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西方文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6-203,239,共8页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应该以西方文论为参照系。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以西方文论为参照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使得中国古代文论基本失语,而创建了西化为主的文艺理论体系和中国化马...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应该以西方文论为参照系。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以西方文论为参照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使得中国古代文论基本失语,而创建了西化为主的文艺理论体系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最终确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经历了肃清西方资产阶级文论和学习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论以及引进西方文论和纠正苏联正统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论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大量涌入,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出现了不同的文艺理论的构想,构成了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多元格局。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依然应该以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论为参照系,洋为中用,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 西方文论 参照系 洋为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重写现代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重写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中必然遇到的重大问题。由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而必须坚持"二为方针";鉴于中国社会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样性特点和... 重写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中必然遇到的重大问题。由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而必须坚持"二为方针";鉴于中国社会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样性特点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因而建设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写现代性,就必须坚持"双百方针"以及中国当代文论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重写现代性 “二为方针” “双百方针”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和价值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党圣元教授访谈 被引量:1
3
作者 党圣元 李昕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体现了新形势下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地位、功能等方面的最高认识,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访谈以学习贯彻和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切入点,涉及的话题包括当代中国文论如何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论建设如何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当代形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 价值体系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文化研究特色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文化研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中所必须面对的文化现代性特色。由于中国社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为指导,中国当代文论必须是社... 文化研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中所必须面对的文化现代性特色。由于中国社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为指导,中国当代文论必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工农大众化;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的优秀遗产,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伦理政治倾向,发挥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先进文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方向 先进文化 审美意识形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明翰文化学派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3-245,共3页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理论界对文化研究的热情就一直不减。中国文化研究在对待西方文化研究理论过程中走过了一条从接受、质疑、反思、批判到渐成体系的研究之路,取得了有益的成绩,但研究涉及的问题、方法、视角、敏感度与国外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理论界对文化研究的热情就一直不减。中国文化研究在对待西方文化研究理论过程中走过了一条从接受、质疑、反思、批判到渐成体系的研究之路,取得了有益的成绩,但研究涉及的问题、方法、视角、敏感度与国外文化研究还很不一致。因此,对中国文化研究30年的经验与问题的回顾与反思很有必要。文化研究特有的任务就是表明经验和存在的不同模式的可能性,这一研究路径值得我们关注。事实上,国内已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跨文化研究中如何同时借鉴、吸收西方批判与实证两种研究方法以及兼容等问题。自法兰克福学派开始打出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旗号以后,文化研究不仅影响了西方的文艺学理论,也影响了中国的文艺学理论,而在文化研究影响下的文艺学理论内涵则成为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本期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不仅有对中国文化研究30年经验与问题的回顾与反思,还有西方文化研究对中国当代文论影响的分析探讨、西方学者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以及方法与研究路径借鉴的研究,希望对读者能有一定的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派 中国当代文论 伯明翰 “文化研究” 历史语境 学术概念 法兰克福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的阐释力空间——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的一种途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肖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7,共8页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在中国的批评实践史进行梳理,是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实现本土理论的原创性知识生产、并最终向文化自信目标迈进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性 阐释力 话语建构 中国当代文论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启迪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0-195,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又要求将一切社会存在及其现实关系放到整个社会结构系统中来加以认识说明,而这个社会系统最终又是由物质生活的生产这个基础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又要求将一切社会存在及其现实关系放到整个社会结构系统中来加以认识说明,而这个社会系统最终又是由物质生活的生产这个基础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和思想方法,这甚至是比那些具体的理论观点本身更重要、也更值得重视的,它可以超越时代,具有永久的启示意义。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引发了社会结构、文化形态乃至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时代的前进使人面临着一种问题转换: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要抨击守旧意识,为改革鼓与呼,而且要从价值层面对现代化的方向、后果或伴生现象加以监督,作社会公正的发言人、精神和文化的守护者。由此,马克思主义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它的批判理论必然成为人们寻求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又是一种批判理论,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抵制当代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各种虚假意识形态的泛滥,是理论工作者应当关心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在"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专栏之下推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批评"专题讨论文章,期望能为中国文论建设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 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文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构”国际学术会议纪要
8
作者 赵渭绒 梁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44,共1页
2011年6月20日,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构”国际学术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具体承办,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 国际学术会议 第八届年会 文艺理论 学会 国中 国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启示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
9
作者 欧宗启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 历史 中国文论 文学理论 中国特色 失语症 曹顺庆 罗宗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论:在西方文论的影响下发展创新——“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张永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214,共3页
2014年4月11日-1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在云南曲靖举办“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科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2014年4月11日-1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在云南曲靖举办“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科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 学术研讨会 文论建设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哲性批评”的学理逻辑与价值诉求——兼及对中国当代文论批评建设的启示
11
作者 詹冬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作为一种倚重于哲学理论的批评类型,"哲性批评"在20世纪西方大行其道。其学理逻辑是,将文本作为理论生发的试验地,通过"思"对"诗"的僭越、遗忘、改造,铺设通往"思"之胜境的通衢大道。"哲... 作为一种倚重于哲学理论的批评类型,"哲性批评"在20世纪西方大行其道。其学理逻辑是,将文本作为理论生发的试验地,通过"思"对"诗"的僭越、遗忘、改造,铺设通往"思"之胜境的通衢大道。"哲性批评"的重心不在艺术文本,而在于哲学本身,其目的在于"思"与"诗"的对话与共谋,以寻求深陷危机之哲学的救赎之道。西方的"哲性批评"并不适合中国当下的实际,但它的原创性和辐射力值得中国文论界深思。批评家应正确处理"思"与"诗"的关系,将自己的理论储备化约为对天、地、人、神的整体经验,同时应具有高妙独到的艺术鉴赏力和判断力,在"诗"与"思"的平等对话中,不断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性批评” 文学理论的寄生性 “思”与“诗”对话 中国当代文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诠释学”的“诠释”——从中国当代文论研究中的诠释学接受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洪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通过回顾、梳理汉语学界对诠释学与“诠释”观念的不同理解、解释、翻译和运用,我们认为,回到海德格尔是真正理解现代诠释学理论和准确把握“诠释”观念内涵的关键。海德格尔从“存在”及其意义的理解和诠释着手,将“诠释”的本质规定... 通过回顾、梳理汉语学界对诠释学与“诠释”观念的不同理解、解释、翻译和运用,我们认为,回到海德格尔是真正理解现代诠释学理论和准确把握“诠释”观念内涵的关键。海德格尔从“存在”及其意义的理解和诠释着手,将“诠释”的本质规定为语言的自我显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现代诠释学理论已经构成当下诠释话语的基础。这正是受制于“效果历史”的诠释学和“诠释”理解的实情,也是我们从事关于“诠释”的对话的“诠释学处境”。现实所存在的围绕诠释学和“诠释”而产生的诸种误解,其根源即在于对此实情和处境的无视或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诠释” 诠释学接受 海德格尔 中国当代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13
作者 单小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基本面貌、实绩和特点。但这些话语形态基本是以书写一印刷文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1990年代以来,中国新媒介文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新媒介前卫艺术、超文本文艺、网络文艺、自媒体文艺短视频、人工智能文艺等方面具体展现出了发展实绩。对这种新兴文艺现象,当代中国各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难以给出充分解释。面向现实和未来,当代中国文论需要发展建设以新媒介文艺现象为研究旨归的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话语形态 新媒介文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到数字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构型机制
14
作者 单小曦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7,F0003,共12页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主要存在着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和数字话语网络两大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都以书写—印刷话语网络为构型“主导”,形成了客观物质实体性文本、条块分割的文艺与文论话语交流方式,现代性和建设性后现代性文论话语范式得以构建。新媒介文论话语以数字话语网络为“主导”,生产出了非实体性的数字文本、网络交互界面、灵活和互动性更强的数字化传播平台,而这一切正在推动中国新媒介文论走向数字现代性的文论话语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书写—印刷话语网络 数字话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学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惟有它们的辩证统一才使社会实践达到了自由的高度,从而使整个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带有了审美性质或审美因素,并且在精神生产中生成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晶——美和艺术。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新实践美学的文论,辩证地揭示美、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自由,走向自由的个体和多维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自由实践论取代语言游戏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文论 当代中国文论 语言游戏论 辩证法 自由实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强制阐释”之后的当代中国文论重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自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7,共8页
对于"强制阐释"之后的当代中国文论的建设发展,尽管目前有所谓"回归文学论"和"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但两种思路与主张都存在着理论构建的封闭取向及误区,并远离了具体的文学实践,而这也使它们终... 对于"强制阐释"之后的当代中国文论的建设发展,尽管目前有所谓"回归文学论"和"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但两种思路与主张都存在着理论构建的封闭取向及误区,并远离了具体的文学实践,而这也使它们终究没能走出强制阐释的理论困境。当代中国文论的重建要走出强制阐释的理论困境,就必须从其认识论根源入手,回归到实践这个根本出发点上来,从当代中国具体的文学实践活动出发,坚持应有的学科性质与中国话语构建,并处理好与其他学科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的关系,从而既克服张江先生批判的当代西方文论那样直接征用场外理论而造成的文学研究对象的偏离和当代中国文论话语自身构建的不足,又避免所谓"回归文学论"和"回归传统论"的重建思路与主张将文学视为自足的研究对象和在自我封闭中与西方文学理论对立起来而出现的重建误区,以推动当代中国文论的建设发展与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当代中国文论重建 回归文学论 回归传统论 回归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论外译与当代中国文论原创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晞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目前有不少学者感叹,中国的当代文论如果离开了外国文论的思想资源,几乎会陷入失语症的窘境,故而有必要考虑中国文论的外译问题。中国文论的外译以及中国文论之走向世界,目前能够提上议事日程的主要是已经非常成熟、称得上博大精深的古... 目前有不少学者感叹,中国的当代文论如果离开了外国文论的思想资源,几乎会陷入失语症的窘境,故而有必要考虑中国文论的外译问题。中国文论的外译以及中国文论之走向世界,目前能够提上议事日程的主要是已经非常成熟、称得上博大精深的古代文论;而古代文论的外译并不能代替当代中国文论本身的创新,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现象、文学批评现象和文学理论问题,因此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论。具体说来,每个时代文论的创新或贡献主要在于是否能提出自己原创性的关键概念、关键命题以及建立在这些概念、命题之上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外译 当代中国文论原创问题 中国古代文论 哲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悬置:强制阐释的符号学理据——兼谈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18
作者 付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119,共7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的确是西方文论家在阐释文学作品意义上的总体特征,有其合理性。综观中西文学批评史,"强制阐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作家故意"悬置"语言符号的所指,从而造成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的确是西方文论家在阐释文学作品意义上的总体特征,有其合理性。综观中西文学批评史,"强制阐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作家故意"悬置"语言符号的所指,从而造成意义的难解。根据"阐释学循环"原理,批评家阐发作品意义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语境折射"找到一个"二度指称"的所指,而这个所指往往是批评家预设的意义。第二种是由于时间距离某个词汇的意义古今有别,后人以今度古,对作品整体意义的阐释有可能严重偏离作者原意,这不单是"强制阐释",更是一种错读、错释。前者是不可避免的,后者是必须加以禁止的。文学阐释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主流,但不是唯一的范式,更不是文学研究的理想状态。当代中国文论研究者并没有看到西方文论的全貌,应继续译介,同时在夯实文学语言研究的基础上解决会通中西的"文学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是次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语义悬置 符号学 当代中国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焦虑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修永 王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87-191,共5页
当下文学理论表现出一种对自身存在的深切焦虑。西方文论的影响而导致的集体"失语",文论家们在当下学术共同体和现实社会经验的位置得不到主观肯定,是这一焦虑窘境的两个主要方面。当代文论要走出这种困境,就应该直面中国文... 当下文学理论表现出一种对自身存在的深切焦虑。西方文论的影响而导致的集体"失语",文论家们在当下学术共同体和现实社会经验的位置得不到主观肯定,是这一焦虑窘境的两个主要方面。当代文论要走出这种困境,就应该直面中国文学鲜活的经验与现实问题,坚持多元主义的研究方法论理念,重建文学理论的公共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 影响的焦虑 认同危机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与阐释学重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伟 李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是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理论视域,阐释学重构是中国古代文论不断获得完善和创化、逐步呈现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反思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现状,从"学术性"与"现实性&qu...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是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理论视域,阐释学重构是中国古代文论不断获得完善和创化、逐步呈现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反思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现状,从"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学科自觉、"历史性"与"当代性"的内在融通、"本土性"与"世界性"之间的理论张力四个向度论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与阐释学重构问题;理论与现实、历史与当代、本土与世界在专业化与个性化研究中可以达到多维度融合。以这样多向度、开放性、反思性和整体性品格推进学术实践,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强制阐释"为鉴,走向坚持民族的立场与方法的"本体阐释",进一步丰富中国当代的文学活动、强化中国文学理论自信、彰显理论研究的中国立场,从而构建更加多样合理的文学理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 理论自觉 阐释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