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许东海 卢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5,共6页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人口密度地区,金融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空演化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旺 曲雪娇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9,共11页
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全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域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有效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全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域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并采用基尼系数法和收敛模型探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空演化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缓慢上升,但整体水平较低。立足总体差异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不断下降,且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立足区域内差异而言,东部、中部与东北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区域内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则持续上升;立足区域间差异而言,东部-东北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间的差异波动上升,其余地区区域间差异均缓慢降低。全国层面及四大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均具备绝对和条件β收敛性,其中中部地区绝对β收敛速度最快,东部地区条件β收敛速度最快。城镇化率、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水平及技术创新水平均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空演化 CRITIC-熵权组合权重法 收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梁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5-65,共11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由异质性分析可知,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经济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 基于2012-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由异质性分析可知,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经济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近省域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4-65,共12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现代化经济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能否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基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英杰 陈艳华 林春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基于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入手尝试探讨绿色金融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且表现出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市场化... 基于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制造业服务化视角入手尝试探讨绿色金融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且表现出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特征。同时,受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调节效应的影响,绿色金融可提前跨越拐点,赋能制造业服务化。鉴于此,应有重点、分阶段及分区域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加强环境规制,助力绿色金融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中国式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 制造业服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文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4,共6页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作用机制模型以及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作用机制模型以及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以及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过数字经济的单门槛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应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以及打造差异化现代产业发展机制,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际经验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锡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6,共8页
“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擘画了宏伟的蓝图,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理应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目标,旨在发挥金融对我... “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擘画了宏伟的蓝图,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理应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目标,旨在发挥金融对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赋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金融体系结构失衡比较明显、尚未形成有助于实体企业融资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数字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基于合理性、广覆性、高效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五个维度,从优化现代金融结构体系、构建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赋能、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五个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产业体系 国际经验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检验
8
作者 孙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一结论经内生性分析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一结论经内生性分析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推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继而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生显著积极影响。门槛效应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效应会随着前沿技术差距缩小而逐步增强。异质性检验显示,就东部地区和高信息化地区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能够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前沿技术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中国式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 要素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路径与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8,共13页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与技术创新不断演进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成为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命题。本文利用2009—202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的多期DID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展开分析,实证研...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与技术创新不断演进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成为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命题。本文利用2009—2022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的多期DID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展开分析,实证研究科技金融政策如何在推动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剖析其背后的运作逻辑与机制。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可以显著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并且该效应在不同城市类型和区位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科技金融政策能够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扩散来加速产业升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资本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约束条件和关键突破 被引量:28
11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关键支撑。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的路径方向和方案选择、“现代化”的目标任...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关键支撑。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的路径方向和方案选择、“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时代要求,塑造产业内容多样广阔、产业结构系统相关、产业要素安全流动的产业经济系统。经过70余年的砥砺前行,中国规模庞大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生态、高速发展和广泛普惠的数字经济、市场广阔和潜力深厚的国内循环,以及党的全面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约束条件。要打破这些约束条件,必须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的攻坚战、构筑安全包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推进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 核心技术 产业融合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纪丽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 区域差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空间体系演变
13
作者 赵儒煜 肖茜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7,共12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该体系涵盖产业技术体系与产业空间体系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彼此依存、相互作用,并且在实践中实现了有机的整合。迄今为止,中国的产业空间体系演变呈现出,在构建机制上从制度约束逐步...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该体系涵盖产业技术体系与产业空间体系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彼此依存、相互作用,并且在实践中实现了有机的整合。迄今为止,中国的产业空间体系演变呈现出,在构建机制上从制度约束逐步向市场调整转变、在内在关联上从业间关联为主向业内关联为主转移、在空间形态上从线型关联向网络关联扩大、在体系构建上从“全国一盘棋”向“区域产业空间体系”倾斜的演变特征。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国式现代化对产业空间体系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产业空间体系调整将以主要经济区域构建各自区域产业体系的方式,以空间品质作为产业空间选择的核心要素,打造以城市为基本单元,以城市群为依托,城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型都市圈产业空间格局,并通过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区域政策的扶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空间体系 产业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研究
14
作者 曹玮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性方面切入,构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4—2023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熵权法与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采用区域差距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解析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得分整体较低,省域间差距显著。东部区域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最高,中部区域次之,西部区域最低。区域内差距是导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三大区域的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差距均呈现缩小特征。由此,应建立绿色现代化发展支撑体系,实施区域绿色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盘活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效应,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 区域差距分析法 核密度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秋梅 卢勇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5,158,共19页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政治化削弱了后发国家的自主性;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制度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平衡;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显得乏力。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为了谁”三大议题,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致力于增进中国人民的福祉并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在全球发展体系转型中发挥以下影响: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力量对比结构,推动全球发展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全球发展存量制度与增量制度的协同发展,推动全球发展制度的民主化进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发展观念的革新,增强全球南方国家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动性,巩固共同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和责任的共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发展体系 全球发展倡议 国际体系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林 黄懿翀 陈云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9,共1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I0002,共11页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质之新”;②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文经济学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面对现实的差异性社会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④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系统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⑤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文明贯通;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两山”理论;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证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共9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现代化探索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之中,是在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双重语境中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觉能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 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现代化探索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之中,是在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双重语境中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觉能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展现于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之中,是对西方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彻底批判与根本反思。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传播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中,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展示和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积极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指标体系构建
19
作者 洪丽 李珍 赵青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共14页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动态性、简洁性和代表性、可操作性五大基本原则。具体的指标体系包含社会公平、保障水平、可持续性与治理机制四个维度,13项二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根据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合成社会保障质量指数,衡量社会保障的发展质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这就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未来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和应受助人口统计口径,建立社会保障动态监测与评估调整机制,并以社会公平维度指标为核心导向,根据社会保障质量指数中的“短板”精准施策,逐步缩小城乡、群体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提升社会保障质量,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与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保障 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产业备份共同体构建:必要性与路径
20
作者 王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3,共10页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及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安全性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考量。然而,中国29个制造业大类90%集中在东部地区,产业备份严重不足。因此,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亟须加强产业备份,提速建立产业备份共同体,以提高产业安全和国...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及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安全性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考量。然而,中国29个制造业大类90%集中在东部地区,产业备份严重不足。因此,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亟须加强产业备份,提速建立产业备份共同体,以提高产业安全和国家整体安全。从备份产业的选择与识别、备份地区的调整与布局、备份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三维度的分析表明,可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推动在中西部地区备份关键产业并迅速形成产业备份共同体:一是基于数字安全以数据驱动为根基;二是基于务实落地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三是基于双向激励探索“双飞地”模式;四是基于制度保障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五是基于互利共享实现机制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备份 产业备份共同体 产业转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