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话语的历史脉络及其制约力量 被引量:6
1
作者 时胜勋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7,188,共7页
中国当代艺术深处全球化处境之中,如何更好地彰显本土文化特征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面对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当前有比较明确的反对和赞同意见。就历史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作风与中... 中国当代艺术深处全球化处境之中,如何更好地彰显本土文化特征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面对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当前有比较明确的反对和赞同意见。就历史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中国化"系列,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三大本土化话语。而从更深层次而言,中国当代艺术本土话语与社会现实及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艺术、经济、西方文化等因素较为深刻地参与并制约了本土化话语。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话语是历史发展与当下社会现实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因此需要审慎地分析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话语 民族文艺 中国精神 西方艺术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缺失到回归:提升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理论话语权的本土化论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洪凯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36,共4页
中国之治在取得了举世成就的同时,囿于在治理理论探究方面起步较晚,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本土化缺失致使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难以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复杂环境。我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塑造下的德性治理途径、礼法秩序规范下的教... 中国之治在取得了举世成就的同时,囿于在治理理论探究方面起步较晚,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本土化缺失致使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难以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复杂环境。我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塑造下的德性治理途径、礼法秩序规范下的教化治理结构、血缘亲族纽带下的柔性治理逻辑,为我国治理理论本土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有助于构建适应中国情境的治理理论、构建结构稳定的现代官僚体系、汲取传统经验以创新现代行政。同时,在我国治理理论本土化过程中,也需要把握本土化限度、规范性限度、适用性限度,即本土化不等于复古化、避免应用性价值的缺失、有理有用不等于有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中国特色 国家治理 本土化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本土化概念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叶娟丽 徐琴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50,151,152,共20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在乡村治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近40年来,乡村治理研究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本土化学术概念。按照农民、家户、村庄、乡村社会至国家政治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梳理,可以列举出"社会化小农""韧...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在乡村治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近40年来,乡村治理研究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本土化学术概念。按照农民、家户、村庄、乡村社会至国家政治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梳理,可以列举出"社会化小农""韧性小农""家户制度""村社理性""后乡土中国""祖赋人权"和"东方自由主义"等七个典型标识性概念,并且初步构建起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本土化概念的内容图谱。乡村治理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原创标识性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乡村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也为打破西方学者"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奠定了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研究 标识性概念 本土化 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空间:再论中国新闻学的本土化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洁 高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3,共6页
中国新闻学经历了并正在经历"新闻学在中国""中国的新闻学"和"走向世界的中国新闻学"三个阶段。从20世纪初以来,除少数特殊时期外,中国新闻学与世界有明显的地理渊源,不是孤立的产物。中国新闻学早期的... 中国新闻学经历了并正在经历"新闻学在中国""中国的新闻学"和"走向世界的中国新闻学"三个阶段。从20世纪初以来,除少数特殊时期外,中国新闻学与世界有明显的地理渊源,不是孤立的产物。中国新闻学早期的本土化探索、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本土化的追求和当今中国新闻学学科突围及确认,都在世界空间范围内寻求资源和动力。中国新闻学本土化问题不能简化为"地域化""国别化",需超越空间,开拓更加广阔的学术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学 本土化 空间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演进的话语谱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戴军 戴淑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3,共5页
笔者以《教育研究》杂志从创刊至今30余年的文本资料作为考证对象,通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挖掘和梳理教育中国化、教育全球化以及后现代理论对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影响的话语谱系和演进路径。"教育本土化"的实现... 笔者以《教育研究》杂志从创刊至今30余年的文本资料作为考证对象,通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挖掘和梳理教育中国化、教育全球化以及后现代理论对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影响的话语谱系和演进路径。"教育本土化"的实现,应该是在引进异域理论的前提下,寻求博弈性平衡和共融性发展的结果,进而逐步建立教育理论研究"本土"与全球的中庸平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土化 教育中国 教育全球化 后现代理论 话语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电影在中国的“本土化”转换与呈现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亓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2,共3页
后现代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我国之后,其间虽历经沉浮,却始终若隐若现地对我国文化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90年代之后,我国再次掀起一场后现代主义热潮,至今已经蓬勃发展。这体现在电影领域就是导演们纷纷借鉴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后现代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我国之后,其间虽历经沉浮,却始终若隐若现地对我国文化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90年代之后,我国再次掀起一场后现代主义热潮,至今已经蓬勃发展。这体现在电影领域就是导演们纷纷借鉴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与方法,将其运用于自身的电影拍摄实践之中,不再像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那般热衷于宏大叙事的建构以及主流话语的表达,而是更加关注社会普通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出对于核心话语的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电影拍摄 呈现方式 本土化 20世纪80年代 中国 主流话语 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
8
作者 向天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5,I0002,I0003,共9页
域外文论本土化转换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追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演进历程;考察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及其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之建构的关系,首先牵涉到学者的学术国籍问题,国籍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都将影响甚至决定学... 域外文论本土化转换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追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演进历程;考察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及其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之建构的关系,首先牵涉到学者的学术国籍问题,国籍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都将影响甚至决定学者的研究视角与价值评判;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提醒我们,在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的建构中,要从学科功能上处理好“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从知识谱系上处理好“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此外,“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建构中国现代文论,必需处理好话语范畴上的“融通性”与“创造性”之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文论本土化 中国文论新传统 学术国籍 学科功能 知识谱系 话语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可行性路径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建中 喻守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9,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争,聚焦于如何重建中国当代文论,衍生出本土化和西方化两种不同的入思方式,前者倡导中国文论民族特色之阐扬,主张藉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后者则主张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文化,以重...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争,聚焦于如何重建中国当代文论,衍生出本土化和西方化两种不同的入思方式,前者倡导中国文论民族特色之阐扬,主张藉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后者则主张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思想文化,以重建中国当代文论。前者钟情本土之玉,后者青睐他山之石。而要真正建立既具民族特色又能与异域文化对话的中国文论,则必须将上述两种思路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需要在文化、文心、文体三个不同层面,认真清理古代文论的理论资源和话语传统,深入探求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意义生成方式。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则需要在异质性、普适性和现代性的不同层面,精心辨析中西文论的内在差异,细致考量西方文论之中国化的可行性路径。中国文论话语重建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打磨出内蕴普适神韵而外显民族肌理的文论玉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话语重建 现代转换 本土化 西方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打造“中国化”的话语体系
10
作者 石义彬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1,共1页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不高、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等。结合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针对当前“全球本土化”的发...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不高、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等。结合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针对当前“全球本土化”的发展背景,我们应以话语体系“本土化”构建为基,在“全球化”浪潮中提升传播力,着力打造一种新型的交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 中国 全球本土化 社会科学领域 社会科学工作 马克思主义 交流机制 座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智库期待国际话语权 被引量:3
11
作者 梅松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35,共2页
有别于西方智库的中国特色的智库,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国家属性、人民属性。今后,还应坚持不懈地研究中国模式。
关键词 智囊团 国际借鉴 中国 话语 期待 外部环境 本土化运作 现代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本土化研究的探索--现状、困境与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永贵 李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新时代下,立足中国旅游业发展实践和难题,探索能够指导中国旅游实践的本土理论体系,助力中国旅游业逐步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新时代下,立足中国旅游业发展实践和难题,探索能够指导中国旅游实践的本土理论体系,助力中国旅游业逐步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提升中国旅游研究的话语权,正日益成为中国旅游学者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研究 本土化研究 本土理论 旅游业的发展 服务业转型升级 战略性支柱产业 美好生活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
13
作者 曹小文 曹守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27,共1页
西方社会史理论和学术话语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在理论建设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和反思,出现了一些新趋向,如从积极引进和运用西方社会史理论到开... 西方社会史理论和学术话语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在理论建设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和反思,出现了一些新趋向,如从积极引进和运用西方社会史理论到开始注重本土化研究的学理凝练,从热衷个案、专题和区域研究到注重微观和宏观研究并重,从注重社会史问题的研究到倾力于当代社会史理论的发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研究 中国当代 唯物史观 社会史理论 学术话语 区域研究 建设方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荃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从最初的引进介绍、翻译、编译发展到专题研究,呈现为多元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种趋向。迄今业已形成了一个学术平台,具备了学科发展的基础与潜力。制约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问题主要有高校管理方面的制...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从最初的引进介绍、翻译、编译发展到专题研究,呈现为多元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种趋向。迄今业已形成了一个学术平台,具备了学科发展的基础与潜力。制约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问题主要有高校管理方面的制约、西方话语的覆盖和学科建设不够重视等。这一学科的定位理应与"中外政治思想史"并列,成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中外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前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二是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建构。为此期待学术界有更多的研究者能不忘初心,致力于构建政治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文化 本土化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批评中的亚人类价值观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查常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人类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本土化与国际化 语言图式 个人性 政治波普 批评家 艺术 艺术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的本体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相蓝欣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在中国国力上升的历史时刻,中国外交研究"本土化"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问题。但是,"本土化"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原因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是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推动的。"纯理论先行"成为一个基本方... 在中国国力上升的历史时刻,中国外交研究"本土化"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问题。但是,"本土化"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原因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是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推动的。"纯理论先行"成为一个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学术评判标准。尽管国关理论在西方已经陷入深度危机,近年来在中国国关界抢滩最为成功的是"建构主义",本文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了学理上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本土化 建构主义 话语 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