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活着之上》看中国当代作家的缺失 被引量:2
1
作者 旷新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9,共9页
当今文学知识分子已经被边缘化,无法再掌握时代的核心知识,丧失了余华所说的"正面强攻"的知识能力。当代作家一方面传统文化修养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极力追逐外国文学时尚,却并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滋养。政治投机和商业投机成为... 当今文学知识分子已经被边缘化,无法再掌握时代的核心知识,丧失了余华所说的"正面强攻"的知识能力。当代作家一方面传统文化修养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极力追逐外国文学时尚,却并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滋养。政治投机和商业投机成为了当代"著名作家"写作的重要策略和特点。中国当前流行的文学缺乏基本的文学品质,文学品质降落到了从未有过的低点。这可以说是一个极端"非艺术"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之上》 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作家 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地方政治与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异质化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黎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相似,地方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学路径对中国当代作家的魔幻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中地方意识的自觉让中国当代作家体悟到地方之于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进而在魔幻叙事中产生了对地方的强烈认同。一方面,... 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相似,地方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学路径对中国当代作家的魔幻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中地方意识的自觉让中国当代作家体悟到地方之于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进而在魔幻叙事中产生了对地方的强烈认同。一方面,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空间意识得到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在魔幻叙事中,地方作为一种审美资源被大量征用。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在指向地方的过程中,建构了具有较高文化和审美辨识度的差异空间,借助地方历史的传奇性重构、在地景观的奇异化展现、方言土语的激活等艺术策略,实现了魔幻叙事的异质化书写,使得当代作家的魔幻叙事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让他们找寻到了突破自我的文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地方政治 中国当代作家 魔幻叙事 异质化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屏幕化类型研究
3
作者 李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9-20,共2页
视觉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表征,带有对语言符号的超越性。中国当代作家与影视的关系甚为紧密,其作品在改编成影视剧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视觉文化的效果,形成了比较集中的类型:洞穴类型、死亡类型和狂欢类型。这几种类型涵盖了中国... 视觉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表征,带有对语言符号的超越性。中国当代作家与影视的关系甚为紧密,其作品在改编成影视剧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了视觉文化的效果,形成了比较集中的类型:洞穴类型、死亡类型和狂欢类型。这几种类型涵盖了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屏幕化过程中对机械复制时代的皈依和挑战,满足了观看者在文字艺术之外的视觉化的心理感受,即时空意识的演进、恐惧心理的揭示和窥视欲望的满足,从而反映了消费社会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洞穴 死亡 狂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法国报刊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接受、评价与阐释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嘉琨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65,共7页
同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法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与接受时常显得更超前、果敢,这大抵受惠于其延绵古老、高度发展的汉学传统的积累和沉淀,也得益于其系统完善且恒常优化的面向外国文学的翻译、编辑与出版机制。用法国翻译家林雅翎(Sylvie ... 同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法国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与接受时常显得更超前、果敢,这大抵受惠于其延绵古老、高度发展的汉学传统的积累和沉淀,也得益于其系统完善且恒常优化的面向外国文学的翻译、编辑与出版机制。用法国翻译家林雅翎(Sylvie Gentil)的话来说,“这源于多家出版社的胆量,源于其探寻新作家时所拥有的鉴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鉴赏力 译介与接受 近三十年 翻译家 欧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热”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俏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06-111,共6页
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热”李俏梅在商品经济的大潮滚滚而至的时候,当代许多著名的作家却把自己的文学触角伸入了宗教这一神秘的精神领域。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1981·1《十月》)可以说是其先导,最先对宗教发表了自己... 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热”李俏梅在商品经济的大潮滚滚而至的时候,当代许多著名的作家却把自己的文学触角伸入了宗教这一神秘的精神领域。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1981·1《十月》)可以说是其先导,最先对宗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走得更为深远的有张承志(《金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史铁生 宗教与文学 宗教热 张承志 《金牧场》 贾平凹散文 基督教 《施洗的河》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作家的社会角色危机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子东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36-36,共1页
一,真诚与勇气,是艺术良心,人格态度,这不能简单归在“现实主义精神”之下。直面人生是各种创作方法都需要的。创作方法应理解为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不同的艺术态度。五十年代人们用“现实主义精神”来理解艺术良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策... 一,真诚与勇气,是艺术良心,人格态度,这不能简单归在“现实主义精神”之下。直面人生是各种创作方法都需要的。创作方法应理解为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不同的艺术态度。五十年代人们用“现实主义精神”来理解艺术良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策略。二,中国当代作家目前面临着“身分危机”。有的作家说,我现在不知道在干什么。有的说,过去,我是生活给了我喜怒哀乐的感受,我才把它写出来。现在我是专门去找感受,写感受,去专门感受某种喜怒哀乐。我的作品能否打响,这个问题时时威迫着作家。有公民责任、道德责任和作家责任。笼统说“社会责任”,易使这三者混淆起来。我觉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 道德责任 社会地位 人格 角色危机 中国当代作家 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方法 五十年代 直面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了的文苑传——且说《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
7
作者 韩石山 《出版广角》 1997年第1期63-64,共2页
通人自有通论。1931年,徐志摩乘飞机遇难后,许多生前好友著文悼念,有同学之谊的郁达夫先后写了两篇文章,第一篇名为《志摩在回忆里》,历数了与徐的交往后,于文末感慨地说——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新时期文学 郁达夫 放大 徐志摩 文学评论 文学史家 批评家 当代文学史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作家
8
作者 朱文华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1期92-99,共8页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作家的四个基本类型层次构成的基础上,对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作家阵容的新格局和新素质进行了预测,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这种预测的依据。作者认为,到二十一世纪初,在目前的中国当代作家中将有若干人创作出一批真实而深刻...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作家的四个基本类型层次构成的基础上,对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作家阵容的新格局和新素质进行了预测,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这种预测的依据。作者认为,到二十一世纪初,在目前的中国当代作家中将有若干人创作出一批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风貌的巨著,由此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地走向了世界文坛,获得巨大的世界声誉。而这些世界性的大文学家,只能产生于目前的“五七年作家”和“新时期青年作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作家 中国当代作家 世纪初 中国文学 创作能力 新格局 新文学运动 类型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眠师甄妮》:情动实践与“新人”的当代性
9
作者 杨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知识分子写作”在中外文学的创作中有着自身的缘起和发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它又以特定的面向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到20世纪赛义德、奈保尔、曼海姆等人关于“边缘的”“有机的”“漂浮的”等提法对“知识分... “知识分子写作”在中外文学的创作中有着自身的缘起和发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它又以特定的面向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到20世纪赛义德、奈保尔、曼海姆等人关于“边缘的”“有机的”“漂浮的”等提法对“知识分子”的界定,已经显示出“知识分子写作”应对时代变化而自我革新的本色。当然,这些应变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相时而动,而是通过定位的调整来确定写作介入社会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调整都能获得一致认同并产生积极反馈,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中外文学 曼海姆 积极反馈 赛义德 自我革新 催眠师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不足
10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0-100,共1页
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不足陈坪在以上为题的一篇文章(见《文论报》今年第16期)中指出,由于先天不足,当今天的商业文明大潮席卷而来时,中国当代作家虽普遍困惑,却很少能见到那种对陷于物欲、丧失自我的真正忧虑。这说明许多作家对... 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不足陈坪在以上为题的一篇文章(见《文论报》今年第16期)中指出,由于先天不足,当今天的商业文明大潮席卷而来时,中国当代作家虽普遍困惑,却很少能见到那种对陷于物欲、丧失自我的真正忧虑。这说明许多作家对人类的当代处境非常隔膜,对真实的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作家 终极关怀 个人的存在 商业文明 领域无关 感到缺少 精神特征 费尽心血 人的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态度:关于中国文学、翻译及诗——奥地利翻译家、诗人维马丁(Martin Winter)访谈
11
作者 周维东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95-101,共7页
周:马丁您好!您组织翻译的《LEUCHTSPUR》(中文译名《路灯》)在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了,据说这是《人民文学》的德语版,祝贺您!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杂志吗?维:这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的翻译。大致在三、四年前,《人民文学》... 周:马丁您好!您组织翻译的《LEUCHTSPUR》(中文译名《路灯》)在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了,据说这是《人民文学》的德语版,祝贺您!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杂志吗?维:这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的翻译。大致在三、四年前,《人民文学》组织了英文翻译,书名叫《PATHLIGHT》,中文的意思就是"路灯"。德语版也用了这个中文译名,我组织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中文译名 《人民文学》 中国文学 中文意思 外文出版社 臧棣 沈浩波 中国作家 中国当代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小说的“中国经验”与艺术传达──以《生死疲劳》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张洪波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5期37-41,共5页
有评论家将莫言成功问鼎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称为"一场仪式",因为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当代作家一直以来的深重"焦虑":即中国当代文学,因其特殊的表现题材与表达方式的选择,在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背景与评价体系中... 有评论家将莫言成功问鼎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称为"一场仪式",因为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当代作家一直以来的深重"焦虑":即中国当代文学,因其特殊的表现题材与表达方式的选择,在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背景与评价体系中,日益被边缘化。而如何将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与意识形态以一种独特的文学姿态,尽可能全面地呈现于全世界读者面前,是中国当代作家一直积极探索与全力实验的,莫言的获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中国经验 生死疲劳 中国当代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现实生活 叙述方式 艺术构思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世家背景与叶兆言的创作风格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普光 牛亚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文学世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家群体现象,主要是指由同属于一个家族的几代文人构成的作家群。文学世家在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普遍,但是现代以来,由于急剧的社会动荡以及由此导致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动,文学世家或者解体或者以潜隐的形式维系... 文学世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家群体现象,主要是指由同属于一个家族的几代文人构成的作家群。文学世家在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普遍,但是现代以来,由于急剧的社会动荡以及由此导致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动,文学世家或者解体或者以潜隐的形式维系自身的存在。但不论何者,文学世家在当下已较为极为罕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中国当代作家叶兆言则尤显独特。叶兆言出身于典型的文学世家,这就为深入探讨其创作提供了一个颇具意义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兆言 小说情节 中国当代作家 作家 创作风格 先锋小说 艳歌 群体现象 新写实主义小说 《烦恼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乡土社会世俗的烟火与存在的深渊——西方语境下的毕飞宇小说海外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1-199,共9页
中国当代作家的海外影响上,毕飞宇算"势头正好"。(1)当很多作家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作品被外译的阶段时,毕飞宇被外译和发行的单行本已经不下二十个语种了。(2)虽然相比莫言(3)和余华,毕飞宇的作品进入海外晚了将近十年,但从二○... 中国当代作家的海外影响上,毕飞宇算"势头正好"。(1)当很多作家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作品被外译的阶段时,毕飞宇被外译和发行的单行本已经不下二十个语种了。(2)虽然相比莫言(3)和余华,毕飞宇的作品进入海外晚了将近十年,但从二○○三年作品《青衣》首次被外译,到二○一○年前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译介,间隔不到十年,这在当代作家的海外传播中并不多见。这首先与他进入西方视野的历史时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海外传播 中国当代作家 海外市场 乡土社会 莫言 西方语境 当代文学 文学传统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云虹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8,共6页
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被认为是作品被翻译最多、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一位,据统计,其作品目前已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共计两百多个外文译本。法国是译介莫言作品最多的国家,“自1988年向公众推出短篇小说《枯河》(La Rivière tarie)开... 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被认为是作品被翻译最多、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一位,据统计,其作品目前已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共计两百多个外文译本。法国是译介莫言作品最多的国家,“自1988年向公众推出短篇小说《枯河》(La Rivière tarie)开始,法国就凭借其持续卓越的出版业绩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莫言作品 译介 《枯河》 翻译 短篇小说 外文译本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花》:巫史传统下的和解与暴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梅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0,共3页
相对于贾平凹十多年来的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特殊的作品,这种特殊既体现在拐卖故事的特殊性,也表现为其由始至终的第一人称讲述方式。贾平凹挑选这样一个拐卖妇女的故事并非偶然,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极花》是他所遭遇到的最为难... 相对于贾平凹十多年来的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特殊的作品,这种特殊既体现在拐卖故事的特殊性,也表现为其由始至终的第一人称讲述方式。贾平凹挑选这样一个拐卖妇女的故事并非偶然,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极花》是他所遭遇到的最为难忘难解的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史 讲述方式 城市中心 中国当代作家 夏天智 叙述视角 文化事件 人格理想 令人 巫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怀广宇的守望——论马克·吐温、塞林格对王怀宇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健 赵沛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188,共7页
半个多世纪前,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风靡一时,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们争相追逐的“禁书”。正如斯托夫人的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极大地鼓动了黑人解放事业一样,这部少年小说对于美国社会进程,特别是对美... 半个多世纪前,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风靡一时,成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们争相追逐的“禁书”。正如斯托夫人的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极大地鼓动了黑人解放事业一样,这部少年小说对于美国社会进程,特别是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校园运动”的影响极为深刻有力,一度起到了精神旗帜的作用。在文学领域,这部小说也波及美国之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就连中国当代作家也不乏步其后尘者。然而,当我们追溯这部小说的文学渊源时,就会发现,它拥有强大的先行者的精神源头,即美国现代文学奠基作家马克·吐温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叔叔的小屋》 中国当代作家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美国现代文学 少年小说 斯托夫人 步其后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魂,或卑微者的颂诗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平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8,共10页
汶川大地震至今已逾十年。这十多年里,似乎从来不缺少诗人、小说家为它写下的文字,甚至在地震刚刚发生的那几天,铺天盖地的所谓“地震诗”因为毫无节制地抒情,且语言和修辞夸饰浮华,成为灾难过后的“次生灾害”。过去的这些年,也许我们... 汶川大地震至今已逾十年。这十多年里,似乎从来不缺少诗人、小说家为它写下的文字,甚至在地震刚刚发生的那几天,铺天盖地的所谓“地震诗”因为毫无节制地抒情,且语言和修辞夸饰浮华,成为灾难过后的“次生灾害”。过去的这些年,也许我们一直在等待一部作品,或者哪怕是期待一部可以作为直面汶川大地震创伤记忆的文学书写起点——能够看到中国当代作家深刻反思灾难,推动创伤记忆成为民族精神资源的能力,也能够看到汉语承担这样巨大灾难的可能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文学书写 创伤记忆 汶川大地震 次生灾害 颂诗 安魂 卑微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到银幕:《长恨歌》的跨媒介叙事探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欣蔚 马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70-72,共3页
《长恨歌》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安忆于1996年首次出版的散文体长篇小说,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2005年小说《长恨歌》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关锦鹏执导,郑秀文、梁家辉主演... 《长恨歌》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安忆于1996年首次出版的散文体长篇小说,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2005年小说《长恨歌》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关锦鹏执导,郑秀文、梁家辉主演,并于同年获得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中国当代作家 茅盾文学奖 跨媒介叙事 上海电影制片厂 王安忆 威尼斯电影节 梁家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与神的共同体——论迟子建的人文理想与写作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德南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4,共14页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迟子建是一个殊异的存在。她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领域都有写作实践,都写出了具有影响力、甚至是具有经典性的作品。对于这三者的区别,迟子建曾有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如果说短篇是溪流,长篇是海洋,那么中篇就应...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迟子建是一个殊异的存在。她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领域都有写作实践,都写出了具有影响力、甚至是具有经典性的作品。对于这三者的区别,迟子建曾有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如果说短篇是溪流,长篇是海洋,那么中篇就应该是江河了。每种体裁都有自己的气象,比如短篇,它精致、质朴、清澈,更接近天籁, 长篇雄浑、浩渺、苍劲,给人一种水天相接的壮美感, 中篇呢,它凝重、开阔、浑厚,更多地带有人间烟火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迟子建 写作实践 人文理想 比喻性 经典性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