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诗歌民刊文化身份考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傅元峰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77-86,共10页
“民刊”,在广义上与“民”的内涵相对应:在“官与民”、“民间与精英”、“边缘与中心”的对应关系上,可分别为非官方、非精英、非中心的刊物。在“合法与非法”的范畴中,还可能指“非法刊物”。在狭义上,“民刊”是指在中国大陆... “民刊”,在广义上与“民”的内涵相对应:在“官与民”、“民间与精英”、“边缘与中心”的对应关系上,可分别为非官方、非精英、非中心的刊物。在“合法与非法”的范畴中,还可能指“非法刊物”。在狭义上,“民刊”是指在中国大陆的“民办报刊”,是它们的简称。这是与文化制度密切相关的特殊称谓。在某些特殊语境下,“民刊”也被称为“同人刊物”、“私营刊物”、“地下刊物”、“非法出版物”或“非官方刊物”、“非正式出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文化身份 同人刊物 考论 非正式出版物 对应关系 边缘与中心 非法出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南方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言宏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南方精神'是2008年4月初举办的'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的学术主题。在这次'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和诗评家们对此作了相当热烈的讨论,也提出了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诗歌作品 朦胧诗 精神传统 现代汉诗 诗歌 中国诗歌 当代中国 地域文化精神 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感、整体性与多元化——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综述
3
作者 刘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6,共8页
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共生的局面,既有对新世纪以来各种诗歌现象的透视,也有对百年新诗进程的反思,还有对当代各种诗学观念的探讨。尤其是随着新诗诞辰一百周年的到来,对百年新诗的整体把握也成为研究热点。学者们从各个... 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共生的局面,既有对新世纪以来各种诗歌现象的透视,也有对百年新诗进程的反思,还有对当代各种诗学观念的探讨。尤其是随着新诗诞辰一百周年的到来,对百年新诗的整体把握也成为研究热点。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切入到新诗的内部,寻找现代性传承与发展的路径。还有些学者专注于当代诗歌形式的探究,从语言、结构、体式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内在的分析。而对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些思潮、论争与个体诗人,不少研究者则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赋予其新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现象透视 百年新诗 形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作再生产”与中国当代诗歌知识体系的建构
4
作者 李海英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0,共10页
当代新诗知识体系的构成,不是原始的、特殊的和实际的信息或材料的聚集,也并非全是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系统化的“知识”①,某种程度上是建构、生产乃至制造的结果,每一文学事件的出现都有可能撬动既有秩序,促使文学史家一再地做出... 当代新诗知识体系的构成,不是原始的、特殊的和实际的信息或材料的聚集,也并非全是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系统化的“知识”①,某种程度上是建构、生产乃至制造的结果,每一文学事件的出现都有可能撬动既有秩序,促使文学史家一再地做出修改或给出非翔实性的描述从而制造出更多的争议,“旧作再生产”便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诗 文学事件 中国当代诗歌 文学史家 再生产 系统化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诗歌英译的多维演绎
5
作者 颜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57-59,共3页
中国当代诗歌不仅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有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渊源。英译时应采用多层面、多视角的立体方法,选词上精细琢磨,把原诗词语的语言学阐释和其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使译文读者从译文中窥见原文的模样,感受到原文的... 中国当代诗歌不仅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有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渊源。英译时应采用多层面、多视角的立体方法,选词上精细琢磨,把原诗词语的语言学阐释和其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起来,使译文读者从译文中窥见原文的模样,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英语翻译 多维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趋向与格局考察——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述论
6
作者 张立群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47-55,共9页
完整意义上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可从1990年代算起。经历三十余载的实践,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在整体上呈现出形态多元、种类繁多、远超同时期各体文学,当代史书写态势的过程中,其以卓有成就的探索为自身实践拓展出清晰的发展线索。通过对... 完整意义上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可从1990年代算起。经历三十余载的实践,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在整体上呈现出形态多元、种类繁多、远超同时期各体文学,当代史书写态势的过程中,其以卓有成就的探索为自身实践拓展出清晰的发展线索。通过对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史的梳理与考察,不仅可以总结其写作相对繁荣的原因、了解其丰富治史观念,而且还可以在评价其成就的同时,总结其问题和不足,进而为其未来发展获取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史” 1990年代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距离”英译中国当代诗歌:问题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余晶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9,共7页
中国文学的外译与海外传播,即“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是中国文学界与学术界长期以来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国家文化政策的导向,该问题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在各种文化与学术会议上频频出现。关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外译与传播情... 中国文学的外译与海外传播,即“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是中国文学界与学术界长期以来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国家文化政策的导向,该问题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在各种文化与学术会议上频频出现。关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外译与传播情况,目前国内已有海岸、北塔、李德凤、鄢佳等多位学者撰文讨论。这些文章资料非常翔实,基本上勾勒出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在海外的总体面貌。简单来说,就朦胧诗以来的中国诗人而言,北岛、杨炼二人的海外译本最多,各有10本以上,且逐年增多。其他朦胧诗人以及“第三代”诗人大多也有了海外译本,但普遍数量较少,大约每人一到三本。70后诗人译本较少,只有宇向、余秀华、尹丽川、墓草等数人有海外译本,但这一群体正在迅速增长。80后与90后诗人海外译本极少,目前已知只有戴潍娜与余幼幼在海外有单行本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界 朦胧诗人 余秀华 中国当代诗歌 杨炼 海外传播 零距离 学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诗歌”之辩中的翻译论题与中国当代诗歌的语境化阅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郝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由宇文所安引发的"世界诗歌"之辩本应开启学界对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研究的序幕,然而在这场论争中,却少有学者真正去阐述语言本身。本文寻根溯源,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在这场论争中学者们有意或无意忽视的翻译论题,揭示中国当代诗... 由宇文所安引发的"世界诗歌"之辩本应开启学界对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研究的序幕,然而在这场论争中,却少有学者真正去阐述语言本身。本文寻根溯源,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在这场论争中学者们有意或无意忽视的翻译论题,揭示中国当代诗歌在世界文学空间中的真实境遇。同时,中国当代诗歌的译文远未如宇文所安所形容的由于自身的"可译性"而趋向完美,相反,其粗糙与尚需打磨之处数不胜数,世界文学空间中的读者对中国当代诗歌译文的宽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由于其"语境化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表明一个平等的世界文学空间远未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翻译 世界文学空间 语境化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北京形象”迁移——从文化符号到地理坐标 被引量:1
9
作者 牛金霞 张桃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2,共8页
诗学文本中城市形象的迁移所具备的话语潜能,不仅能够开发出地域美学的建构意图,也关系着文化权力结构的修改过程。通过梳理中国新诗的发展线索发现,“北京”从各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脱身而出的诗学形象,与新诗发育中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了... 诗学文本中城市形象的迁移所具备的话语潜能,不仅能够开发出地域美学的建构意图,也关系着文化权力结构的修改过程。通过梳理中国新诗的发展线索发现,“北京”从各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脱身而出的诗学形象,与新诗发育中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了奇妙的互文。“北京形象”在新诗中经历了三次明显的迁移:一是作为隐喻符号,从强调“文化”滑向对“国家、乡土”的强调;二是作为意识形象,从被附加“大语境”转为现代文化的“内核引领者”;三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由视觉景观向自然景观的还原。“北京形象”的审美迁移话题背后,关联着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进行自我安放等诸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北京书写 北京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的陶罐——当代诗歌意象的历史文化诠释之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以鲜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50-154,共5页
关键词 文化诠释 诗歌意象 历史 中国当代诗歌 陶罐 神秘 文化传统 东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诗歌:人文性资源与本土化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匡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3,共3页
所谓当代诗歌的人文资源与本土化策略,指向的是当代中国诗歌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我们期待作为人类理想、民族精神承担者的当代诗人,努力以“中国产品”获得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人文资源 本土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先锋诗学的体制外向度——《非非》的理论探索及其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光霞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4期39-44,共6页
有关非非主义的评论与研究已经屡见不鲜了。但从学术层面对《非非》杂志进行研究性的考察,却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难度之一是资料的搜集,《非非》作为一份体制外刊物,20年来,中间曾经两次停刊。
关键词 体制外 中国当代诗歌 诗歌写作 先锋诗 汉语诗歌 语言 外向度 第三代诗歌 现代性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被忽略的审美倾向——西部诗歌审美趣味的当代性发掘
13
作者 张玉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6,共5页
中国当代西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被评论界所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期的"新边塞诗"。当时的"新边塞诗"以其英雄主义的浩歌崛起于诗坛,它与古代边塞诗的诗歌风格一脉相连。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西部诗歌虽然被边缘化... 中国当代西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被评论界所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期的"新边塞诗"。当时的"新边塞诗"以其英雄主义的浩歌崛起于诗坛,它与古代边塞诗的诗歌风格一脉相连。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西部诗歌虽然被边缘化,但却在更广阔的意义上摆脱了"新边塞诗"的局限,它所呈现的审美趣味更呈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这一特征显示出当代西部诗歌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品味,但过于"西部精神"强调却使这特征的丰富内涵长期被遮蔽或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西部诗歌 新边塞诗 审美倾向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阵地》看汉语诗歌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14
作者 耿占春 王东东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3期55-61,共7页
本文的写作并非为了建立一个地域诗歌或诗歌群落诸如此类的概念,而是在它的展开中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全局、流变甚或得失;当然要达到如此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需要另外的正面的展开。
关键词 汉语诗歌 九十年代 写作 八十年代 中国诗歌 反讽 语言 词语 中国当代诗歌 阵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传统与全球化:欧美语境中的于坚诗歌海外传播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1-188,共8页
在欧美诗歌为主导的世界诗坛,在欧美诗歌的既成霸权下,中国当代诗歌真的可以告别西方中心主义——诸如冷战时代的政治与后冷战时代的后政治——的价值规定,而单靠写作本身立足吗?后殖民主义解构一切的“历史化”和文化民族主义将传... 在欧美诗歌为主导的世界诗坛,在欧美诗歌的既成霸权下,中国当代诗歌真的可以告别西方中心主义——诸如冷战时代的政治与后冷战时代的后政治——的价值规定,而单靠写作本身立足吗?后殖民主义解构一切的“历史化”和文化民族主义将传统“名教化”两条思路真的能为当代诗歌带来新的生机?如何处理传统和全球化的关系?当代诗歌如何从根源上来回应现代性?本文以于坚诗歌(《O档案》和《便条集》)在欧美语境中的传播和接受为例,探讨当代诗歌如何存神遗形、西体中用,完成其新时代的转换性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海外传播 现代性 全球化 欧美 传统 于坚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民族国家、现代性和传统——论顾彬的汉语诗歌批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桑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63-69,共7页
一、翻译作为摆渡"相互之间不能完全地理解,无论如何也不算是灾难;忘记了我们会习惯性缺乏理解,这才是灾难。"顾彬在《"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中如是说。作为一名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学(文化)的充满激情的旁观者,顾彬的汉学研究... 一、翻译作为摆渡"相互之间不能完全地理解,无论如何也不算是灾难;忘记了我们会习惯性缺乏理解,这才是灾难。"顾彬在《"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中如是说。作为一名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学(文化)的充满激情的旁观者,顾彬的汉学研究一直在试图理解我们所处身其中、因习以为常而陷入执迷的中国文学(文化),他时常给我们带来震惊性的批判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彬 诗歌批评 现代性 中国文学 汉学研究 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诗歌 后朦胧诗 张枣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退期的网络诗歌--网络诗歌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网络诗歌 衰退期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当代诗歌 《今天》 汉语诗歌 体制化 反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忠秧诗歌评论三题
18
作者 孙绍振 蒋述卓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106,共2页
柳忠秧《楚歌》《岭南歌》等古体诗近年来在诗歌界和评论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传统与现代、旧体与新诗、继承与创新一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命题。现摘录柳忠秧诗歌评论三则,以献给关心中国当代诗歌的人们。
关键词 诗歌评论 楚歌 中国当代诗歌 继承与创新 诗歌发展 古体诗 岭南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诗歌民刊的困境与可能
19
作者 王士强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变革中,诗歌民间刊物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以《今天》为首的诗歌民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新时期诗歌之发生的策源地,在此后的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民刊无疑都是诗歌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最为敏锐地感知和体现着诗歌... 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变革中,诗歌民间刊物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以《今天》为首的诗歌民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新时期诗歌之发生的策源地,在此后的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民刊无疑都是诗歌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最为敏锐地感知和体现着诗歌的新变,在思想上与艺术上均极具先锋性。而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整体变化和诗歌生态本身的逻辑演变,诗歌民刊的地位与作用也在变化,其先锋性、影响力、作用似乎都在下降。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诗歌民刊,它还有没有价值和意义,是否还值得人们更多的期待?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辨析和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新时期诗歌 民间刊物 《今天》 90年代 80年代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史的写法
20
作者 何言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关键词 诗歌 写法 中国当代诗歌 诗歌研究 诗歌批评 编纂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