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人文关怀
1
作者 王双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科幻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科技发展引发的各种可能性,对于社会的潜在影响进行提问、预测、探讨、思辨,以科学技术为载体表达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和命运的深思。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始终关注人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在科幻作品中构建一个以科学... 科幻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科技发展引发的各种可能性,对于社会的潜在影响进行提问、预测、探讨、思辨,以科学技术为载体表达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和命运的深思。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始终关注人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在科幻作品中构建一个以科学和技术为根基的幻想领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也映照出人类对技术飞跃的深思熟虑与对相关伦理问题的潜在忧思。褪去幻想的外衣,其表达的内核是强烈的社会意识、严肃的思想主题、深刻的现实性。科幻文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纽带根植于文学想象与科技进步之间的交互影响。除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还将目光放在整个人类种族的命运,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气息,从而以创造性思维、独特的视角成就中国科幻文学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 预言性 思想实验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数字化路径及其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86,共7页
数字化时代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传播方式、创作特点、产业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数字化为科幻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捷的传播渠道,推动了科幻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也对科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数字化时代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传播方式、创作特点、产业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数字化为科幻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捷的传播渠道,推动了科幻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也对科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创作者应在保持科幻作品独特性的同时,不断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可读性。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中蕴含的风险和可能性,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数字化路径的理解,并为其他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 数字化路径 文化传播 跨媒介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及其启示——以刘慈欣的《三体》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瑾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4,共13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在海外传播非常成功。其传播数据表明,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已走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队伍的前列,不仅受到海外精英读者的认可,也...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海外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在海外传播非常成功。其传播数据表明,以《三体》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已走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队伍的前列,不仅受到海外精英读者的认可,也颇受普通读者的青睐。《三体》故事情节与内容的新奇性、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而具有的世界性、文本蕴含的中国元素所体现的本土性等内在特质,使得《三体》被海外读者广泛接受,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 刘慈欣 《三体》 海外传播 新奇性 世界性 本土性 中国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研究及其诗学建构——以美国学者宋明炜的研究为中心
4
作者 张清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176,共6页
美国学者宋明炜近年致力于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研究与海外传播,在对刘慈欣、韩松、王晋康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作家作品进行具体解读的基础上,力图建构其诗学理论。本文以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及近十年中国当代新科幻... 美国学者宋明炜近年致力于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研究与海外传播,在对刘慈欣、韩松、王晋康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作家作品进行具体解读的基础上,力图建构其诗学理论。本文以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及近十年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已经"领跑"世界科幻潮流为背景,不仅对宋明炜中国科幻诗学中的诸多"洞见"进行较详尽的判断与分析,而且也指出因其逻辑思路存在不够严谨缜密之处而出现某些"偏见"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炜 海外研究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 诗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