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友渔:30年来中国思想界的分化与流变
1
《现代营销(下)》 2008年第12期30-31,共2页
2008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30年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急剧而深刻,反映各种问题、利益、矛盾和诉求的社会思想相当丰富。思想起点和80年代的"文化热"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的背景是中国人... 2008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30年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急剧而深刻,反映各种问题、利益、矛盾和诉求的社会思想相当丰富。思想起点和80年代的"文化热"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的背景是中国人民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文革"大搞现代个人迷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界 徐友渔 思想解放 个人迷信 文化热 南方周末 国学热 文化保守主义 资本主义体系 国际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思想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阎书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61,共12页
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赞赏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普遍风气,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问题的认知有一个由负面评价到推崇的转变过程。论者聚焦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问题,对苏联经... 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赞赏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普遍风气,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问题的认知有一个由负面评价到推崇的转变过程。论者聚焦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问题,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与模式做了大量介绍和分析。思想界由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赞赏,发展到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情与认可。这种思想态势有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特定背景。同时,一些论者又对苏联经济模式作出反思。这表明,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30年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思想界 苏联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中平 《理论视野》 CSSCI 2020年第5期24-29,共6页
列宁思想随着十月革命而传播到中国,列宁的生平活动为中国思想界所熟识。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列宁思想的早期传播为中国思想界提供了"社会革命"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民族与殖民地... 列宁思想随着十月革命而传播到中国,列宁的生平活动为中国思想界所熟识。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列宁思想的早期传播为中国思想界提供了"社会革命"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列宁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影响,既有中国业已存在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五四时期"社会改造"的迫切需要及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等内因,同时也有苏俄政府发表加拉罕宣言和苏俄及共产国际帮助下建党实践的影响等外因。中国思想界在列宁思想影响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兴起了研究十月革命及学习和研究列宁的高潮,扩大了列宁和苏俄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且也在实践上推进了"以俄为师"道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思想 早期传播 中国思想界 “以俄为师”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研究范式的“论争”及其限度——以《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哲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审视"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过程时,人们往往把《新青年》遭遇的种种话语冲突不假思索地视为思想异见者(包括个人、报刊以及社团)之间的"论争"。不可否认,"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和舆论界报刊发达、社团众多,因... 在审视"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过程时,人们往往把《新青年》遭遇的种种话语冲突不假思索地视为思想异见者(包括个人、报刊以及社团)之间的"论争"。不可否认,"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和舆论界报刊发达、社团众多,因此,思想的分歧和主张的差异在所难免,"论争"也自然有着极高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论争 中国新文学大系 新文学运动 中国思想界 历史过程 五四新文学 郑振铎 历史描述 理论集 李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准的经济思想管窥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梁 《云梦学刊》 2015年第3期9-13,共5页
顾准是新中国初期一代经济学人中的佼佼者,因最早主张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而著称,也因坚持独立探索的科学精神而在中国思想界享有盛名。顾准于1915年出生于上海,1930年代即为会计学界的知名学者。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顾准是新中国初期一代经济学人中的佼佼者,因最早主张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而著称,也因坚持独立探索的科学精神而在中国思想界享有盛名。顾准于1915年出生于上海,1930年代即为会计学界的知名学者。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后在苏南、苏中、山东解放区做地方财经工作。解放初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上海市担任财政领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准 会计学界 经济学人 中国思想界 山东解放区 领导工作 商品货币 孙冶方 计划调节 基本经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石岑及其哲学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伏隆 《船山学报》 1987年第2期100-107,共8页
李石岑是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前期中国思想界一位负有盛名的哲学教授,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二十余部哲学及其他著述,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先是极力在中国传播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后来却又热诚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 李石岑是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前期中国思想界一位负有盛名的哲学教授,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二十余部哲学及其他著述,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先是极力在中国传播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后来却又热诚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石岑 中国现代文化 中国思想界 权力意志 民铎 柏格森 宇宙万物 时事新报 走向十字街头 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者眼中的蒲鲁东——国内蒲鲁东研究述评
7
作者 刘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326-337,共12页
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B.J.Proudhon)(1809—1865)出生在法国东部贝桑松城郊区,活跃于19世纪的政治界。他一生著述繁多,涉猎面十分广泛。虽然这些著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蒲鲁东也算不得什么著名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但... 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B.J.Proudhon)(1809—1865)出生在法国东部贝桑松城郊区,活跃于19世纪的政治界。他一生著述繁多,涉猎面十分广泛。虽然这些著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蒲鲁东也算不得什么著名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但是他的理论创作和政治活动对当时的法国革命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着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中国思想界。不过中国人对蒲鲁东的了解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缘故,具体说来是由蒲鲁东和马克思的特殊关系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鲁东 中国思想界 贝桑松 城郊区 《哲学的贫困》 什么是所有权 政治活动 社会有机体 所有权理论 政治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王朝的丧钟和新制度的蓝图——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被引量:1
8
作者 赤真 《阴山学刊》 1986年第1期60-66,共7页
否定反动腐朽的政治制度和禁锢人们头脑的旧思想,传播新思想,为人民展示一个美好的理想蓝图,鼓舞人民为此而英勇奋斗,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历史责任和功绩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梁启超,正是这样一位思想家。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纸色发黄... 否定反动腐朽的政治制度和禁锢人们头脑的旧思想,传播新思想,为人民展示一个美好的理想蓝图,鼓舞人民为此而英勇奋斗,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历史责任和功绩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梁启超,正是这样一位思想家。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纸色发黄、鲜为人知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就是在甲午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那个黑暗年代里,梁启超的一部划时代的伟作。它犹如黑沉沉寒夜中的丧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未来记 李去病 黄克强 中国近代史 英勇奋斗 中国资产阶级 风行雷厉 中国思想界 现代历史 运动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与五四时期的思想大论战
9
作者 宋镜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7-53,共7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通过斗争实现的。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开展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就是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的集中表现。由于共产主义者的团结战斗,三次论战都是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通过斗争实现的。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开展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就是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的集中表现。由于共产主义者的团结战斗,三次论战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者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革命 共产主义者 梁启超 资本主义 大论战 无产阶级 劳动者 中国思想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路、回归与民间——阿来《寻金记》(上)的三个问题
10
作者 李晓峰 刘俊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8,共7页
一、“寻金”与“寻路”传统“天下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但是,正如中国“亡国灭种”危机的背后是世界格局的重组与资源重新配置,由传统“天下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从来就不是中国自己的事,这... 一、“寻金”与“寻路”传统“天下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但是,正如中国“亡国灭种”危机的背后是世界格局的重组与资源重新配置,由传统“天下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从来就不是中国自己的事,这也使中国的转型面对多种选择和可能。选择什么样的转型之路,决定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处理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关系,决定转型能否顺利完成,这些问题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讨论的核心话题。而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中一个无法绕开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历史遗产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资源。因为,这直接决定了现代中国的领土空间、人口文化,“五族共和”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国家设计。但历史地看,无论国家对“五族”的认知和对“共和”的理解,还是针对大多数民族世居边疆的民族空间分布格局,在民族治理顶层设计的专门考量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在“亡国灭种”危机的加持下,都存在显在的历史缺陷,这在客观上使“五族共和”成为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不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国灭种 现代民族国家 顶层设计 多民族国家 多元一体 中国思想界 转型之路 核心话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省状态与“回归传统”
1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回归传统 缺省状态 文化回归 九十年代 传统文化 知识分子 文化思潮 政治与经济 学术研究 中国思想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鲁迅研究的“文化热”
12
作者 金宏达 《鲁迅研究动态》 1987年第5期29-33,共5页
日常谈论中,某种“热”往往掺和着,或者意味着一种时髦病,一种赶浪头的虚浮的倾向,所以多少受点訾议。 然而,不论由何方播及,现今在鲁迅研究领域兴起的“文化热”,我以为却不可以照例予以鄙薄。 六十多年前,当鲁迅研究刚刚举步之时。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化热 中国思想界 受点 传统文化 文化色彩 文化意识 封建文化 国粹主义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早期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批判——读《文化偏至论》
13
作者 王德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58-64,共7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列强用重炮轰开了闭关自守的旧中国的大门,使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逐步陷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海禁既开”后,清朝封建统治者由最初的妄自尊大、抱残守阙,...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列强用重炮轰开了闭关自守的旧中国的大门,使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逐步陷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海禁既开”后,清朝封建统治者由最初的妄自尊大、抱残守阙,转而变为丧权辱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论 论鲁迅 鲁迅思想 抱残守阙 十九世纪 殖民地半殖民地 封建统治者 封建帝国 中国思想界 三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