学两个领域。就它与历史科学和政治科学的关系而言,它既是二者的基础知识,又是二者系统地分部门地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 发展变化 经验教训 阶级关系 封建主义 历史阶段 社会发展阶段 政治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精用宏 史苑奇葩——评付永聚等著《中国政治制度论纲》
8
作者 杨亚利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127-127,共1页
付永聚、任怀国、岳宗敏三人合著的《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付梓问世了。与我国已经出版的同类著述相比,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堪称佳作。该书第一个优点是简明扼要。古代学者曾对政治制度进行过大量深入研究,取... 付永聚、任怀国、岳宗敏三人合著的《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付梓问世了。与我国已经出版的同类著述相比,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堪称佳作。该书第一个优点是简明扼要。古代学者曾对政治制度进行过大量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要的典章制度汇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史论结合 政治体制改革 君主专制主义 马克思主义 学科体系 制度建设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及其重大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敬德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5,共5页
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一个好的政治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和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促进和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有效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创新的成果和经验,为中国特... 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一个好的政治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和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促进和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有效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创新的成果和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光添彩。它可以从一个侧面,令人信服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伟 谭春玲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在研究领域扩大的同时,在取向与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史不仅成为研究的内容,也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制度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在研究领域扩大的同时,在取向与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史不仅成为研究的内容,也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制度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在总结近十年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三个层次拓展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建议,并就近代政治制度史的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研究 回顾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春风 金民卿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9,27,共5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为根本基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构成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制度基础,规范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基本...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为根本基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构成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制度基础,规范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基本特点。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基础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使之能够抵御各种干扰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新探索——评《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12
作者 黄广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23-124,共2页
湘潭大学历史系青年讲师石柏林、彭小平同志合著的又一部新作《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一书,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一次新探索。它的出版,填补了政治... 湘潭大学历史系青年讲师石柏林、彭小平同志合著的又一部新作《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一书,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一次新探索。它的出版,填补了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中国政治制度 演变与发展 新探索 政治体制 现代政治 研究领域 编排体例 中国民主政治 中国近百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生态的独特性及四大制度要素 被引量:20
13
作者 胡鞍钢 杨竺松 《学术前沿》 2013年第Z1期54-63,共10页
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度适应国情、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由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包括执政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军事制度四方面的独特性,具有民主集中与议而能决、决... 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度适应国情、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由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包括执政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军事制度四方面的独特性,具有民主集中与议而能决、决而能行的政治效率,选贤任能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选拔机制,合作参政与互相监督的政治合力,党管军队与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的四大优越性,因而是有旺盛生命力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优势 政治生态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一个可选项:揭示“技术原理” 被引量:23
14
作者 阎步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75,共7页
2018年10月13-14日,主题为“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2018年会在浙江大学举办。与会学者就当前中国史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新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2018年10月13-14日,主题为“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2018年会在浙江大学举办。与会学者就当前中国史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新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展开广泛研讨。通过讨论可以看到,在研究范围上,中国的历史研究正在把中国史研究和世界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究方法上,史学家尝试把考古学、科技方法、文献学结合在一起研究;此外,概念史、城市史、环境史、科技史、妇女史、公众史学等新领域的研究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马克矗在会上所指出的,我们对现有的研究成就和研究现状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断进行着深刻地反思,在反思中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历史学以及整个人文学科究竟贡献了什么。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时,我们是否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成就。中国学术过去受西学和东(日本)学之冲击,当今天我们试图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时,梳理学术概念的发展理路,究竟是应该以古人之是非为是非去还原古人,还是以今人之是非为是非去评判古人。这里发表几位学者在此次年会上的发言,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技术原理 科技方法 概念史 妇女史 中国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祥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3,共9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完善...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坚持在渐进发展中有重点突破的路径建设民主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政治模式的巨大优势要有自信
16
作者 梅宁华 《人民论坛》 2008年第19期5-5,共1页
奥运会举办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强大组织力、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万众一心的社会认同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我国的政治体制是超越西方政治制度和中国传统体制之上的现代国家制度,具有旺盛的活力和明显的... 奥运会举办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强大组织力、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万众一心的社会认同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我国的政治体制是超越西方政治制度和中国传统体制之上的现代国家制度,具有旺盛的活力和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政治模式 自信 社会动员能力 中国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 社会认同感 中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民主: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必由之路——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17
作者 荣剑 《学习月刊(福建)》 1987年第9期19-24,8,共7页
一、应当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论的研究1、政治理论研究必须先行。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不断地认识到,实际存在着的超经济强制是国家庞大的行政机构的基础和滋生官僚主义的温床。因此,经济改革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为社会商品经... 一、应当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论的研究1、政治理论研究必须先行。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不断地认识到,实际存在着的超经济强制是国家庞大的行政机构的基础和滋生官僚主义的温床。因此,经济改革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为社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开辟道路,而且也在于为社会的政治改革开辟道路。但政治改革不是一个被动的附属于经济改革的过程,事实上,当经济改革为政治改革开辟道路以后,政治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改革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民主 政治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超经济强制 行政机构 政治学研究 中国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 人民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民主的强制度设计及实践操作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璐 赵宬斐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真正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内生性特质,为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借鉴。在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内生性的作用之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经过系统性的制度体系...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真正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内生性特质,为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借鉴。在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内生性的作用之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经过系统性的制度体系建构,展现出“结构化”与“制度化”的具体样态,以及两方面协同并进的互动模式。与此同时,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通过强制度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将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体现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中,也能揭示人民民主的内在本质与核心,进一步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操作水平,以深化治理效能,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展示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民主 中国特色政治制度 制度优势 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汉代文官制度的形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宗桂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3-77,81,共6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制度始于汉代武帝以后。在此之前的秦和汉初政权,基本上都是由“马上得天下”的军功重臣所掌握。军人把持下的政权,必然表现出军人心态,即崇尚暴力、强权,鄙视知识分子,反对建立礼仪制度,轻视伦理规范的建设,忽视人...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制度始于汉代武帝以后。在此之前的秦和汉初政权,基本上都是由“马上得天下”的军功重臣所掌握。军人把持下的政权,必然表现出军人心态,即崇尚暴力、强权,鄙视知识分子,反对建立礼仪制度,轻视伦理规范的建设,忽视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封建国家的政权建设。汉武帝即位后,力图寻求一种真正能使封建社会长治久安的思想体系,他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以仁政思想为特色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重用贤良文学之士,最终改变了汉初为公卿者非行伍出身不行,重臣无军功不任的局面,使官吏选拔制度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察举”和“征辟”取代了秦以来的军功爵位制度。文官制度的确立,对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文教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汉民族的人格、心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起了导向作用,强化了中国封建政权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特征,丰富了“礼乐文化”的色彩,对于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长期延续,起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官制度 董仲舒 汉武帝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官吏选拔制度 封建社会 窦太后 贤良文学 汉代 长期延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海外看中国的10个观点
20
作者 贾立政 陈阳波 +17 位作者 魏爱云 马静 高骊 温祖俊 肖晗题 周素丽 杨鹏峰 潘丽莉 谭峰 张寒 王妍卓 宋睿宸 贾娜 孙娜 李祥峰 于珊 宋扬 王梦雅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8-29,共2页
No.81-No.9081.马丁·雅克:西方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源自于对中国政治制度缺乏理解及不信任 “中国经济崩溃论”所建立的事实,被严重夸大了。在西方,有太多悲观主义者传播中国经济无力回天的说法。这样的理论在西方由来已久... No.81-No.9081.马丁·雅克:西方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源自于对中国政治制度缺乏理解及不信任 “中国经济崩溃论”所建立的事实,被严重夸大了。在西方,有太多悲观主义者传播中国经济无力回天的说法。这样的理论在西方由来已久,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会是常态,是不可持续的,等等。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在作怪。之所以认为中国经济无法保持长期增长,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无法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经济增长 海外 经济发展前景 悲观主义者 政治因素 长期增长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