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表征与引导理路
1
作者 谢加书 陈阳芳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2,共12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人类思维正经历从传统经验主义到数字算法理性的范式转型。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是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人类思维演进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人类思维的主体结构、知识体系、工具...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人类思维正经历从传统经验主义到数字算法理性的范式转型。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是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人类思维演进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人类思维的主体结构、知识体系、工具和方式等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数智时代人类思维在上述要素层面分别出现了从单一主体到人机协同、由相对封闭至开放生态、溯传统工具及智能数字、自经验依赖至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嬗变,呈现出智能系统与人类思维“脱钩”的潜在危机。故而,建议构建“主体—技术—制度—伦理”四维协同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打造“知—情—意—行”联动机制,持续推进数字素养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算力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创新“四项大数据治理制度”,完善大数据治理体系;建强“德性—规范”约束框架,建立技术伦理道德体系等理路,引导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耦合,为数字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思维范式转型 数字算法理性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四维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春梅 孙明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中国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遵循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同质建构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元价值衍生、再向新时代多元基础上的价值共识诉求的转变趋势,并呈现出主体观向主体意识、利益观向公私协力、文明观向团体文明、生态观向尊重... 中国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遵循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同质建构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元价值衍生、再向新时代多元基础上的价值共识诉求的转变趋势,并呈现出主体观向主体意识、利益观向公私协力、文明观向团体文明、生态观向尊重自然、道德观向现代情理的演化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为遵循,农民价值观迭代跃升的时代诉求聚焦于农民的主体观、利益观、文明观、生态观、道德观分别向自主自强、共赢共富、平等包容、和谐共生、向上向善的价值方向整体跃升。现阶段要从创新问题瞄准机制、遵循“指导-引领-人本”贯通原则、顺应“传承-借鉴-淬炼”递进理路、强化“政府-组织-农民”联动保障入手,进行系统整体推进,以实现全方位的价值跃升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价值观 迭代跃升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季学凤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6-56,共11页
步入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以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未包含港澳台),借助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城乡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城乡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 步入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以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未包含港澳台),借助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城乡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城乡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还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子维度中,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对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较强,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的影响则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城乡融合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城乡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在东北地区较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较强,在西部地区较弱。基于此,未来应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着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蓄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共同富裕 中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研究
4
作者 曹玮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性方面切入,构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4—2023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熵权法与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采用区域差距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解析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得分整体较低,省域间差距显著。东部区域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最高,中部区域次之,西部区域最低。区域内差距是导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三大区域的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差距均呈现缩小特征。由此,应建立绿色现代化发展支撑体系,实施区域绿色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盘活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效应,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 区域差距分析法 核密度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检验
5
作者 孙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一结论经内生性分析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一结论经内生性分析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推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继而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生显著积极影响。门槛效应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效应会随着前沿技术差距缩小而逐步增强。异质性检验显示,就东部地区和高信息化地区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能够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前沿技术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武志军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有着丰富...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小康社会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