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与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总体运思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金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1,共7页
中国当代社会史亦称中国现代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是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既是中国现代史的分支,也是中国社会史的分支,还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分支,也可说是研究方法和视角... 中国当代社会史亦称中国现代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是研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既是中国现代史的分支,也是中国社会史的分支,还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分支,也可说是研究方法和视角,相互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其研究对象是中国当代民间社会和普通民众的所有历史,不仅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也包括民间社会、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多元化的,除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外,还强调"自下而上"的视角、整体史观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资料来源也是多样化,既有文献资料,也包括实物资料、视觉资料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文献、口述资料和文学资料。中国当代社会史尚处于初级阶段,应"专通并举",相互促进,既应着力于具体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已有成功论著的基础上前进,又要努力构建较为合理的中国当代社会通史体系,明确其研究内容、历史分期、基本线索等。这一任务非一蹴可就,须逐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 借鉴与发展 运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叙事——池莉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肖佩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带有浓厚市井意识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池莉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市井风情小说的传统,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这构成了她小说中独有的叙述姿态、价值取向,谱写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风情画,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 带有浓厚市井意识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池莉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市井风情小说的传统,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这构成了她小说中独有的叙述姿态、价值取向,谱写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风情画,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 池莉小说 市井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探小说与中国当代社会
3
作者 曹艳春 李世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97,共3页
侦探小说是当代中国流行的通俗文学品种。侦探小说的发展与中国当代后工业城市的社会背景、社会心理、平民思潮及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等密切相关。关于侦探小说兴起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心理基础的研究对认识中国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 侦探小说是当代中国流行的通俗文学品种。侦探小说的发展与中国当代后工业城市的社会背景、社会心理、平民思潮及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等密切相关。关于侦探小说兴起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心理基础的研究对认识中国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中国当代社会 后工业城市 平民思潮 民主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专题讨论)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文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9,共4页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1980年代中期复兴以来,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史领域,还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史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表或出版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论著。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然而,与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日渐成熟相比...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1980年代中期复兴以来,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史领域,还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史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表或出版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论著。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然而,与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日渐成熟相比,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却仍然十分薄弱。虽然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学术界已普遍认可,并有一些论者作了深入阐述,但在对于如何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上尚缺乏清晰指导。正是出于这种高度的学术敏感性与学术责任感,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共同策划了这组探讨如何拓展与深化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专题讨论,以期能对有志于从事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者有所启发。若能如此,我想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长远发展也不失为一件幸事。当然,我们也期待着今后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社会 拓展与深化 理论指导 资料革命 现实功能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风险观应对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的主要风险 被引量:4
5
作者 辛向阳 《学习论坛》 2010年第8期68-72,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风险,如自然灾害和疫情的风险、社会群体事件的风险、邪教事件的风险、国家统一上的风险,以及国际上的霸权主义、世界资源约束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既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性风险,也有长期执政带来...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风险,如自然灾害和疫情的风险、社会群体事件的风险、邪教事件的风险、国家统一上的风险,以及国际上的霸权主义、世界资源约束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既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性风险,也有长期执政带来的考验与风险,还有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带来的风险。要化解这些风险,就要牢固树立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风险观,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风险观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 科学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近代史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
6
作者 蒲国良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0,共4页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速转型的时期。反观欧洲近代社会发展史,西方国家当初为完成这一社会转型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理应从欧...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速转型的时期。反观欧洲近代社会发展史,西方国家当初为完成这一社会转型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理应从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借鉴欧洲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用较长时间所走过的路;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欧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遭遇的各种挫折,所走过的各种弯路,以便汲取其中的教训,能够用较小的代价走完西方国家付出巨大代价才走过的那一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现代化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坚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开始的。由于现代主义倡导的科学、理性、总体性等现代信仰带来了人的异化、自由与福利的丧失等问题,社会理论家开始反省现代性的合理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以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为基本...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开始的。由于现代主义倡导的科学、理性、总体性等现代信仰带来了人的异化、自由与福利的丧失等问题,社会理论家开始反省现代性的合理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以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为基本内涵的后现代主义,给人们审视自身、理解世界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路径。不过,后现代主义自身也存在着如过分激进、过分强调对理性等的毁灭等局限性。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如此两难,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解读 被引量:8
8
作者 彭劲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2-105,共4页
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利益结构的变迁是相伴随的。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其功能在正负两... 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利益结构的变迁是相伴随的。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其功能在正负两个不同方向上都有所表现,协调利益关系需要有新的整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利益结构 功能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被引量:15
9
作者 蔡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恶趋向,决定着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因此,研究价值问题,可以透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运动,可以观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可以理解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价值观 时代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稳定问题之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怀玉 王中江 徐必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社会结构分化 结构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 社会稳定 整合机制 稳定问题 社会分化 制度结构 社会成员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与缺失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少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9,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作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是稳定地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随...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作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是稳定地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转变,而且还以其中的原初价值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在体制世界中的思维与行为。生活世界既是体制世界的社会基础,也是体制世界的精神基础,当经济体制与生活世界发生分离式变迁时,则表明变化了的经济体制既缺失社会基础也缺失精神基础,当前很多严重的社会矛盾都可以在这种缺失中找到原因。应当充分认识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世界的稳定性,努力探寻体制世界转变与生活世界变迁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生活世界 分离式变迁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参与的特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6,共9页
在当代中国,各个利益群体、阶级阶层之间日益密切的利益关系和日益激化的利益矛盾促进了他们各自的权利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也逐步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愿望和热情,引发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第一次政治参与热潮。中国的几个基本的... 在当代中国,各个利益群体、阶级阶层之间日益密切的利益关系和日益激化的利益矛盾促进了他们各自的权利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也逐步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愿望和热情,引发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第一次政治参与热潮。中国的几个基本的阶级阶层及利益群体都介入了政治参与,他们使用不同的参与形式,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中国政治参与的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在类型上,从动员型参与型向自主型参与发展;在组织和规模上,集体性参与呈增长之势;在目的上,功利性经济参与居主导地位,民主性参与也呈发展之势;在参与的形式上,网络参与成为主要的参与形式之一;在程度上,整体水平不高,具有不成熟性和过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政治参与 产业工人 农民 私营企业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当代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利标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新时期,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是建立在当代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所取得的成就之上的。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动向,可以为未来的中国社会学发展开辟新的视野。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本土化 历程 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方法自觉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星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 方法自觉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现代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霞 曹典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62,共6页
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理解离不开现代性理论,中国新现代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根据。现代性理论产生以来的当下现代性理论,已经演变为现代性理论(亦称传统现代性理论)、后现代性理论和后现代性之后理论三大理论形态交互共存的... 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理解离不开现代性理论,中国新现代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的根据。现代性理论产生以来的当下现代性理论,已经演变为现代性理论(亦称传统现代性理论)、后现代性理论和后现代性之后理论三大理论形态交互共存的现代性理论存在状态。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不仅融合了现代性的统一性原则,也融合了后现代性的差异性原则,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性之后理论,即体现出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的本质特征。从社会建设逻辑的视角理解,中国新现代性中的现代性的本质统一性就是科技社会逻辑,中国新现代性中的后现代性的本质差异性就是不同于工业社会逻辑的生态社会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逻辑 中国新现代性 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 科技社会逻辑 生态社会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与政策选择”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晓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与政策选择" 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中国 社会分化 全球化 阶级分化 贫富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阮纪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6-88,共3页
“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阮纪正1996年12月16日—19日,广东老子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瑞典等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中... “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阮纪正1996年12月16日—19日,广东老子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瑞典等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道家文化及其现代意义,进行了热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 道家 政治学 人生论 "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划分模式的文本学考察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艳苓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1,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两条思维轨道上来思考阶级划分的。一个是理论构建的轨道,一个是实践分析的轨道。在理论构建的轨道上,他们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发现了两极阶级的对立以及两极中间的中间阶级,形成了三元的阶级划分理论模式。在实践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两条思维轨道上来思考阶级划分的。一个是理论构建的轨道,一个是实践分析的轨道。在理论构建的轨道上,他们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发现了两极阶级的对立以及两极中间的中间阶级,形成了三元的阶级划分理论模式。在实践分析的轨道上,他们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发现了两极阶级和中间阶级的多样的现实表现。现实中并没有,当然他们也不会形成阶级划分的实践模式。唯有科学坚持马克思恩格斯三元的阶级划分理论模式,才能正确把握由当代中国所处历史方位所决定的社会分层的复杂性,才能正确把握由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所决定的阶级关系及调整阶级关系政策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阶级划分模式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73-79,共7页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社会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公平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社会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公平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经典作家们作了大量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 当代中国社会 结果公平 公平与效率 毛泽东 公平原则 社会主义 公平问题 机会均等 资产阶级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中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探因及其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维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2-86,共5页
社会发展具有多种涵义,本文是在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 社会发展具有多种涵义,本文是在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民族地区 地区发展差距 民族地区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发展 发达地区 “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