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1
作者 刘富胜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经历了主体性迷失、适我性选择和为我性开创的过程,其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两个不走”与“四个不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以国家安全为前提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这种形态既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 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经历了主体性迷失、适我性选择和为我性开创的过程,其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两个不走”与“四个不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以国家安全为前提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这种形态既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既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政治主体性和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主体性,也充分彰显了和谐密切的党群主体间性、团结统一的民族主体间性和包容互鉴的人类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5-38,共4页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具有多元维度。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现实适用、文化学说的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推进,“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成为可能,是其理论维度;“百家争鸣”的文化底蕴、“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具有多元维度。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现实适用、文化学说的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推进,“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成为可能,是其理论维度;“百家争鸣”的文化底蕴、“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特征、“两创”助力下的文化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成为可能,是其历史维度;以“文化自信”为体,以“守正创新”为相,以“开放包容”为用,“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文化形态”成为可能,是其实践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逻辑、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20
3
作者 田艳艳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具有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世界优秀多样文化、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品格特点,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同构性,同时高职英语课程属性具有促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功能实现的“桥梁”...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具有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蓄世界优秀多样文化、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品格特点,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同构性,同时高职英语课程属性具有促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功能实现的“桥梁”作用,二者耦合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维护我国语言安全,落实高职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时需六融入,即融入教学目标:对标对岗、精准对接;融入教学内容:重构内容、设计情景;融入教学方法:因地制宜、提升深度;融入教学模式:产出导向、全程融入;融入教学评价:跟踪精进、动态评价;融入课外拓展:主题融入、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耦合性 六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同舫 张乾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F0002,共9页
从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研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有利于把握中国文化获得现代属性并重新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方式与文化形态并非单向决定论,而是呈现为双向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把握生产... 从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研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前提,有利于把握中国文化获得现代属性并重新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方式与文化形态并非单向决定论,而是呈现为双向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把握生产方式变革对文化形态发展的根本性推动作用,并理解文化形态反作用于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既包括现代传媒的发展为文化形式的代际变迁提供技术性支撑,也包括机器体系和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为文化内容的时代转换厚植生产性前提。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激发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主体自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构能够重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促使人民群众自觉批判前资本主义文化形态和资本主义文化形态的弊病,激发其构建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历史性变革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实践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蕴含严密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郑飞 赵瑞泽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与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蕴含世界关怀、资本批判和人类解放三重维度,从根本上指向超越资本主义的文明实践。“两个结合”是支配文明研究、文明建设、文明互...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与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蕴含世界关怀、资本批判和人类解放三重维度,从根本上指向超越资本主义的文明实践。“两个结合”是支配文明研究、文明建设、文明互鉴的内在逻辑,是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本质规定性,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底色,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发展路径,蕴含着严密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两个结合” 文明互鉴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嵇睿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建构历程遵循着特定的实践逻辑。从实践立场层面,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呈现出“多”与“一”的理论样态“、本”与“源”的合力结构、“前”与“后”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建构历程遵循着特定的实践逻辑。从实践立场层面,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呈现出“多”与“一”的理论样态“、本”与“源”的合力结构、“前”与“后”的建构遵循;从实践前提层面,它高度遵从前瞻意识与创新思维相统一,体现了在“古”与“今”中明确现代内涵、在“本”与“新”中澄明存在形式、在“根”与“魂”中揭示形态内核;从实践原则层面,它着重凸显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兼顾“广”与“深”的文化构建原则、统筹“主”与“次”的文化发展秩序、蕴蓄“破”与“立”的文化更新规律;从实践价值层面,它深刻体现民族禀赋与全球主义相统一,表现为于“时”与“势”中厘清文明转型诉求、于“大”向“强”中筑牢民族文化认同、于“中”与“外”中构建新型文明格局。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实践逻辑,对彰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巩固文化主体性以及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第二个结合”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辨析、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林子筱 张德钗 陈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9,共9页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铸就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生发动态、生成形态以及生长状态三个阶段对新的文化生命体进行内涵辨析,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在深刻的“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文化生命体,拓展了中国特...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铸就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从生发动态、生成形态以及生长状态三个阶段对新的文化生命体进行内涵辨析,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在深刻的“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文化生命体,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具有持续生长的生命特性。新的文化生命体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其诞生于“根脉”与“魂脉”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历史逻辑,生发于“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现实逻辑。新的起点上,推动新的文化生命体孕育生长,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守好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建设方向;立足文化主体性,推动“两个结合”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程中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命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创新的内在规定、未来方向及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盛知恒 杨嵘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文化创新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繁荣兴旺、赓续传承的不竭动力。在当下中国,文化创新必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锚定其未来发展的现代性规定,即在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文化创新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繁荣兴旺、赓续传承的不竭动力。在当下中国,文化创新必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锚定其未来发展的现代性规定,即在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创新需要坚持以原创性为引领的、统一性和可持续性为内生要求的规定性。这是文化创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和本质规定。为此,我们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原创性、统一性和可持续性熔铸在文化创新的全过程,其路径主要包括:以文化创新传承中华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推进中华文明在符合现代性文明普遍规律基础上的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新 文化强国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唯物辩证法意蕴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喜平 刘一帆 郑家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M0003,共10页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的。从转型的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经由历史的中国文化否定之否定而形成。从转型的方式看,“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转型的原则看,坚持和巩固中国文化主体性,防止文化转型走向极端,是对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的坚持。唯物辩证法视角的审视为深度理解把握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 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论纲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凤亮 陈能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4,I0001,共11页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及民族发展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化自身不断批判、继承和改造,不断适应世界变局发展、经济社会演变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同步过程。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凸显,文化现代化必然成...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及民族发展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化自身不断批判、继承和改造,不断适应世界变局发展、经济社会演变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同步过程。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凸显,文化现代化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的阐释也必然离不开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以文化自觉为认识前提,以文化自信为立根之本,以文化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文化自强为建设目标。同时,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外延形态也包含了理论与意识形态现代化、文化产业现代化、文化公共服务与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传播与交流现代化及文化技术现代化等多个层面。从文化向文明延伸来看,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所秉承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观,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一种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可持续性的世界文明互鉴与共融的新形态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 文化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挑战与破围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贾淑品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6,共9页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中的“软实力”,是现代化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深层次、最复杂的变革。当前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面临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交融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大势、国际政治格局大变迁、文化多元化发展、世界各国各地...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中的“软实力”,是现代化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深层次、最复杂的变革。当前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面临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交融越来越频繁的世界大势、国际政治格局大变迁、文化多元化发展、世界各国各地之间互联互通加强,以及互联网文化迅速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一些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污名化、抹黑中国,进行文化和平渗透和输出,通过网络泛娱乐主义传播文化虚无主义等。由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资本逻辑的控制和影响,文化现代化面临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提前布局、科学规划;同时机遇稍纵即逝,也必须抢抓机遇,创造条件,防范和化解文化领域的挑战,实现中国式文化现代化。针对西方文化霸权,首先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构建“一带一路”文明新秩序,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其次要抵制西方文化霸权,增强自身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针对文化虚无主义出台专门法规,超越资本逻辑,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阻断文化虚无主义的传播途径。同时,实现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把握时代、创新方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文化霸权 文化虚无主义 挑战 破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乡村文化复兴的视角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玉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代文明视野,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促进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化同样要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即乡村文化复兴不能独立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外,其同样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战场之一,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为乡村振兴铸魂,在凝神聚魂中增强村民的精气神,实现人的现代化与产业现代化,促使村民拥有内在的精神自主意识,在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中明确发展方向,乡村文化才能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支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文化自觉及其当代意义
13
作者 马玉婕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文化自觉反映了文化主体进行文化层面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和自我创造的特质。毛泽东的文化自觉是在解决中国文化危机、建构新的文化过程中生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引,体现在促进工农思想启蒙,凝聚主体力量;传承发展民... 文化自觉反映了文化主体进行文化层面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和自我创造的特质。毛泽东的文化自觉是在解决中国文化危机、建构新的文化过程中生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引,体现在促进工农思想启蒙,凝聚主体力量;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夯实文化基础;推动政党文化建设,提高领导水平;激发民族精神觉醒,致力民族复兴等方面。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逻辑关系中,深刻把握毛泽东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具有增进内在认同、展现主旨要求以及蕴含未来号召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三重自信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凤亮 涂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精神要素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必然产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道路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应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出场、当下立场和未来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精神要素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必然产物。中国式文化现代化道路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应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出场、当下立场和未来现场的时间线索中,把握其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的价值逻辑。立足历史自信,应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史和发展着的文化实践成就,发挥历史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根植文化自信,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以中华文明特性为根本,以“两个结合”为方法,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指引,扎实推进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力量和底气。聚焦文明自信,应处理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传统和现代、中国和世界、一体和多元、系统和要素四组关系,实现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历史自信 文化自信 文明自信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