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判》
1
作者 韩明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I0001-I0001,共1页
处于变革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踏上了理论化的道路。沿着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之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讨论,展开评判,是透彻感知与把握其文学特色的有效方式。朱丕智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判》一书立足于... 处于变革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踏上了理论化的道路。沿着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之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讨论,展开评判,是透彻感知与把握其文学特色的有效方式。朱丕智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判》一书立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基础问题,在意识形态、创造方法、本质真实、典型理论、批评观及历史评价等多元的研究领域,完成了现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批评 典型理论 本质真实 变革阶段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出发点及走向新探
2
作者 庞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在观念多元化和形态多样化的复杂态势下审视,当下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出发点是多元的、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从这一新基点出发,立足本土文化、民族艺术和传统文论,重新调整和融会中西方文论的关系,尊重、拓展多元竞争、多样发展的理论... 在观念多元化和形态多样化的复杂态势下审视,当下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出发点是多元的、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从这一新基点出发,立足本土文化、民族艺术和传统文论,重新调整和融会中西方文论的关系,尊重、拓展多元竞争、多样发展的理论,明确文论应指导文艺创作在主客论对立统一、同构逆反的调谐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应是当前中国文论与批评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批评到批评史、当代文学批评史及其学科建设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绪言节选 被引量:9
3
作者 吴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3,共9页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首先阐明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特征及其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乃至整个文学生产体系的重要性,其次从批评史学术和学科上论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发展历史、特点及可能性,最后从国家文学的制度刚性规范上,阐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政治体制特征、权力机制特征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撰述的核心要旨、思想逻辑和学术目标。限于篇幅,本期选发独立成文的绪言前两部分,并拟定了新标题,第三部分后续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身份认同的曲折——1949年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史检讨与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谷鹏飞 赵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主要进行学科/知识身份认同与文化/民族身份认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这三种身份认同形式的逻辑分离与历史嬗变不尽是积极的,亦包含着隐忧:它会淡化文学理论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消解文学理论自身的阐释效力,进而危及到文学理论学科本身。解决这一危机,既需要正确处理文学理论三种身份认同之间的层级关系,又需要树立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特别是需要首先唤醒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群体独立的身份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身份认同 学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核心,在批评-批评史-文学史的多重关系中,清理批评史研究的概念及相关学理问题,着重提出批评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批评史研究的目标及其意义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由此认识、强化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学术独立... 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核心,在批评-批评史-文学史的多重关系中,清理批评史研究的概念及相关学理问题,着重提出批评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批评史研究的目标及其意义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由此认识、强化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学术独立性和研究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历史逻辑 价值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和趣味维度 被引量:4
6
作者 沈杏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5,共7页
当前的文学创作可谓日臻丰富和多元,文学批评的生态却并不令人乐观,充斥着种种不良风气和病象,比如批评主体的缺失、批评标准和价值立场的浮泛、文学批评文体的呆板和缺少生气、学院化的八股式批评文风和范式的流行、文学批评的利益... 当前的文学创作可谓日臻丰富和多元,文学批评的生态却并不令人乐观,充斥着种种不良风气和病象,比如批评主体的缺失、批评标准和价值立场的浮泛、文学批评文体的呆板和缺少生气、学院化的八股式批评文风和范式的流行、文学批评的利益化和工具化,等等。因而,当代文学批评一方面随着文学的繁荣而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批评家其实很努力,他们忙碌的身影频频出现于各种研讨会现场,大块文章屡见于报纸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价值维度 趣味 中国 文学创作 不良风气 批评主体 价值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到话语——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两度转向之学理逻辑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59-64,72,共7页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经历了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两度转向。从学理逻辑上来看:语言学转向是向内转的重要动力,话语理论则是诱发其向外转的强大磁场。前者使得人们注重内部研究,强调文学的自律性;后者使人们再次瞩目于外部研究,重申文学...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经历了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两度转向。从学理逻辑上来看:语言学转向是向内转的重要动力,话语理论则是诱发其向外转的强大磁场。前者使得人们注重内部研究,强调文学的自律性;后者使人们再次瞩目于外部研究,重申文学的他律性。两度转向后,文艺研究界开始注重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语言学转向 话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关于“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讨论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言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7,共7页
这些年来,我经常会听到人们关于文学批评的种种不满,批评的诸多痼疾和它的某些恶习积重难返,几乎使得批评的意义与它的价值,还有它的最为基本的公信力,都已经变得非常可疑;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文学批评在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精... 这些年来,我经常会听到人们关于文学批评的种种不满,批评的诸多痼疾和它的某些恶习积重难返,几乎使得批评的意义与它的价值,还有它的最为基本的公信力,都已经变得非常可疑;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文学批评在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应具有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 反思 精神文化生活 文学发展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差之见: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描述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5
9
作者 季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本文简要梳理了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文献,初步呈现其基本形态和历史脉络,尝试分辨不同学术语境下,海外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阐释和定位,与本土学界之间所存在的观念、材料、方法和价值四个维度的分歧,指出对于海外中国当代文学... 本文简要梳理了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文献,初步呈现其基本形态和历史脉络,尝试分辨不同学术语境下,海外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阐释和定位,与本土学界之间所存在的观念、材料、方法和价值四个维度的分歧,指出对于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解,离不开中国性辩难、当代性辩难、文学性辩难与世界性辩难等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外当代文学研究的视差之见,一方面启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基础背景传播、更多译介本土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成果比较研究、深入追踪体制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四种可能的研究理念,即作为文献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作为学科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作为方法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和作为机制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辨中国当代文学的特质及其当代文学的世界化与经典化,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历史描述 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经验、理论模式与当代语境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1,共4页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各种新兴文化思潮的崛起既给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带来了理论发展与对话的机遇,同时也让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面临着现实文化经验的洗礼和深度考验.无论从世界范围内文学理论发展的现实来看,还是就文学理论内部的...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各种新兴文化思潮的崛起既给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带来了理论发展与对话的机遇,同时也让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面临着现实文化经验的洗礼和深度考验.无论从世界范围内文学理论发展的现实来看,还是就文学理论内部的学理建设而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美学都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把握现实文化经验的能力.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对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历史语境、问题逻辑与理论模式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阐释,希望能够促进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建设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历史语境 问题逻辑 理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前景——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先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7年第5期11-13,共3页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前景———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先生刘平张炯先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1997年8月5日,笔者就当前文学批评的现状和今后文学批评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张先生。问:张先生,您好!桂林《社会科学家》杂志...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前景———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先生刘平张炯先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1997年8月5日,笔者就当前文学批评的现状和今后文学批评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张先生。问:张先生,您好!桂林《社会科学家》杂志想请您谈谈对文学批评发展方向的新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评论 现状与前景 评论家 中国当代 文学创作 毛泽东文艺思想 当代文学批评 评论著作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艾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中国 当代文学理论 创新 学术研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24-30,共7页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节选第三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节选第三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第三部分是从国家文学的制度刚性规范上,扼要阐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政治体制特征、权力机制特征及简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撰写的思想大旨和基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国家文学 作家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姚永朴《文学研究法》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顺利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姚永朴先生的《文学研究法》是其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学时的讲义。1914年姚先生在北大讲课时,人满为患,北京城为之洛阳纸贵。《文学研究法》于民国五年(191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珍藏一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第九版,从中得... 姚永朴先生的《文学研究法》是其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学时的讲义。1914年姚先生在北大讲课时,人满为患,北京城为之洛阳纸贵。《文学研究法》于民国五年(191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珍藏一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第九版,从中得到的启发很多。我愿以此书为基础,来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法 姚永朴 逻辑 中国 商务印书馆 大学教授 北京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阐释
15
作者 陈开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5,共8页
《陈晓明文集》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陈晓明学术思想的高度浓缩与硬核展示。毫无疑问,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理论构建是里程碑式的,为当代文学研究树了一块界碑。这一评价,完全是基于他所要挑战难题阶位而做的判断。当代... 《陈晓明文集》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陈晓明学术思想的高度浓缩与硬核展示。毫无疑问,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理论构建是里程碑式的,为当代文学研究树了一块界碑。这一评价,完全是基于他所要挑战难题阶位而做的判断。当代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是涉及面对流动、无边、延异、空而开放的“大当即”如何归摄、构形、统握、持留的摄构问题(1)。这完全是现象学意向性难题级别的当代性难题,其难度完全不亚于古典或现代的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理论 广东人民出版社 陈晓明 文学史写作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16
作者 周明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启元、李何林等学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王瑶、蔡仪、张毕来、刘绶松、唐弢等学者对现代文学史都有考察和研究。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梳理。直到1986年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出版,才终结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无史的局面,开创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先河。这本以通史体例写作的理论批评史,文类的涵盖面、资料的丰富度都是最全的。然而,这部多有创建的理论批评史,因与时代共名脱节,而淹没在历史中,令人唏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永生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史编撰 新时期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理论三十年(1949—1979)述论
17
作者 佴荣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6-162,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 ,文学史理论的建设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文革”十年 ,文学史研究遭受毁灭性的灾难。“文革”结束 ,拨乱返正 ,文学史理论建设与实践处于恢复时期 ,并取... 新中国成立以后 ,文学史理论的建设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文革”十年 ,文学史研究遭受毁灭性的灾难。“文革”结束 ,拨乱返正 ,文学史理论建设与实践处于恢复时期 ,并取得初步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史研究 理论建设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学史意义
18
作者 李桂玲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1,共3页
二○一一年一一七月,《辽宁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历时半年,专访国内批评家、作家、学者二十余人,刊发社会调查、读者反馈等文稿二十万字,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史意义 中国 大型系列报道 《辽宁日报》 社会调查 读者反馈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史学、谱系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19
作者 温潘亚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学史,形成了丰富的文学史理论和文学史观,譬如中国文学史学具有“以史为主”进而“以史为鉴”的独特的历史逻辑思想,表现为“文史一体”的文体论与“合于名教”的史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文体论 文学史观 文学理论 微观史学 逻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合法性危机
20
作者 王晓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4期40-45,共6页
当代文学批评始于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其言说策略、言说方式、言说内容都与此相关。这次转型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词:其一,改革;其二,开放。前者剑指僵化的政治一经济一文化体制,后者则表达了一种走向世界的生存姿态。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合法性危机 中国 言说策略 80年代 言说方式 文化体制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