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9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价值维度和负面影响——基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1,7-8,共4页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具有双重价值维度:核心的审美价值和延伸的育人价值。作为双刃剑的流行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使学校音乐教育地位不再,陷入尴尬境地;二是使学校音乐教育育人的...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具有双重价值维度:核心的审美价值和延伸的育人价值。作为双刃剑的流行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使学校音乐教育地位不再,陷入尴尬境地;二是使学校音乐教育育人的目标受到打击;三是影响了青少年的创作力和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 学校音乐教育 价值维度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耀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施咏将出版专著《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邀我写序,欣然应之。该书为作者主持的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的结项成果。通读书稿,我觉得这是一部深... 施咏将出版专著《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邀我写序,欣然应之。该书为作者主持的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的结项成果。通读书稿,我觉得这是一部深赋学术眼光、颇具启发意义的著作。施咏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深入研究,始于在2011年进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二)站之时,至今已倾注了历时十余年的研究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创作民族化 国家社科基金 学术眼光 东南大学 博士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三大流行音乐评奖活动及其文化意义
3
作者 徐子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发展也实现了逐步繁荣,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流行音乐评价体系逐步成长为中国三大流行音乐颁奖体系。其中,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的流行音乐发展速度较快,香港最具权...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发展也实现了逐步繁荣,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流行音乐评价体系逐步成长为中国三大流行音乐颁奖体系。其中,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的流行音乐发展速度较快,香港最具权威性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迄今已举办了36届。台湾地区最早设立且具有权威性"台湾金曲奖",无论评审方式还是公信力都成为众多音乐奖中的经典。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由于受到港台地区的影响,也相继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音乐评奖活动,这大大促进了内陆地区流行音乐的发展,其中一些具有影响力活动的如"CCTV-MTV音乐盛典"、"华语榜中榜颁奖礼"、"音乐风云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音乐艺术 流行音乐文化 音乐价值 评奖机制 艺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文化研究的"音乐传播学"论文.该文着重历史的研究:认为1978年─1981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1、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2、音乐传播与打...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文化研究的"音乐传播学"论文.该文着重历史的研究:认为1978年─1981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1、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2、音乐传播与打开禁区;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文化传播 中国当代 流行歌曲 音乐传播 历史起点 演唱风格 当代中国 通俗文化研究 黄色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
5
作者 王婉波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3,共8页
作为媒介融合的一种方式,跨媒介生产、叙事与传播正逐渐渗透到网络文学产业化与传统文化媒介化的组织架构和发展过程之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受限于单一媒介传播,而是被灵活运用于新兴媒介中,呈现出数字化、品牌化、娱乐IP化的跨媒介... 作为媒介融合的一种方式,跨媒介生产、叙事与传播正逐渐渗透到网络文学产业化与传统文化媒介化的组织架构和发展过程之中。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受限于单一媒介传播,而是被灵活运用于新兴媒介中,呈现出数字化、品牌化、娱乐IP化的跨媒介孵化特征。网络文学通过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创意IP转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新的融合发展模式。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对其自身及IP产品回归主流、延展文化内涵、走精品化之路等起到重要作用。文章指出,目前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转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多方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网络文学IP全版权开发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 IP 全版权开发 传统文化 当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4
6
作者 谷鹏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9-124,共6页
艺术社会学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研究惯于将音乐作为一种对位式的单向身份认同方式,这一辨别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工业社会的消费逻辑合力绞断了这一单向的身份认同方式而使两者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认同关系... 艺术社会学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研究惯于将音乐作为一种对位式的单向身份认同方式,这一辨别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工业社会的消费逻辑合力绞断了这一单向的身份认同方式而使两者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认同关系。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每一次身份认同关系的变迁,其外在表现形式是自我风格的嬗变,而其背后所潜藏的却是中国社会特殊意识形态规约与社会文化制约下主体追寻自我身份的历史。因而,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风格的认同阐释本质上也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体性成长的有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身份认同 大众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舜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6-168,共3页
流行音乐是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领域,是社会敏感的神经,在其身上集结、纠缠了丰富、复杂的政治、文化、时代信息。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艺术之美。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研究了中... 流行音乐是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领域,是社会敏感的神经,在其身上集结、纠缠了丰富、复杂的政治、文化、时代信息。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艺术之美。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研究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对其美学特征、审美趣味变迁历程及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作了详实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美学特征 审美趣味变迁历程 审美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艺术世界”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习文 谢建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7-181,共5页
"文革"之后,理论界认为娱乐也是艺术的重要功能,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出场提供了艺术氛围。中国主流媒介通过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生产、宣传、销售体系,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推出一批歌星,形成流行音乐实践的明星制度。随着中国... "文革"之后,理论界认为娱乐也是艺术的重要功能,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出场提供了艺术氛围。中国主流媒介通过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生产、宣传、销售体系,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推出一批歌星,形成流行音乐实践的明星制度。随着中国政治走向开放、民主,以及经济地位的上升,政府在港台流行音乐进入内陆时积极引导,促进了大陆当代流行音乐的风靡;香港回归之后,国语流行音乐在香港取代了占主流的粤语时代曲,与此同时,满足中国民族身份诉求的内地民族性通俗音乐流行甚广,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嬗变受制于当时的政治语境。因此,艺术理论氛围、明星制度、政治语境成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艺术世界,规制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生、实践和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流行音乐 艺术世界 理论氛围 明星制度 政治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资料三题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思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针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的资料建设工作问题,分别从研究资料建设工作的意义、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介绍、资料建设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认识,期望能促进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发展。
关键词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研究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好声音》看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俊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1,共3页
自《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国内迅速卷起了一场以流行音乐为主宰的全民风暴,此风暴固然也席卷了全国各大院校,它在给大学生们带来对音乐的全新体验的同时也以流行音乐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大学生。本文从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特点切入,分析了... 自《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国内迅速卷起了一场以流行音乐为主宰的全民风暴,此风暴固然也席卷了全国各大院校,它在给大学生们带来对音乐的全新体验的同时也以流行音乐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大学生。本文从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特点切入,分析了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如何使流行音乐融入大学生生活,以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好声音 流行音乐 当代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与文化症候:当代中国电影的城中村图绘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航 李新纪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新世纪以来,城中村空间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一种重要的图绘对象,《奇迹·笨小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路过未来》等影片聚力于展呈与城市“似近实远”的城中村空间,细描城中村人具体而微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人与空间的“互塑”... 新世纪以来,城中村空间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一种重要的图绘对象,《奇迹·笨小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路过未来》等影片聚力于展呈与城市“似近实远”的城中村空间,细描城中村人具体而微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人与空间的“互塑”关系、阶层流动的空间向度、空间认同与身份认同--这些电影文本是对城中村的空间再生产,表征着某种社会文化症候。一定程度上,这些经影像叙事建构/重构的城中村空间可被视为勘察当代中国历史变迁、社会情状与文化症候的重要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当代中国电影 空间生产 文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元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评《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2
作者 庞家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需要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找到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研究者与教育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情怀,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中国当代...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需要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找到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研究者与教育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情怀,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和价值。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书,对此作出了很好的回应。作者对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综合研究,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国际视野 多元文化 外来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 本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实·事件·超文化:关键词与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3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威廉斯在序言中强调,这本书“不是一本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威廉斯在序言中强调,这本书“不是一本词典,也不是特殊学科的术语汇编”,“它应该算是对于一种词汇质疑探询的纪录”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威廉斯 文化与社会 文化批评家 英国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散文中的“红色文化”书写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兆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红色文化书写经历了复杂曲折的演进过程,其显著特点是中国化、现实性、生活化,并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趋势。红色散文重崇高理想信仰、精神高度、品质境界,这在共产党领袖与军民形象的塑造中得到体现,也显示党和人民群...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红色文化书写经历了复杂曲折的演进过程,其显著特点是中国化、现实性、生活化,并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趋势。红色散文重崇高理想信仰、精神高度、品质境界,这在共产党领袖与军民形象的塑造中得到体现,也显示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红色散文要改变固化经典观念范式,从真诚、内在化、感人、反思、自我革命出发进行理解,还要看到阴柔温润的审美风格,特别是“物喻”叙事方式的价值。红色散文有许多内在价值需要挖掘、重审、重估,这是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红色散文 红色文化 崇高品格 阴柔风格 物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绿汀与20世纪早期的中国流行音乐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作为 2 0世纪中国著名音乐家 ,贺绿汀的音乐作品有着深厚的中国民族特色。然而一个引人思考的现象是 :他早期的音乐创作除钢琴作品外 ,在流行音乐创作上 ,也有比较积极的参与态度 ,30年代上海曾传颂一时的《天涯歌女》、《四季歌》、《... 作为 2 0世纪中国著名音乐家 ,贺绿汀的音乐作品有着深厚的中国民族特色。然而一个引人思考的现象是 :他早期的音乐创作除钢琴作品外 ,在流行音乐创作上 ,也有比较积极的参与态度 ,30年代上海曾传颂一时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秋水伊人》等具有经典性的流行音乐作品 ,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本文基于贺绿汀与 2 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关系 ,考察与探讨了贺绿汀音乐多元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绿汀 中国流行音乐 都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意趣与视觉话语: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美学探索与文化自信
16
作者 梦月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7-101,共5页
山水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电影人不断探索着山水意趣在电影中的新内容和形式,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影像语言相结合,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的桥梁。山水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则创造出具有中国... 山水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电影人不断探索着山水意趣在电影中的新内容和形式,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影像语言相结合,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的桥梁。山水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则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话语。这一美学探索将在跨文化视角下继续丰富中国电影的视觉叙事,彰显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美学 视觉话语 中国当代电影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形象建构下的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与文化研究
17
作者 何科丁 余晓凡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国礼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国的造物文化,而且在国际交往中更是传递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通过历史学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讨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国国礼瓷的设计,结合... 国礼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国的造物文化,而且在国际交往中更是传递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通过历史学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讨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国国礼瓷的设计,结合案例研究,深入挖掘国礼瓷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内涵的提炼和传递,对于塑造积极、开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礼瓷在传递国家形象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国礼瓷设计的新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建构 当代中国 国礼瓷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价值
18
作者 李利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9-69,共1页
当代中国发展难题乃至21世纪人类发展难题的不断破解过程,既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价值不断彰显的过程,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林春逸所著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价值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12月出版)一书,基于马... 当代中国发展难题乃至21世纪人类发展难题的不断破解过程,既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价值不断彰显的过程,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林春逸所著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价值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12月出版)一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的视角,全面梳理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价值彰显与确证的理论创新历程,明确阐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价值,提出了进一步实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价值的实践路径,为更好地彰显和发挥当代中国文化在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中的独特价值,坚定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价值自信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化 发展伦理 实践路径 商务印书馆 价值自信 独特价值 当代中国发展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化场域与网络文学的三重想象
19
作者 汪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7,共10页
数字媒介引入了网络、资本、大众等要素,带来了中国当代文化场域的格局变化,在这种场域中,网络文学成为独特的想象物,不同的行动者从自己的立场赋予其想象方式。作家协会与学院派批评主张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现实题材写作,试图完成主流... 数字媒介引入了网络、资本、大众等要素,带来了中国当代文化场域的格局变化,在这种场域中,网络文学成为独特的想象物,不同的行动者从自己的立场赋予其想象方式。作家协会与学院派批评主张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现实题材写作,试图完成主流文学在数字时代的重建。先锋派则将网络文学想象成主流文学秩序之外的存在。通俗文学研究者认为网络文学是传统通俗文学在数字时代的延续。这些想象揭示了网络文学的某些侧面,但并非网络文学本身。对网络文学的理解需摆脱二元对立思维,它是作品与活动的统一,文学体制内外的结合,是以虚构性呈现现实性,以通俗性呈现先锋性的居间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当代文化场域 网络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与中国当代文学
20
作者 薛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想象与展望《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2023年10月20日,《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河南省文联、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专业性人民团体、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5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莅临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期刊 文化使命 南京大学 历史感 辽宁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