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共2页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王彬彬《汪曾祺的1980:重写旧作与故乡记忆的复活》文章有效将一个作家写作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节点重新激活,在娓娓道来却颇富故事感的...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王彬彬《汪曾祺的1980:重写旧作与故乡记忆的复活》文章有效将一个作家写作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节点重新激活,在娓娓道来却颇富故事感的讲述中,将汪曾祺复出后的高邮记忆,重现于其以故乡为题材的连续性重写与改写实践过程中,于是,1980年成为个人创作史上具有特殊价值的年份。论者对个体历史细节十分敏锐,凿破浑沌、洞幽烛微,显示出明确的文史互证意识。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4年度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论文奖 王彬彬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转换 被引量:3
2
作者 郜元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1980年代以来城乡区隔逐渐松动,作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城乡交叉地带”或“城乡结合部”。1990年代末和新世纪,中国文学力图把握真正的城乡融合,超越最初的“城乡交叉地带”,朝着“城乡共同体”演化。在这一历史性剧变过程中,城乡两处... 1980年代以来城乡区隔逐渐松动,作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城乡交叉地带”或“城乡结合部”。1990年代末和新世纪,中国文学力图把握真正的城乡融合,超越最初的“城乡交叉地带”,朝着“城乡共同体”演化。在这一历史性剧变过程中,城乡两处众多人物及其家庭和社群的悲欢离合,乃是考察最近数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时应该特别给予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城乡交叉地带 内部移民群落 城乡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困境与对策--以贾平凹作品为例
4
作者 杨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被译成俄语,但限于语言与文化差异、译者与译作水平及宣传发行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一直未能真正走入俄罗斯主流读者的阅读视野。有鉴于此,我们应该从传播手段、接受...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被译成俄语,但限于语言与文化差异、译者与译作水平及宣传发行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一直未能真正走入俄罗斯主流读者的阅读视野。有鉴于此,我们应该从传播手段、接受环境和受众需求等多个角度入手,采取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推广模式,着力提升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效果与接受度。在作品遴选方面,既要注重其艺术水准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又要兼顾俄罗斯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品味;在翻译实践方面,可以采用中俄译者合作与人机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进一步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在传播路径多样化方面,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环境及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借助数字技术与媒介融合的发展,打造新型融媒传播平台,实现俄罗斯读者获取中国当代文学译作的便捷化。应该多管齐下、大力推进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中国当代文学 传播 接受 翻译策略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与中国当代文学
5
作者 薛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想象与展望《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2023年10月20日,《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河南省文联、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专业性人民团体、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5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莅临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期刊 文化使命 南京大学 历史感 辽宁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6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以下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晓东:《抒情与叙事的一体化:沈从文前期湘西题材小说的诗学意涵》文章对沈从文前期小说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作用于小说... 经过责任编辑推荐和评审专家投票,以下七篇论文被评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现予以公布:吴晓东:《抒情与叙事的一体化:沈从文前期湘西题材小说的诗学意涵》文章对沈从文前期小说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作用于小说内景的运作机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于时代、观念、个体经验的糅杂背景中将“从文式的小说诗学”勾勒出来,对沈从文其人其文充满“了悟”与“同情”,也于“抒情”与“叙事”的理论悖逆中寻找到交叉叠合的沟通路径。有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沈从文 小说诗学 前期小说 吴晓东 运作机理 湘西题材小说 评审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史学、谱系学与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7
作者 温潘亚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 文学史作为文学总体进程所构成的历史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进程与演进轨迹,追寻其中的发展动因,考察文学的各种生成机制对文学史的影响,当是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致思方向与基本构成。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学史,形成了丰富的文学史理论和文学史观,譬如中国文学史学具有“以史为主”进而“以史为鉴”的独特的历史逻辑思想,表现为“文史一体”的文体论与“合于名教”的史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文体论 文学史观 文学史理论 微观史学 逻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经典 如何建构——“走向经典的中国当代文学”学术论坛述评 被引量:4
8
作者 谢纳 宋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古往今来,无数作品被湮没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唯有经典犹如苍穹中的恒星闪耀着永恒的魅力。经典的创造是文学家至高无上的追求,经典的不朽是艺术价值的终极确证。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怀有创造经典的冲动,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渴... 古往今来,无数作品被湮没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唯有经典犹如苍穹中的恒星闪耀着永恒的魅力。经典的创造是文学家至高无上的追求,经典的不朽是艺术价值的终极确证。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怀有创造经典的冲动,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渴望创生属于自己时代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学术论坛 述评 历史时代 文学发展 艺术价值 文学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三次转型”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光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8,共1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语境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轰动后的思索与反省——“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三人谈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剑龙 吴智斌 +1 位作者 林雪飞 朱品君(记录、整理)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垃圾 反省 20世纪文学 轰动效应 文学史家 女性作家 国际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一带一路翻译共同体”建构关键要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宜学 摆贵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9,共8页
翻译的“一带一路化”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新阶段和新气象,同时也是新机遇和新挑战。为了确保以我为主、质量优先,目前应该以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一带一路同心圆”体系为基础,以构建以译者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一带一路中... 翻译的“一带一路化”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新阶段和新气象,同时也是新机遇和新挑战。为了确保以我为主、质量优先,目前应该以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一带一路同心圆”体系为基础,以构建以译者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一带一路中外期刊数据库”为支撑,科学建构中国当代文学“一带一路翻译共同体”,从而有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生态复杂、经济政治不平衡造成的负面语境,多维度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翻译机制创新路径,实现以语言相通、文学精神互通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一带一路 同心圆 期刊数据库 翻译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学的共生与反思——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取向 被引量:19
12
作者 胡铁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佛克马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概念仅限于欧美文学界。该断言有失公允。后现代文学起始于欧美,但是,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的基本特征已成为当代各民族文学的共同特征。受西方后现代主... 佛克马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概念仅限于欧美文学界。该断言有失公允。后现代文学起始于欧美,但是,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的基本特征已成为当代各民族文学的共同特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学也已进入后现代主义阶段,而这一文学现状的形成,完全受制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规律和终极目标。然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传统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和文艺美学的价值取向均受到了颠覆性的破坏,文学存在的意义也值得商榷。此外,如果文学仅仅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那么,自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本的文学精神也就无法体现。打破旧有传统,建立新的秩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当今文学的发展取向已成为学术界所应认真思考并亟待作出回答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全球化 中西相互影响 发展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身份认同的曲折——1949年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史检讨与反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谷鹏飞 赵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 作为"文艺学"学科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超出知识及知识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形式而直接指向国家/政治身份认同。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的双重裹挟又迫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进入第二阶段发展后,主要进行学科/知识身份认同与文化/民族身份认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这三种身份认同形式的逻辑分离与历史嬗变不尽是积极的,亦包含着隐忧:它会淡化文学理论生产者本身的身份认同,消解文学理论自身的阐释效力,进而危及到文学理论学科本身。解决这一危机,既需要正确处理文学理论三种身份认同之间的层级关系,又需要树立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特别是需要首先唤醒文学理论知识分子群体独立的身份认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身份认同 学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乡土”到“农村”——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主导题材形成的一个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又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5,51,共8页
文学题材并非是简单地对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作出分类 ,它本身就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而且某几类题材被命名、被反复阐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这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学史范畴。基于这一理论前提 ,本... 文学题材并非是简单地对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作出分类 ,它本身就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而且某几类题材被命名、被反复阐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这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学史范畴。基于这一理论前提 ,本文对“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这两个现有文学史范畴并不当作一种既成事实进行接受 ,而对它的生成与使用以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进行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乡土文学 农村题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文学以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新方向 被引量:25
15
作者 查明建 吴梦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4,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是中国学界,尤其是翻译界的热门议题。论者所关注的,大多是翻译层面上的问题,如何提高译本的翻译质量、翻译数量和传播渠道等。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逐渐增多,但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地位并未得到较大提升,海外...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是中国学界,尤其是翻译界的热门议题。论者所关注的,大多是翻译层面上的问题,如何提高译本的翻译质量、翻译数量和传播渠道等。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逐渐增多,但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地位并未得到较大提升,海外更多的还是将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了解当代中国和社会现实的窗口,而相对忽视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价值。因此,仅仅通过提高翻译质量和数量,扩大出版发行渠道,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中国当代文学译介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如何以更有效的话语方式推介中国当代文学,即如何在当代世界文学语境中,阐发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经验”中的本土性与世界性关系及其世界文学意义,树立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形象”,提升其文学地位,使中国当代文学成为中外文学交流的人文品牌,促进当代中外文学和文化的深度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文学性与世界性 当代世界文学语境 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 被引量:13
16
作者 包相玲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0-42,共3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让西方通过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看到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是当代文学的历史使命。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现状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可以深入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让西方通过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品看到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是当代文学的历史使命。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现状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可以深入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有效途径,探寻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合理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译介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继续“历史化”,还是重建“文学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之争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遇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性”与“历史化”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此起彼伏。整体而言,“文学性”范式在1980、90年代迅猛崛起,而“历史化”范式在21世纪以降后来居上。本文剖析了两种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路径与成就,并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性”与“历史化”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此起彼伏。整体而言,“文学性”范式在1980、90年代迅猛崛起,而“历史化”范式在21世纪以降后来居上。本文剖析了两种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路径与成就,并评析了各自的利弊得失。在当前学界提出重建“文学性”研究范式的形势下,本文认为重建“文学性”范式需要正确处理“文学性”与“历史化”的辩证关系,应当在“历史化”的基础上重建“文学性”。我们需要的不再是英美新批评意义上相对封闭的文本细读内循环体系即“纯文学性”阅读体系,我们期待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体开放式的“杂文学性”或“大文学性”阅读体系,它必须在面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时具有高效的解释力,而且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具有多元审美包容性,以期最终形成一种中国学派意义上的“文学性”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范式 历史化 文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预案:一种当代文学史的阐释空间--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芳坤 罗文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4-246,共3页
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谓是开篇明义:面对一种隐忧,建构一种预案。他在2009年推出的这本当代文学史,带有总结自己近年来研究成果的色彩,而且还呈现出一种将之前的文学批评导向历史化之路的意图。他说:“历史并不是因为... 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可谓是开篇明义:面对一种隐忧,建构一种预案。他在2009年推出的这本当代文学史,带有总结自己近年来研究成果的色彩,而且还呈现出一种将之前的文学批评导向历史化之路的意图。他说:“历史并不是因为久远才使我们的理解具有特权,当代人对当代史的理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那种亲历性和真切的记忆,是事过境迁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为即将消失的历史留下更鲜活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陈晓明 阐释空间 主潮 现代性 2009年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的有与无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有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6,共4页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和形式、文化传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动我们的活跃思想。围绕着文学,三十年的争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认识?哪些问题需要继续争论,以至于可能影响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的刊物愿意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为大家的踊跃发言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人的生命 精神境界 经验主义 方向感 灵魂 浮华 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日东学如何西渐——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者一直在积极推进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许多学者从翻译模式、出版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促进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建议。但是,在中国当代文学译介体系的建构中,除了作家、翻译家甚至出版社的努力和合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者一直在积极推进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许多学者从翻译模式、出版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促进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建议。但是,在中国当代文学译介体系的建构中,除了作家、翻译家甚至出版社的努力和合作,更应该有当代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译介。只有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当代中国文学译本的海外推介,强化中西学者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平等对话,中国当代文学才能深入西方文化并为西方学者和读者所了解所接纳,当代文学才能像古典文学一样真正"走出去"并在西方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译介体系 东学西渐 平等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