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学批评到批评史、当代文学批评史及其学科建设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绪言节选 被引量:9
1
作者 吴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3,共9页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首先阐明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特征及其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乃至整个文学生产体系的重要性,其次从批评史学术和学科上论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发展历史、特点及可能性,最后从国家文学的制度刚性规范上,阐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政治体制特征、权力机制特征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撰述的核心要旨、思想逻辑和学术目标。限于篇幅,本期选发独立成文的绪言前两部分,并拟定了新标题,第三部分后续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5
2
作者 吴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核心,在批评-批评史-文学史的多重关系中,清理批评史研究的概念及相关学理问题,着重提出批评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批评史研究的目标及其意义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由此认识、强化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学术独立... 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核心,在批评-批评史-文学史的多重关系中,清理批评史研究的概念及相关学理问题,着重提出批评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批评史研究的目标及其意义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由此认识、强化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学术独立性和研究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历史逻辑 价值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24-30,共7页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节选第三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节选第三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第三部分是从国家文学的制度刚性规范上,扼要阐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政治体制特征、权力机制特征及简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撰写的思想大旨和基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国家文学 作家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民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82-85,共4页
毫无疑问,80年代中后期,解构主义在中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一批批评家簇拥在解构主义这面大旗之下,雅克·德里达和罗兰·巴特成为批评家的热门话题,“边缘”、“解构”、“延异”、“逻各斯中心”、“差异”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界的... 毫无疑问,80年代中后期,解构主义在中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一批批评家簇拥在解构主义这面大旗之下,雅克·德里达和罗兰·巴特成为批评家的热门话题,“边缘”、“解构”、“延异”、“逻各斯中心”、“差异”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界的时尚语码,文学批评家——更多是年轻人——对解构主义显示出空前的热情。显然,关于解构主义的这种热闹不能用“一时冲动”进行解释,那么,中国批评家对解构主义的青睐是否有一种尚未公开的背后密码?解构思想在中国大陆是否有一种本土语境?对解构思想和中国批评家的解构操作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洞见”和解开这个隐秘的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解构主义 批评操作 人文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国际化与民族化转向 被引量:6
5
作者 闫海田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5期24-37,共14页
“历史化”“国际化”与“民族化”,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具备“70年体量”与进入“世界中”阶段,并同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中变”潮流相遇,而出现的一个“复合式”的“新时代”特征。这三个特征虽非同时产生,但在当下,却... “历史化”“国际化”与“民族化”,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具备“70年体量”与进入“世界中”阶段,并同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中变”潮流相遇,而出现的一个“复合式”的“新时代”特征。这三个特征虽非同时产生,但在当下,却几乎同时变得突出起来,这使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与张力。本文试图探析这三个特征同时彰显的深层原因,并努力从这三个不同向度的,甚至彼此分裂的问题中找到它们共存于当下批评中的理由与根据,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隐秘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历史化 国际化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12卷)
6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1,共1页
吴俊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12卷)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著录巨量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的大型专业丛书。全书共12卷,以编年形式著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年至2009年这60年间中国当代文学批... 吴俊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12卷)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著录巨量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的大型专业丛书。全书共12卷,以编年形式著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年至2009年这60年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类文献资料名,包含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国外的批评史料,包括出版和发表的著作、论文,会议、活动的学术资讯,相关政策文件、报告,报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7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2,共2页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俊:《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域——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文章揭示了国家文学制度的运行规范与权力机制,...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俊:《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域——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文章揭示了国家文学制度的运行规范与权力机制,试图发掘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根本历史逻辑,也为当代文学史的重释重构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上的界定与铺垫。宏大历史理论视野的前沿瞻望与精密的经验逻辑系统的整合构建,奠定了文章在推动整个文学批评史学术体系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1年度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发展 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权力机制 逻辑系统 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场和重勘:在丰饶的文学生活中开展文学批评——何平教授访谈录
8
作者 何平 顾奕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F0002,共8页
一批评的返场、文学策展和花城关注顾奕俊:何老师您好,2022年8月,您的《批评的返场》(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何为“返场”?这是很多人在阅读您这部著作时首先会问的问题。而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您... 一批评的返场、文学策展和花城关注顾奕俊:何老师您好,2022年8月,您的《批评的返场》(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何为“返场”?这是很多人在阅读您这部著作时首先会问的问题。而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您在后记里针对您个人的文学批评实践,同时也自觉将个人的批评实践置放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转向以及改革开放时代国民文学生活变化的路线图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文学批评实践 译林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国民文学 改革开放时代 文学理论 路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重与软弱:当前文学批评的含混面影
9
作者 牛学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路子,这30多年来,如何借重西方话语或者转换西方话语,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命题之一。不能否认借重和转换对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性,但中国批评家对"中国经验"的...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路子,这30多年来,如何借重西方话语或者转换西方话语,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命题之一。不能否认借重和转换对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性,但中国批评家对"中国经验"的暧昧使用,对伊格尔顿"后理论"的任意拆解,暴露了中国批评家与文学现场的隔膜,并论述了在此基础上批评家普遍借重的"对话型"方法论有其必须警惕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经验 西方话语 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建设同在 危机与机遇并存──近年来文学批评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36-41,共6页
反思与建设同在危机与机遇并存──近年来文学批评学研究述评胡亚敏关键词文学批评学;西方文学批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正向纵深挺进,文化环境也逐渐趋于宽松。90年代的文学批评研究在经历了80年代的红... 反思与建设同在危机与机遇并存──近年来文学批评学研究述评胡亚敏关键词文学批评学;西方文学批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正向纵深挺进,文化环境也逐渐趋于宽松。90年代的文学批评研究在经历了80年代的红火和高潮迭起之后显得平和与沉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西方文学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朦胧诗论争与反思性批评的兴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诗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5,共9页
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起点,伴随朦胧诗而来的朦胧诗论争,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学论争。朦胧诗论争拓展了朦胧诗的社会影响力,也从很多层面凸显了当时新旧文学观念的差异。观念差异背后潜藏的是审美认知冲突,它牵... 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起点,伴随朦胧诗而来的朦胧诗论争,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学论争。朦胧诗论争拓展了朦胧诗的社会影响力,也从很多层面凸显了当时新旧文学观念的差异。观念差异背后潜藏的是审美认知冲突,它牵涉着很多方面的问题。程光炜论及这一论争时曾指出:"一些关涉到‘新时期文学’根本命题的观点,都在那场论争中提出来了,充分展开了,事实证明,它的意义已超出‘新诗’范围,几乎覆盖了新时期文学的所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朦胧诗论争 文学论争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社会影响力 审美认知 程光炜 观念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论史:高难度的写作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德才 古远清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55-58,共4页
文学史有两种:一是教材型的,偏重知识的传授,求全、求稳是其特点;二是学术型的,自成一家之言。从形成过程来说,一种是集体编著,一种是私家治史。《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是由古远清先生独自一人完成的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专著。... 文学史有两种:一是教材型的,偏重知识的传授,求全、求稳是其特点;二是学术型的,自成一家之言。从形成过程来说,一种是集体编著,一种是私家治史。《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是由古远清先生独自一人完成的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专著。其选题具有相当的难度,其写作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对文学史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 私家治史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的回声——重溯“批评家周末”
13
作者 毕文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8,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作家作品构成的文学评价史,也是参与其中的批评家们在共同的文学话题中进行探讨与追问的过程,因此,回顾一个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是对文学批评基本理论命题的梳理,也是对重要批评家文学批评实践活动的细...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不仅是作家作品构成的文学评价史,也是参与其中的批评家们在共同的文学话题中进行探讨与追问的过程,因此,回顾一个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是对文学批评基本理论命题的梳理,也是对重要批评家文学批评实践活动的细察。相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个人化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则具有更多共性的话题,走进文学批评现场的批评家们在文学与现实、文学批评的话语资源、文学批评的有效性等方面着力构建属于这一时期的学术命题,普遍的参与性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鲜明特色。诚然,不同的文学批评路径使得其时的批评家拥有各自感兴趣的焦点,然而,对文学批评的理论化探究是批评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不同年龄和经历的批评家,他们以其各具特色的文学批评实践实现了对严肃的文学批评立场的捍卫,也在更为广阔的层面显示了文学批评应有的锋芒。无论是旗帜鲜明地对文学批评现实主义立场的强调,还是在构建学院派批评阐释空间上的探索,以及批评家们在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中寻觅理论生长的可能,无不彰显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介入性,而他们的批评视角与现实关切,更凸显了文学之变与理论之变的复杂关系。这些背景正构成了重溯“批评家周末”活动的整体性文学批评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实践 文学现状 学院派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评价 学术命题 批评视角 话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传性、结构或者“小说革命”——关于王尧长篇小说《民谣》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9,F0002,共11页
在我的印象中,王尧首先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尤其是"文革"文学,以及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研究等诸方面均有突出建树的优秀学者。他作为一位散文家的才能,其实也早有所表现,曾经在《雨花》杂志上发表的那些带有明显文史随笔... 在我的印象中,王尧首先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尤其是"文革"文学,以及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研究等诸方面均有突出建树的优秀学者。他作为一位散文家的才能,其实也早有所表现,曾经在《雨花》杂志上发表的那些带有明显文史随笔性质的专栏文章,即是无可辩驳的明证。2020年,我们又惊诧地读到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民谣》。2020年中的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会议上,王尧曾经语出惊人地强烈呼吁小说界一场"革命"的发生,在文学界引发了一场到现在都未曾中止的热议。长篇小说处女作在《收获》的发表,本就特别引人注目,再加上"小说革命"这一命题的提出,以及"时代与肖像"散文专栏在《雨花》的开设,遂使得王尧一时之间成为文学界的焦点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知识分子 语出惊人 《收获》 王尧 自传性 小说界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专栏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1~6期(总第168~173期)总目录
15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学 文艺科学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目录 检索工具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开拓:一位建设者的足迹——李星“求索漫笔”及其他
16
作者 鲁臻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放在我面前的这本文学评论集,著者李星取名《求索漫笔》,全然不合近年流行的这潮流那趋势批评的时髦。说也奇怪,书名如此不显眼,在出版如此艰难的情境下,竟也印了五千册,据说还不要李星包销。仅此一点,就牵引起我要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些... 放在我面前的这本文学评论集,著者李星取名《求索漫笔》,全然不合近年流行的这潮流那趋势批评的时髦。说也奇怪,书名如此不显眼,在出版如此艰难的情境下,竟也印了五千册,据说还不要李星包销。仅此一点,就牵引起我要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些什么的诱惑。封面是蓝天白云下,由一位苦行僧似的人,牵着一行骆驼艰难地跋涉在茫茫的沙漠之中,步履坚毅沉重,身影真实可见,给人一种沉重厚实的感觉。翻开书从头到尾,既没有名人充满溢美之词的序言,也没有著者自己精心制作的自我表扬,或者明抑实扬的后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现实主义 文学评论 新时期 漫笔 文学创作 建设者 批评态度 批评 文学批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刊首语
17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1-1,共1页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讲话》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指导了半个世纪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讲话》的精神实质,仍有强烈...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讲话》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指导了半个世纪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讲话》的精神实质,仍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故本刊特辟“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笔谈”专栏,发表刘建军《全面继承继续发扬》、周健《试谈毛泽东文艺民族化思想》、刘秀兰《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张孝评和赵小雷《坚持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功利主义文艺观 新文化运动 文艺民族化 延安文艺座谈会 深化改革 文艺事业 历史时期 半个世纪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扬、何其芳文艺思想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宪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0-66,共7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史册上,书写在最前面的名字,应当是他们:周扬、何其芳。 人生是有限的。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站在时代的潮头,领袖风骚的时日,也不是永恒的。但在周扬、何其芳艺术生命最活跃、理论思想最敏捷的时候,他... 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史册上,书写在最前面的名字,应当是他们:周扬、何其芳。 人生是有限的。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站在时代的潮头,领袖风骚的时日,也不是永恒的。但在周扬、何其芳艺术生命最活跃、理论思想最敏捷的时候,他们的文学理论批评生涯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一同升沉起伏,他们的命运就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命运。而这,对于一个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历史记载下了他们的劳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批评 思想比较 理论家 理论思想 历史记载 艺术生命 毛泽东文艺思想 使命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后记
1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219-220,共2页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9年如约而至。今天,《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创刊号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对于一份刊物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它意味着'时间开始了',意味着开端和启航,也意味着责任与使命。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编辑部全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9年如约而至。今天,《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创刊号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对于一份刊物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它意味着'时间开始了',意味着开端和启航,也意味着责任与使命。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光荣与梦想出发,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徐则臣 编后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刊词
20
作者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辑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70年来,中国文学事业繁荣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 当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发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