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袁可嘉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106,共6页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思想影响,同时又结合了40年代中国新诗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九叶诗人创作实践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在90...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思想影响,同时又结合了40年代中国新诗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九叶诗人创作实践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在9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袁可嘉本人则称之为"中国式现代主义",并从思想倾向和诗艺两方面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一突破为我们寻找到一个研究的出发点,即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借鉴了哪些西方话语,同时又进行了哪些中国化的探索,进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 西方语境 吸收与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叶”诗人:中国式现代主义诗艺探求
2
作者 张岩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38-42,共5页
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诗艺的某些成功经验以深刻地反映民族生活表现现实主题,至今仍是新诗努力的方向之一。40年代“九叶”诗人曾从反映对象、表达方式、意象艺术与语言技法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了这类诗的艺术形式问题。他们虽未现实地达到目... 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诗艺的某些成功经验以深刻地反映民族生活表现现实主题,至今仍是新诗努力的方向之一。40年代“九叶”诗人曾从反映对象、表达方式、意象艺术与语言技法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了这类诗的艺术形式问题。他们虽未现实地达到目的,但理论探求值得进一步讨论写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主义 反映对象 表达方式 意象艺术 语言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一种“他者”的镜像——评吕周聚《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
3
作者 刘勇 张悦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59,共4页
近些年来学界对于中国新文学发生的世界路径探源,基本是围绕着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展开的,而吕周聚的《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一书另辟蹊径,以“美国”为视角重审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轨迹,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民... 近些年来学界对于中国新文学发生的世界路径探源,基本是围绕着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展开的,而吕周聚的《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一书另辟蹊径,以“美国”为视角重审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轨迹,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民主、自由等观念与中国新文学的重要联系,而且还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个文体为例剖析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美国因素,重构了五四新文学发生与发展的跨文化场域。这既是对中国新文学发生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主体性建构的重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周聚 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 跨文化研究 中国式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