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冬奥会遗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的基本内涵、作用机制和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康晓磊 缪律 +2 位作者 刘冬华 周铭扬 史国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下的丰厚遗产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认为,北京冬奥会场地设施条件现代化夯实了乡村体育发展基础,产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体育一体化,制度组织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下的丰厚遗产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认为,北京冬奥会场地设施条件现代化夯实了乡村体育发展基础,产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体育一体化,制度组织现代化促进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北京冬奥会遗产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的赋能机制主要包括创新驱动机制、融合共创机制、动态匹配机制和协同治理机制。然而北京冬奥会遗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面临冬奥会遗产赋能支撑体系不完善、基层对冬奥会遗产赋能认识不足、乡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体育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推进北京冬奥会遗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应构建冬奥会遗产赋能顶层设计,培育遗产赋能典型案例;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原则,加快遗产赋能转化应用;统筹规划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夯实乡村体育现代化根基;建立健全乡村体育组织,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遗产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新变实景——21世纪乡土文学与影视的现实指向
2
作者 古世仓 周倩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21世纪以来的乡土文学与影视呈现出一种回归、贴近、反哺现实的强烈导向。这一现实指向中包含着三重意蕴,其一是宏观性与实践性,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进程中,创作者将个人的自觉追求汇入书写时代文...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21世纪以来的乡土文学与影视呈现出一种回归、贴近、反哺现实的强烈导向。这一现实指向中包含着三重意蕴,其一是宏观性与实践性,在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进程中,创作者将个人的自觉追求汇入书写时代文学命题的主流,对乡土文明的现代化衍变进行在场性观照,树立国际视野中的中国乡村形象。其二是真实性与建设性,经由现实书写的边界拓展,实现叙事模式与策略的突破,发挥具有还原性与超前性的文学功能,追求贴近土壤的真实记录,同时提出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思考。其三是普泛性与延展性,借助影视、综艺等多媒介路径赋能,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展现乡村变革奋斗史与现代农村新形象,激活田园疗愈城市的精神慰藉效能,在全社会层面引发还乡、寻根的情感共鸣,使“新乡愁”在现代化社会中代际赓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叙事 乡土文学 乡土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非遗智库建设定位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苗慧 龙佩林 田祖国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4,94,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非遗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定位,并提出路径。必要性: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需要,全面推进强国建设需要,中国式话语体系构建需要。定位:协调两个文明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制定产业...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非遗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定位,并提出路径。必要性: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需要,全面推进强国建设需要,中国式话语体系构建需要。定位:协调两个文明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深化文化内涵阐释。路径:健全人才建设体系,支持协调发展;增加数据透明程度,提高群众信任;拓展经费筹措渠道,保障研究独立;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发挥阐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非遗 智库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理论透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孙晋海 丁俊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88,共10页
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内涵逻辑、实践样态、现实境况及实践进路。研究认为,晋江市体育竞赛表演... 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内涵逻辑、实践样态、现实境况及实践进路。研究认为,晋江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链、青岛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链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具备政策支持加大、消费需求升级、产业有效集聚、企业主体壮大的基础条件,面临“孤链”弊端、“弱链”问题、“韧性”不足和“断链”风险。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总体思路,以重点补链、推进优链、增强韧性、强化固链、要素保障为实施路径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链 现代化水平提升 理论透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历史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建华 钱俊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涵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 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涵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体育思想百年探索的传承与弘扬、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的延续与拓展3个方面;历史逻辑包括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体育强国4个阶段。基于此,提出实践逻辑: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升幸福指数;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发展,释放共富效应;注重体育文化创新传播,凝聚精神动力;助推体育生态绿色转型,构建共生关系;深入体育外交全球对话,推动治理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体育现代化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特征与发展路向
6
作者 卢从生 史兵 刘锋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1,共6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学校体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基本特征以...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学校体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基本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向。首先,本文从逻辑理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价值逻辑为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现代性,理论逻辑为马克思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呈现,实践逻辑为满足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迫切需求。其次,分析了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人民性、创新性以及育人性。最后,探讨了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路向。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构建“体教融合”创新共生体发展模式、发展中国特色化学校体育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国式学校体育 体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乡村建设:内在理路与转型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汪波 周其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驱动的数字乡村建设是迈向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切入,剖析中国数字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驱动的数字乡村建设是迈向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切入,剖析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机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在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城乡融合以及共同富裕等领域呈现出清晰的现代化理路。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需要坚持系统性思维,从并轨理念、激活动力、调适技术和警惕风险四个维度出发,即秉持任务型与发展型的理念导向、存量与增量制度的双向施策、场景应用迭代弥合多元鸿沟和技术异化与伦理失范的规避。通过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乡村 发展理念 场景迭代 风险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检验——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岳曦 蔡湘杰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理效能传导,并表现出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供给、城乡收入差距、地理区位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受金融集聚调节效应的影响,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越城镇化水平的门槛后,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会减弱。因此,应着力推进数智化建设,发挥数智化生产力效能,优化金融市场和统筹城乡发展,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不确定性挑战及应对策略
9
作者 李琛珞 樊炳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37,共8页
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传统体育现代化力图构建的确定性图景产生极大的冲击,但同时不确定性也成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重要视角。本文从现代化“不确定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出发,以现代化“共时性与历时性”为视角,梳理体育现... 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传统体育现代化力图构建的确定性图景产生极大的冲击,但同时不确定性也成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重要视角。本文从现代化“不确定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出发,以现代化“共时性与历时性”为视角,梳理体育现代化在过程、方式、结果、主体及环境等层面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挑战,表现为局部滞后与治理淆杂、技术危机与范式偏差、路径依赖与价值冲突、资源失调与利益失衡和先验时空与矛盾变化。由此提出应对策略,实现理论变革:从“分类诊断”到“整体把握”的认知取向,从“滞后性风险应对”到“不确定性导向革新”的范式转变,从“西方视野”到“本土话语”的研究转型,从“结构预设”到“本体复归”的理念革新,从“先验时空”到“时空重塑”的研究视角;助力实践转向:迈向优质均衡的体育现代化,引入动态适应的优化策略,高水平开放激活内生式发展源动力,发挥主体协同的聚合效应,构建韧性治理的体育治理体系。本研究旨在为体育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导向,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体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变革 实践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三个路向
10
作者 曾娅 任胜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积极探索内生发展路径,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创造动能;应深化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改革,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积蓄内能;应坚持数字化持续赋能,为中国式乡...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积极探索内生发展路径,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创造动能;应深化乡村学校在地化教育改革,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积蓄内能;应坚持数字化持续赋能,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增强势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 乡村教育现代化 数字化赋能 在地化 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逻辑、价值与策略
11
作者 胡超超 阳家鹏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价值,并提出策略。逻辑: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生态优先,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传承,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创新驱动,推动多元融合...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价值,并提出策略。逻辑: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生态优先,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传承,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创新驱动,推动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立足人民,契合人民的多样化需求。价值:凝聚民族团结力量,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进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多元文化基因,提振民族文化自信;驱动多元产业融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彰显个体多元需求,构筑健康精神家园。策略:可持续推进,开拓国际交流;生态先行,助力绿色传承;文化传承,促进教育推广;创新引领,赋能融合发展;以民为本,推进健康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和美乡村建设影响要素评价
12
作者 聂奇 杨雅茹 +4 位作者 马文洁 李烨彤 罗敏 韦杰 门媛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明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和美乡村建设状况,从“宜居”“宜业”“和美”3个维度,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梳理和美乡村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产业美、人才美、生态美、文化美、组织美5个一级指标及27个二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 为明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和美乡村建设状况,从“宜居”“宜业”“和美”3个维度,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梳理和美乡村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产业美、人才美、生态美、文化美、组织美5个一级指标及27个二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产业振兴(54.9%)>文化振兴(16.5%)>生态振兴(10.5%)>组织振兴(8.9%)=人才振兴(9.2%)。以广西7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和美乡村建设综合排名表现为凌云县>南丹县>上林县>凭祥市>容县>平桂区>大新县。提升农村宜居宜业水平,产业振兴是关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走多元融合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巩翰文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93-97,100,共6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但当前仍面临乡村建设有待深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待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基于此...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但当前仍面临乡村建设有待深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待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紧密逻辑联系,分析乡村振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与发展路径,并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探索共富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价值意蕴
14
作者 杨菁 张科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05-107,112,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广大乡村亟需走出一条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由脱贫走向振兴的伟大跨越。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现实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广大乡村亟需走出一条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由脱贫走向振兴的伟大跨越。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现实逻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会以基层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意蕴,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振兴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逻辑理路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进路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钰 张衡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85-188,共4页
文化作为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大力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当前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着主体、存续、发展等多重困境,要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现状进行分析,增强文化自信、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作为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大力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当前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着主体、存续、发展等多重困境,要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现状进行分析,增强文化自信、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破解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所引起的弊病,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文化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现实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治理的基础、逻辑进路与终极关怀
16
作者 刘亚玲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8,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乡风文明和乡村文明形态的重塑。作为乡村文化治理的基础性力量,价值观治理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它不仅体现了乡村善治目标与农民主体自觉的内在统一,而...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乡风文明和乡村文明形态的重塑。作为乡村文化治理的基础性力量,价值观治理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它不仅体现了乡村善治目标与农民主体自觉的内在统一,而且体现了善治手段与治理过程的一致性。乡村文化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内在的“文化黏合剂”,以产业治理、制度治理、空间治理以及公共文化活动治理等实践创新形式,渗透到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种具体行动之中,形成推动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整合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主体,中国乡村文化治理要以人为中心,以提升人的内生性文化质量为终极关怀,为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治理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线索、目标定位、实践路径
17
作者 王坦 李傲挺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中华体育精神生成的历史线索,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目标定位,并提出实践路径。中华体育精神生成历经救亡图存、兴体报国、富国强民、守正创新四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中华体育精神生成的历史线索,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目标定位,并提出实践路径。中华体育精神生成历经救亡图存、兴体报国、富国强民、守正创新四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目标定位:面向人民群众,扩大受众基础;兼顾区域协调,提升人民幸福;增强精神感召,激活社会效益;根植传统文化,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文化名片,推动走向世界。实践路径:优化制度设计,拓展传播渠道;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传播效能;坚定文化主体性,强化精神引领;加强体教融合,增强社会效益;注重和谐共生,拓展绿色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中华体育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历程与逻辑理路
18
作者 李龙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厘清体育强国建设逻辑对理解和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自觉坚定的道路,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体育事业的历史必然选择,体育强国建设逻辑蕴含在中国体... 厘清体育强国建设逻辑对理解和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经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自觉坚定的道路,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体育事业的历史必然选择,体育强国建设逻辑蕴含在中国体育发展历程中的内涵相继深化的体育报国、体育兴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现实逻辑是满足我国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经济逻辑是实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逻辑是融入中华体育文化,科技逻辑是以新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要系统地、辨证地认识以上5个逻辑层面的关系,这5个层面是“五位一体”的,并且是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体育强国 历史进程 逻辑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探析
19
作者 杨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30-133,共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当前乡村人才面临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问题,以及发展平台稀缺、发展环境欠佳、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人才归属感低等困境。为破解乡村人才振兴难题,需强化人才培育...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当前乡村人才面临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问题,以及发展平台稀缺、发展环境欠佳、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人才归属感低等困境。为破解乡村人才振兴难题,需强化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人才归属感与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路径探析
20
作者 郭婷婷 王金环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1期186-188,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挑战,该文从村民文化认同、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开拓了新模式、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文化 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