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问题与路径
1
作者 寇鹏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中国当代文论还未完全建立本土性的原创话语体系。从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经验来看,要建构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体系,至少要从以下六点入手:一是要把握时代精神,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话语;二是要在文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来建构;三... 中国当代文论还未完全建立本土性的原创话语体系。从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经验来看,要建构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体系,至少要从以下六点入手:一是要把握时代精神,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话语;二是要在文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来建构;三是要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建构的基础上继续建构;四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五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学相结合;六是要长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 中国文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2
作者 单小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基本面貌、实绩和特点。但这些话语形态基本是以书写一印刷文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1990年代以来,中国新媒介文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新媒介前卫艺术、超文本文艺、网络文艺、自媒体文艺短视频、人工智能文艺等方面具体展现出了发展实绩。对这种新兴文艺现象,当代中国各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难以给出充分解释。面向现实和未来,当代中国文论需要发展建设以新媒介文艺现象为研究旨归的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话语形态 新媒介文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到数字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构型机制
3
作者 单小曦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7,F0003,共12页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主要存在着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和数字话语网络两大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都以书写—印刷话语网络为构型“主导”,形成了客观物质实体性文本、条块分割的文艺与文论话语交流方式,现代性和建设性后现代性文论话语范式得以构建。新媒介文论话语以数字话语网络为“主导”,生产出了非实体性的数字文本、网络交互界面、灵活和互动性更强的数字化传播平台,而这一切正在推动中国新媒介文论走向数字现代性的文论话语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书写—印刷话语网络 数字话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和价值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党圣元教授访谈 被引量:1
4
作者 党圣元 李昕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体现了新形势下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地位、功能等方面的最高认识,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访谈以学习贯彻和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切入点,涉及的话题包括当代中国文论如何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论建设如何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当代形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 价值体系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戚良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4,共5页
《文心雕龙》研究已经有了230余种专著和3000多篇论文,形成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龙学"。然而,准确把握《文心雕龙》这一独特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仍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和未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文心雕龙》之于... 《文心雕龙》研究已经有了230余种专著和3000多篇论文,形成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龙学"。然而,准确把握《文心雕龙》这一独特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仍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和未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文心雕龙》之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关系和意义,不仅是"龙学"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关键。站在魏晋南北朝"为艺术而艺术"之时代的制高点上,刘勰遍搜"文场笔苑"而建构起一个"以情为本,文辞尽情"的文论话语体系,以此形成了"神用象通,心物交融"的创作论话语中心和"风清骨峻,即体成势"的审美理想。这一"言为文之用心"的"情本"论的话语系统,使《文心雕龙》集中而典型地展现出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之独特的话语风貌,成为中国文论和美学的话语之本和理论之源。这是《文心雕龙》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研究者的关注,并因而形成所谓"龙学"的原因所在,更是"龙学"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文论 话语体系 情本论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容结构、建构机制与身份认同--40年来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反思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好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3,176,共10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论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时代性进步,具有很大成绩,但是文论话语体系建构却尚未完成,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如新时期以来整个社会领域思想、价值的多元化与多样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论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时代性进步,具有很大成绩,但是文论话语体系建构却尚未完成,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如新时期以来整个社会领域思想、价值的多元化与多样化,以及转型期理论研究者个人文艺观念的变换不定等等。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论话语的内容结构存在偏颇,总体上存在重科学性而轻价值取向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均导致严重的后果,即使是在其科学性追求的一面,也存在与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实际脱节,中国经验的总结不够和表达不足、不充分的问题。二是文论话语的建构机制存在缺陷,文论发展的内、外机制均不完善。就外部看,在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方面存在问题;就文论共同体内部来看,文论研究的个体缺乏为学术而学术的追求,并且对文论研究的学科特性认识不足,而文论共同体则在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目的性上缺乏共识性的规定和阐发,特别是没有建立起批评争鸣的公共意识。三是文论话语的身份认同游移不定。由于整体文论研究格局上先学俄苏、后追欧美,再加上社会文化风潮的不断转换,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中的个人主体性与社会主体性均未建构起来。以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经验为立足点,以中华美学精神、文艺规律的传承和发扬为精神资源和民族特色,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方法为指导,真正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继承性、时代原创性又具有专业系统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文论应有的抱负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话语体系 内容结构 建构机制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互通与自主:当代中国政治学的话语体系建设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雪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4,共6页
话语体系是价值、知识以及各种诉求赖以有效表达的形式、方式和方法等组合。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制度多样性,导致了话语体系的分化。就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而言,尽管都以发现普遍性和一般性为根本目标,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在... 话语体系是价值、知识以及各种诉求赖以有效表达的形式、方式和方法等组合。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制度多样性,导致了话语体系的分化。就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而言,尽管都以发现普遍性和一般性为根本目标,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制度文化环境下,会有具体的表现形态。话语体系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 中国政治学 哲学社会科学 当代 自主 社会历史条件 文化制度 利益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方法自觉 被引量:6
8
作者 苏星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 方法自觉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士发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2期88-94,共7页
毛泽东对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贡献,包括历史语境、基本资源、主要内容和重要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十大贡献:一是确立中国话语体系的主体;二是奠定中国话语体系的物质基础;三是奠定中国话语体系的精神基础;四是开掘中国话语体系的实... 毛泽东对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贡献,包括历史语境、基本资源、主要内容和重要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十大贡献:一是确立中国话语体系的主体;二是奠定中国话语体系的物质基础;三是奠定中国话语体系的精神基础;四是开掘中国话语体系的实践资源;五是确立对待古今中西话语资源的科学态度;六是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心构建日常话语体系;七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范式构建学术话语体系;八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构建政治话语体系;九是对话语真实的追求;十是对话语权的把握。这些贡献,对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当代中国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当代艺术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共14页
艺术学是一门从西方引进的学科。经过了"接纳→移植→融汇→确立"的过程,从20世纪初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学学科才真正地建立了起来。现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艺术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艺术学界的一种共识。当代艺术学的中国... 艺术学是一门从西方引进的学科。经过了"接纳→移植→融汇→确立"的过程,从20世纪初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学学科才真正地建立了起来。现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艺术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艺术学界的一种共识。当代艺术学的中国特色是什么?我们认为,当代艺术学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中国传统艺术学思想及其艺术学精神为根基,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为指导。因此,中国特色当代艺术学的话语体系建构,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论为指导,以艺术生产为中心,凸显艺术的实践性、创造性、意识形态性;其次,应该批判继承、丰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学思想的"美善统一,兴观群怨"的经世致用精神,"天人合一,人伦和合"的人文化成精神,"虚静妙悟,审美人生"的立德树人精神;再次,应该超越西方艺术学的认识论传统,用"向内求善"的伦理型艺术学,与西方的"向外求真"的科学型艺术学,交流互鉴,相辅相成,中西互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系统化、逻辑化的艺术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艺术学 中国特色 艺术学理论 话语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话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云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改革开放后不断创新的鲜活话语,以理论创新增强活力推动话语转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基本元素,是中华民族实现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话语指南,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的精神内核,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改革开放后不断创新的鲜活话语,以理论创新增强活力推动话语转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基本元素,是中华民族实现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话语指南,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的精神内核,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的话语基石,具有独特的话语魅力和科学社会主义之光,能为当前处于低谷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有益的话语借鉴,对于消解西方话语体系的强势渗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话语体系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的阐释力空间——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的一种途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肖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7,共8页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在中国的批评实践史进行梳理,是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实现本土理论的原创性知识生产、并最终向文化自信目标迈进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性 阐释力 话语建构 中国当代文论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理论自觉助力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玉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2,共8页
理论自觉要有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文艺实践的本土情怀,同时以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能力的提升来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觉还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以天下情怀的世界观发掘优秀传统文论话语资源,并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 理论自觉要有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文艺实践的本土情怀,同时以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能力的提升来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觉还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以天下情怀的世界观发掘优秀传统文论话语资源,并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最后,理论自觉要着力于方法论创新,强化“世界的就是中国的”意识,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从理论研究的特殊形态走向世界的一般形态,既要有效回应“时代之问”,又能从根本上回答“世界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自觉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方法论 文明型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建构问题刍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龙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4,140,共7页
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批评的话语建构大致呈现出由学习西方到强调民族本位、由单一话语建构到自觉体系探索的发展趋势,这既反映出话语主体体系建构意识的逐步觉醒,又标识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的显著增强,是中国美术批评事业取得成绩... 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批评的话语建构大致呈现出由学习西方到强调民族本位、由单一话语建构到自觉体系探索的发展趋势,这既反映出话语主体体系建构意识的逐步觉醒,又标识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的显著增强,是中国美术批评事业取得成绩的一个方面。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的自觉建构既与批评家话语实践过程中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关,也离不开相关出版机构、学术团体及学术期刊的合力推动。在充分借鉴西方美术批评话语的同时,呼唤本土话语的回归,立足中国文化根基,阐发中国经验,着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构成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指向。虽然体系建构尚未完全实现,但雏形已经显现。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体现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批评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但也存在实践不够、方法不清和价值不明等问题。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的深入建构可以从实践、方法和价值三个维度入手,立足实践为根、寻求方法为脉、弘扬价值作魂,构成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深入建构的一种可能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 话语体系建构 实践 方法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文论话语反思与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顺庆 韩周琨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2期92-97,共6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然而,在现当代中国,西方文论在中国成为强势话语,反衬的是中国本土话语的失落和中国文论的失语。如何建设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重建中国文化自信,是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然而,在现当代中国,西方文论在中国成为强势话语,反衬的是中国本土话语的失落和中国文论的失语。如何建设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重建中国文化自信,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任务。因此,反思当代西方文论话语的弊端,是真正展开中国与西方文论对话,融入国际话语体系,甚至超越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一条可行而且必要的路径。当代西方文论话语是中国文论走向国际学术前沿的重要参照系,对其弊端的反思,很可能成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助推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特征,以及重建适应时代需求的世界性文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文论 话语规则 话语 中国话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艳涛 高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5,共8页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目前存在无法完全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无法完全与中国战略布局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目前存在无法完全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无法完全与中国战略布局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与话语权提升的关键所在是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来构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21世纪,中国学者要在返本开新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中国理论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左路平 吴学琴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在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精心地构建属于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而且还需要采取恰当的传播策略来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良好传播,提升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以达到提升话语... 在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精心地构建属于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而且还需要采取恰当的传播策略来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良好传播,提升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以达到提升话语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目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方式多样,包括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和学术交往中的价值观念传播与寄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传播的具体路径包括通过媒介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利用传播活载体等进行价值观念的负载与传播;同时,要依托孔子学院、中国的各类驻外机构来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对外传播 传播策略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时代际遇与路径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光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4,共8页
现在是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最佳时期,要正确理解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何以必要”“何以可行”“何以实现”等问题。正是有西方意识形态联合行动的制约力,有强势补足中国话语短板的内驱力,有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支撑力,使得构建... 现在是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最佳时期,要正确理解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何以必要”“何以可行”“何以实现”等问题。正是有西方意识形态联合行动的制约力,有强势补足中国话语短板的内驱力,有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支撑力,使得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很必要”。正是中国强势崛起与西方中心神话式微形成鲜明对比,思想理论深化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形成良性互动,改革经验积累与国家建设显著成果形成交织融合,使得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能够行”。因此,要在话语贫困、表达滞后、资强社弱环境相交融中树立危机意识,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层次相统一中提升论证能力,在学理研究、传播实践、国际舆论斗争相结合中强化使命担当,从综合施策上来明确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这样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话语 当代中国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互鉴: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意识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曹顺庆 刘诗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212,共8页
自晚清民初西方学术传入中国以来,基于西方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建构的文科知识体系近乎主导了中国文科百年以来的构建进程。在这百余年间,如何重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重建中国理论话语一直都是世纪之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孜... 自晚清民初西方学术传入中国以来,基于西方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建构的文科知识体系近乎主导了中国文科百年以来的构建进程。在这百余年间,如何重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重建中国理论话语一直都是世纪之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孜孜以求力图解决的目标,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命题的提出引发了又一轮激烈的研讨。文章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要立足中国实际、中国经验,更需要将中国文化放置于“文明互鉴”的视野下审视西方经验、西方实践以及西方理论。通过史实的梳证可知,包括“浪漫主义”“意象派”“新批评”“生态伦理批评”等诸多英美文论的形成明显汲取了来自中国文化哲学的元素。以此延展,文章提出了中外文论互鉴史研究、文论他国化变异研究、比较诗学变异研究等以中国为视角、以中国理论为建构方法的新领域,提出属于自身的标志性概念、创新性问题。做到知识自主,更要做到阐释自主,才能解决话语问题,解决人文社会科学“说不出”“不想说”“不敢说”的“卡嗓子”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文论互鉴 英美文论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文论与诗学探索——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建设新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建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3,共12页
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背景下,以刘文飞为代表的斯拉夫学研究者正在推动“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建设。学派建设离不开理论,不是个别的理论观点,而是成体系的学说,任何学说通常可简化为一定的理论核心,学派围绕... 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背景下,以刘文飞为代表的斯拉夫学研究者正在推动“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建设。学派建设离不开理论,不是个别的理论观点,而是成体系的学说,任何学说通常可简化为一定的理论核心,学派围绕这个核心不断发展壮大。本文梳理文学理论的命运及其特色,借鉴英美“批评理论”观,提出“作家文论”概念,认为学科化与职业化使得古已有之的、以文学本体为导向的诗人谈诗或作家论文学边缘化,作家文论则可为研究者在新的语境中重返文学本体、为国别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建设提供可能的核心理念。具体到俄罗斯文学研究,至少可采取两种路径:其一,俄罗斯作家论文学的言论是作家文论研究的宝贵资源库,其所蕴藏的作家有关文学创作的大量理论思想有待我们去系统发掘;其二,当代文论研究者也应该学习诗人谈诗或作家论文学的运思方式和言说方式,努力探索“实践诗学”,一方面可为文学理论、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兼容提供视角,另一方面可用作家语言丰满文学理论的身躯。作家文论不一定是建构“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最恰当的理论核心,却对世界文学研究行之有效,所以不妨给它一个“试用期”,或可围绕此核心开创有别于国外斯拉夫学话语体系的新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作家文论 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诗学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