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蕴含严密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
1
作者 郑飞 赵瑞泽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与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蕴含世界关怀、资本批判和人类解放三重维度,从根本上指向超越资本主义的文明实践。“两个结合”是支配文明研究、文明建设、文明互...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与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蕴含世界关怀、资本批判和人类解放三重维度,从根本上指向超越资本主义的文明实践。“两个结合”是支配文明研究、文明建设、文明互鉴的内在逻辑,是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本质规定性,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底色,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发展路径,蕴含着严密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两个结合” 文明互鉴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嵇睿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建构历程遵循着特定的实践逻辑。从实践立场层面,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呈现出“多”与“一”的理论样态“、本”与“源”的合力结构、“前”与“后”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建构历程遵循着特定的实践逻辑。从实践立场层面,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呈现出“多”与“一”的理论样态“、本”与“源”的合力结构、“前”与“后”的建构遵循;从实践前提层面,它高度遵从前瞻意识与创新思维相统一,体现了在“古”与“今”中明确现代内涵、在“本”与“新”中澄明存在形式、在“根”与“魂”中揭示形态内核;从实践原则层面,它着重凸显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兼顾“广”与“深”的文化构建原则、统筹“主”与“次”的文化发展秩序、蕴蓄“破”与“立”的文化更新规律;从实践价值层面,它深刻体现民族禀赋与全球主义相统一,表现为于“时”与“势”中厘清文明转型诉求、于“大”向“强”中筑牢民族文化认同、于“中”与“外”中构建新型文明格局。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实践逻辑,对彰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巩固文化主体性以及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第二个结合”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广文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关注的历史课题。从人类全球化的大背景看,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大生产,使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在普遍交往中彰显文化多样性,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作为对...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关注的历史课题。从人类全球化的大背景看,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大生产,使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在普遍交往中彰显文化多样性,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作为对资本主义最为激烈的批判者,置身于现代化时代的最前沿,在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关切中构建其现代性理论。马克思通过解构“资本”逻辑,反思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本质,表明东方世界的特殊性与开放性。从人类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看,马克思主义代表了现代化实践的“理想之维”,现代化在当代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正在完成这项未竟的事业,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双重维度展开,达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彼此契合。以中华文化主体性为内在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生成逻辑、结构层次及建构理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雒自新 孙蓓蓓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新的文化生命体”,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规律与核心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依托于“第二个结合”的真理特质,铸魂于文化主体从自在走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新的文化生命体”,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规律与核心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依托于“第二个结合”的真理特质,铸魂于文化主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精神觉醒,得益于世界文化成果的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在结构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底色,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叙事体系,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文化秩序。在实践中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文化发展动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增进文化发展成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辩证阐诠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明冲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文化层面的塑造功能和客观效用。从辩证哲理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我们全面洞察和把握其内在逻辑与结构特征提供了深刻且清晰的解...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文化层面的塑造功能和客观效用。从辩证哲理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我们全面洞察和把握其内在逻辑与结构特征提供了深刻且清晰的解析框架。“危机”与“机遇”的辩证统一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驱动力;“传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勾勒着文化思想的历史脉络;“理论探索”与“实践部署”的兼顾并举彰显出文化战略的深远视野;“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的协同联通确保了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和依托基础;“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结构互动体现着文化交融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前阶段目标”与“多时态愿景”的有序衔接内蕴了文化目标的连贯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6
作者 刘富胜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经历了主体性迷失、适我性选择和为我性开创的过程,其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两个不走”与“四个不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以国家安全为前提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这种形态既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 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经历了主体性迷失、适我性选择和为我性开创的过程,其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两个不走”与“四个不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以国家安全为前提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这种形态既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既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政治主体性和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主体性,也充分彰显了和谐密切的党群主体间性、团结统一的民族主体间性和包容互鉴的人类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同舫 张乾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F0002,共9页
从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研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有利于把握中国文化获得现代属性并重新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方式与文化形态并非单向决定论,而是呈现为双向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把握生产... 从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研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有利于把握中国文化获得现代属性并重新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方式与文化形态并非单向决定论,而是呈现为双向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把握生产方式变革对文化形态发展的根本性推动作用,并理解文化形态反作用于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既包括现代传媒的发展为文化形式的代际变迁提供技术性支撑,也包括机器体系和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为文化内容的时代转换厚植生产性前提。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激发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主体自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构能够重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促使人民群众自觉批判前资本主义文化形态和资本主义文化形态的弊病,激发其构建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历史性变革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实践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内涵、目标及特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昕桐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15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主题的出场。根据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文化实践的内涵可被界定为:以时代和民族文化为主题需求,对人的存在意义进行反思的文化活动。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主题的出场。根据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文化实践的内涵可被界定为:以时代和民族文化为主题需求,对人的存在意义进行反思的文化活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实践秉承着主体创造性原则、客体现实性原则、辩证总体性原则,旨在实现文化整合和文化创新,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磨合与批判中,凝聚对人类生活有所规范的、对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具有共善意义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实践 精神生产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辨析、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林子筱 张德钗 陈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9,共9页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铸就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生发动态、生成形态以及生长状态三个阶段对新的文化生命体进行内涵辨析,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在深刻的“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文化生命体,拓展了中国特...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铸就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生发动态、生成形态以及生长状态三个阶段对新的文化生命体进行内涵辨析,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在深刻的“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文化生命体,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具有持续生长的生命特性。新的文化生命体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其诞生于“根脉”与“魂脉”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历史逻辑,生发于“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现实逻辑。新的起点上,推动新的文化生命体孕育生长,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守好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建设方向;立足文化主体性,推动“两个结合”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程中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命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形态演进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10
作者 李忠汉 王文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在场形态立足于...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在场形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正确认识和应对资本的两重性,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有机结合,推动形成了“五位一体”全面协调的整体性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形态主要表征为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在场—发展”形态之间具有前后相继、递进发展的逻辑关系,书写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形态演进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维意蕴与时态考辨
11
作者 黄明理 洪一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有理论、目标和道路等多种意蕴,它作为理论体系已初步建构;它作为道路,正在进行;它作为目标,还有漫长的艰难征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形态,蕴含着西方现代化所不具有的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有理论、目标和道路等多种意蕴,它作为理论体系已初步建构;它作为道路,正在进行;它作为目标,还有漫长的艰难征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形态,蕴含着西方现代化所不具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新型文明观,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话语垄断和霸权,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虽然前者侧重于理论和道路、后者侧重于意义阐释,但二者本质上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论断所要表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创造着代表人类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和真理与道义内在统一的全新的文明话语体系。这一论断在理论层面是相对意义上的“完成时”,在实践层面主要呈现为“正在进行时”,在目标层面则主要呈现为“将来完成时”。若仅从目标意义上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并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同于“社会形态”,难免会造成悖论和认识混乱,并产生将理想等同于现实的虚幻化满足和盲目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观 创造 时态 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生命意蕴
12
作者 常江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文化哲学语境中自觉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以及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弘扬中华文化生命体的哲学智慧及其“活的灵魂”,塑造具有民族性、时代性、... 在文化哲学语境中自觉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以及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弘扬中华文化生命体的哲学智慧及其“活的灵魂”,塑造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人类性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由此,面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深度转变,我们更加需要以原创性思想元素与历史主动精神,领会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德性修养的“心学智慧”、“观其会通”的生命体悟、共享文明的“天下情怀”,进而,在坚决守护好中华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彰显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主体性、连续性和创造性的文化生命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生命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13
作者 孙雷 孙天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现代化”认知上的本土化、中国化,显现出中国文化自信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新时代新征程守正创新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现代化”认知上的本土化、中国化,显现出中国文化自信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新时代新征程守正创新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因此,守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创新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鼎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审思
14
作者 郭涛 张志元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0,共10页
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文化精神伟力的新时代表征,亦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内生机理,是文化传承下“古”“今”交叠的认知革新,是文化激荡下“时”“势”交汇的战略选择,是文化交... 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文化精神伟力的新时代表征,亦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内生机理,是文化传承下“古”“今”交叠的认知革新,是文化激荡下“时”“势”交汇的战略选择,是文化交融下“内”“外”并重的意识觉醒,是文明重构下“新”“旧”交锋的主体彰显;其实质内涵,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坐标,以革命文化提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伟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根基;其践行理路,是要“根”“魂”同铸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道路,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精神供给,提升文化传播效力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象,构筑文化人才高地汇聚中国式现代化有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自强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性巩固的理路与进路 被引量:5
15
作者 仲昭慧 王永贵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2,F0003,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将巩固文化主体性贯穿建设全过程,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从整体上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贡献强大精神力量。从巩固的理据看,文化主体性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巩固的理路看,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将巩固文化主体性贯穿建设全过程,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从整体上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贡献强大精神力量。从巩固的理据看,文化主体性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巩固的理路看,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精神独立自主和守正创新的实践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性强有力的体现。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不能仅停留在理论阐释层面,而要通过推进文化建设实践变革,着力实现中华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辐射力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化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形态、理论谱系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8,共13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世界教育现代化共同特征与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基,百年大党的教育奋斗历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源,服务人的全...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世界教育现代化共同特征与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基,百年大党的教育奋斗历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源,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建设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舵,展现教育担当的价值承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谱系主要由其多样性本质特征的本质论、多元性主体结构的主体论、多重性目标取向的目标论、多向性动力系统的动力论和多维性价值体系的价值论构成。坚持百年大党的坚强领导、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领导核心的权威性、文化基础的独特性、目标定位的厚重性、价值理念的人本性及大国担当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思想形态 理论谱系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价值意蕴、逻辑结构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霂凡 陈义平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154,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是旨在科学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核、思想底蕴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线索,既是凝聚中华文明现代力量的重要助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是旨在科学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核、思想底蕴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知识体系和表达方式。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线索,既是凝聚中华文明现代力量的重要助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具体呈现为纵向与横向的时空逻辑、共性与个性的比较逻辑、宏观与微观的方法逻辑。新时代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体系,须明确叙事导向,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的思想根基;转化叙事思维,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的阐释深度;更新叙事话语,优化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的话语表达;促进媒介交融,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叙事的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叙事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文明现代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及精神凝聚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蓉 纪庆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及精神凝聚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思想前提。从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征、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出发,进一步探讨...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及精神凝聚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思想前提。从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征、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出发,进一步探讨文化建设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支撑力、如何培养时代新人并凝聚强大民心、如何对内对外展现独立自主形象,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本质要求。为此,需要以“两个结合”为路径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主体性,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充分释放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在文化自信自强的不断建构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论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价值理念、思维特征,培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品格,涵育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启迪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与滋养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彰显出中华文明的新高度,充分展示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在破解21世纪人类文明困境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雪微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西方式现代化开创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在物质生产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塑造了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主导的人类文明,但它也使21世纪人类文明陷入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发展的困境之中。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 西方式现代化开创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在物质生产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塑造了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主导的人类文明,但它也使21世纪人类文明陷入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发展的困境之中。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破解人类文明困境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破解21世纪人类文明困境提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平发展以及人与自身命运与共的新型文明观,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文明困境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