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古代美学困境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志雄 胡友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1,共4页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由古典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代美学 二元论 困境 中国当代美学 思维模式单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友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弊端:一是从哲学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哲学的分支,将哲学命题不经过改造直接代入美学研究之中;二是从科学的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一种科学的存在方式,企图用精确... 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弊端:一是从哲学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哲学的分支,将哲学命题不经过改造直接代入美学研究之中;二是从科学的方法论出发来建构美学理论,将美学视为一种科学的存在方式,企图用精确的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学;这两大误区支配着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创新的障碍;要解决这两大方法论误区,就应该恢复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本性,用人文的方法来建构美学理论,重建属于美学学科自身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方法论 误区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59,124,共9页
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于冷静思考、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当前的美学论争波澜不惊,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但是,有些提法和苗头却值得注意。其实,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保持多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美学各家各... 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于冷静思考、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当前的美学论争波澜不惊,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但是,有些提法和苗头却值得注意。其实,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保持多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美学各家各派还应该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深入研究哲学美学、文艺美学、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等基本问题和具体问题,做出各自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共同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多元发展 深入开掘 中国特色当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是人的本真境域的显现——兼评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91,共18页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主要形成了两大模式:认识论与存在论。认识论的特征是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的唯一本质;存在论的特征是在心物一体相融的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动态展开的多元境域。前者易于把握,但格局偏狭;后者不易把握,但...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主要形成了两大模式:认识论与存在论。认识论的特征是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的唯一本质;存在论的特征是在心物一体相融的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动态展开的多元境域。前者易于把握,但格局偏狭;后者不易把握,但却有整体、丰富把握事物之妙。当代中国美学中的“实践论美学”“生命美学”,以及诸后实践美学,均各有其理论贡献,但所依据的哲学模式主要是认识论的,对存在论的理解、借用还未真正上路,其原因则是没有真正弄懂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研究经历了“此在基础存在论”时期、“形而上学”时期、“本有与返回大地之思”时期三个阶段,其基本的看法是:“存在”是此在的展开状态;“存在”等于“无之无化”;“存在”是“天地神人”之四方圆舞,或“本有”之二重性一体共存之差异化运作本身。文章根据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提出了“美是人的本真境域的显现”之命题,其具体内容包括:美是人与对象的快乐关系(愉悦感);美是实现人的自由超越本性的情感形式(自由感);美是人的完善无意识的升华现象(完整感);美是人的本真境域的显现(本真境域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实践美学 生命美学 海德格尔 存在论 本真境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知识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9-703,共5页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力量,实现对西方美学史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但在真知灼见和历史叙述的从容背后,也有难以言说的压抑和痛苦,有文本的矛盾和缝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史》 中国当代美学 知识建构 学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三个问题──兼谈否定主义美学对实践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否定主义美学 后实践美学 美学建设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社会性 三个问题 本体性否定 生命美学 理性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论争——“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8,共9页
口述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就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尝试。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论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澄清是非,又增进了共识。课题以当代美学参与者集中关注的周... 口述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就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尝试。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论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澄清是非,又增进了共识。课题以当代美学参与者集中关注的周谷城美学思想批判、形象思维讨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讨论为议题,研究了这些论争的相关背景、大致过程和分歧,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这些论争;中国美学史;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口述史 美学论争 中国美学 美学思想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学科建设——“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22,187,共13页
美学学科建设是中国当代美学史的重要内容,"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从口述史的角度介入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课题把访谈获得的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围绕美学原理类教材、中国古代美学史著述、西方美学研究、美育... 美学学科建设是中国当代美学史的重要内容,"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从口述史的角度介入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课题把访谈获得的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围绕美学原理类教材、中国古代美学史著述、西方美学研究、美育及其研究、美学研究资料建设、"美学热"时的美学期刊、外国美学论著翻译、当代美学家的研究资料、美学研究资料的搜集,以及与此相联的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机构等议题,梳理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课题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材料,并吸收了这些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克服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为重新研究中国当代美学提供了新的维度,既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又能够促进我们全面、科学、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当代美学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口述史 学科建设 美学研究 资料搜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劳承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4-96,共3页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劳承万刚过而立之年,潘知常便向中国美学界抛出了三本硬实实的著作:《美的冲突》、《众妙之门》、《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25万字)。其中(生命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劳承万刚过而立之年,潘知常便向中国美学界抛出了三本硬实实的著作:《美的冲突》、《众妙之门》、《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25万字)。其中(生命美学》的出版,在他个人的学术史上,是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活动 述评 马克思主义 生命存在 知常 “物” 讯号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兼及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启示
10
作者 韦拴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不仅缘于它们自身的天然联系及本质内涵的一致性,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审美文化学与文化美学试图通过对生命价值与人类文明之理想形态的知识建构,促成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深层会...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不仅缘于它们自身的天然联系及本质内涵的一致性,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审美文化学与文化美学试图通过对生命价值与人类文明之理想形态的知识建构,促成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深层会通,从而开启美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基于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联姻关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理应坚持理论思辨与现实关切相结合,以反思性、批判性意识干预大众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以开放与恪守并举的姿态实现与中国传统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平等对话,从而建构既适应时代的文化现状又体现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文化 会通 中国当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及其原因
11
作者 李跃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3,共3页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因,也和美学与生俱来的"超艺术"特质密切相关。认识这一切,对于应对当前艺术与美学边缘化状态甚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 意志论美学 美学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
12
作者 张玉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0,共4页
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的体验的实... 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的体验的实践美学体系。他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承前启后,坚持实践观点,借鉴西方,打通中西马,推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纲纪 中国当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6,共6页
中国当代美学经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当代美学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50—1960年代的确立期,1970—1980年代的拨乱反正期,1990年代至今的多元共存期。现在要进一步... 中国当代美学经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当代美学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50—1960年代的确立期,1970—1980年代的拨乱反正期,1990年代至今的多元共存期。现在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就必须弄清美学学科性质,明确发展方向,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中求得多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几个问题:必须坚持深入探讨美的本质问题,以明确美学的哲学性质,坚持美学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必须坚持美学的人文科学性质,把美学研究与人自身发展问题、人类现实生活问题、人类理想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研究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创新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进一步发展 几个问题
全文增补中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的“缺席”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研 朱立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8,共9页
“中国当代美学是否已缺席了当今世界美学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困扰着中国当代美学继续发展而又挥之不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当代美学“缺席”的看法是不无道理的。其与西方美学之间不对等的学科地位、交流互鉴方式以及双方在理... “中国当代美学是否已缺席了当今世界美学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困扰着中国当代美学继续发展而又挥之不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当代美学“缺席”的看法是不无道理的。其与西方美学之间不对等的学科地位、交流互鉴方式以及双方在理论路径发展上的“错位”确实导致后者对于前者关注与理解的不足,造成二者之间交流的困难,并由此导致中国当代美学在西方美学视域中的“缺席”。但这种基于西方美学维度得出的判断却也忽略与遮蔽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建构的意义与价值。而从中国当代美学自身发展来看,其不仅没有“缺席”于世界美学的发展,反而构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世界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西方美学 缺席 学科发展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
15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35-40,共6页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参照系,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的结论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既不能象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以艺术生产论否定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把马克思主...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参照系,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的结论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既不能象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以艺术生产论否定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审美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民族的特色。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色就在于,发扬中国“向内求善”审美观念的长处,充分发挥审美和艺术的以情动人,美善结合,整体中和的特点,避免片面性,全面推动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 “向内求善” 情感本位 美善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
16
作者 庄锡华 《学海》 1994年第1期92-94,共3页
评《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庄锡华笔者很早就读到过陈辽、王臻中先生的许多研究当代美学史与当代美学家的论文,这些论文或纵横捭阖、提纲挈领地描画当代美学的发展线索,或鞭辟入里地解剖某一美学家的理论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 评《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庄锡华笔者很早就读到过陈辽、王臻中先生的许多研究当代美学史与当代美学家的论文,这些论文或纵横捭阖、提纲挈领地描画当代美学的发展线索,或鞭辟入里地解剖某一美学家的理论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在,由他们主编的《中国当代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当代美学 中国美学 唯心主义 美学问题 政治文化氛围 美学思潮 新时期 国民党统治区 社会政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的困惑与转型
17
作者 王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中国当代美学的困惑与转型王柯平数年前的“美学热”演化为当今的“爱美热”。这种文化现象或审美现象令诸多美学工作者既感困惑,又觉欣喜。美学似乎不应继续滞留在纯粹思辩的象牙塔内,仅从那里遥望人生的十子街头,而应该从里面大踏... 中国当代美学的困惑与转型王柯平数年前的“美学热”演化为当今的“爱美热”。这种文化现象或审美现象令诸多美学工作者既感困惑,又觉欣喜。美学似乎不应继续滞留在纯粹思辩的象牙塔内,仅从那里遥望人生的十子街头,而应该从里面大踏步地走出来切入现实人生,参与社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美学研究 审美教育 现代艺术 理论美学 实用美学 中国美学 意识形态 美学理论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立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1,共7页
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于对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反思,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存在论维度对于突破现有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语境,实践存在论美学在... 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于对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反思,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存在论维度对于突破现有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语境,实践存在论美学在马克思的存在论这一新的理论视域中提出并思考了当前美学可能的突破之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现代美学的多重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实践美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国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9-91,共3页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国柱审美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活动,是任何人(包括人民大众)都享有的自由“权力”。尤其是在商品社会的时代,这种自由的权力对普通大众来说... 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视角──“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国柱审美本身是一种生命体验和愉悦身心的活动,是任何人(包括人民大众)都享有的自由“权力”。尤其是在商品社会的时代,这种自由的权力对普通大众来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了。随着社会“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文化 中国当代美学 中国美学 话语系统 传统美学 学术讨论会 新视角 意识形态 大众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34-41,共8页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的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和能动的反映论,走向“自由创造”的创造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中国美学 实践本体论 人的本质 人文主义 能动的反映论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意识 中国文化 自由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