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3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结构和新秩序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建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2,共10页
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是政府如何治理资本逻辑与劳动者价值创造规律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质性内涵就是协调和处理好国家公共事务治理能力、劳动创造价值伟力与资本... 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是政府如何治理资本逻辑与劳动者价值创造规律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质性内涵就是协调和处理好国家公共事务治理能力、劳动创造价值伟力与资本激活市场活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三力组合”充分激活,构成新结构,形成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贯穿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全过程、全要素和全方位的根本遵循和基本原则,也是建构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新结构和新秩序的根本遵循和基本原则。为了确保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拥有新秩序、取得新进展,必须有科学的制度设计与政治基础、合理的结构安排与力量输出、优质的资源配置与要素激活、科学的精神智慧与文化支撑、强劲的动力源泉与动能供给、有利的外在条件与善治环境,这样才能确保高效的治理组织与社会运行始终处于善治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 新结构 新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作者 邢广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7,共14页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党的边疆治理领导制度体系,推进边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效的边疆治理法律体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为制度性安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边疆治理制度体系,把我国边疆治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实际效能,从而实现边疆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
3
作者 陈劲 吴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2,230,231,共12页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践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支撑。基于科技创新治理的内涵与本质,可深入分析其核心特征及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背景,剖析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践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支撑。基于科技创新治理的内涵与本质,可深入分析其核心特征及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背景,剖析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关键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价值导向;构建以创新资源统筹和多元主体协同为核心的组织模式;通过动态适配治理体系与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智慧治理能力;通过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最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实践逻辑应包括理论强化、主体培育、范式转变、组织重塑与持续变革五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
4
作者 邓力平 吴心妮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携手共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这既为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国际背景,也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携手共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这既为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国际背景,也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提供了分析角度。文章基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表现形式与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之深刻内涵,分析这一新格局新变化对国际税收关系的可能影响,探寻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的当前任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税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秋梅 卢勇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5,158,共19页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政治化削弱了后发国家的自主性;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制度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平衡;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显得乏力。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为了谁”三大议题,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致力于增进中国人民的福祉并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在全球发展体系转型中发挥以下影响: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力量对比结构,推动全球发展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全球发展存量制度与增量制度的协同发展,推动全球发展制度的民主化进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发展观念的革新,增强全球南方国家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动性,巩固共同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和责任的共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发展体系 全球发展倡议 国际体系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维度与科学体系
6
作者 余少祥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0,共10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专门部署,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它立足于“两个结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专门部署,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它立足于“两个结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其治理重心在基层,治理目标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实现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城市社区、乡村为着力点和方向,综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 理论维度 科学体系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治理理论的完善而走向成熟;历史层面,国家治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鲜明线索,两者之间存在同频共振的紧密关系;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接续发展要求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固本赋能。对两者内在逻辑关联的探究有助于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I0002,共11页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质之新”;②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文经济学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面对现实的差异性社会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④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系统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⑤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文明贯通;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两山”理论;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制度、机制与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大才 王国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基础,也体现着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情境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差距,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基础,也体现着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情境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差距,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从制度、机制和能力三个维度加以考量。制度是现代国家运行和发展的规则和秩序基础,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制度现代化需要完善基础型制度、拓展框架型制度和强化规则型制度。制度的有效运转需要机制勾连衔接,即以机制激活、连接、协同和维持各项制度的运行。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需要优化程序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深化协商机制。健全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基层组织和治理主体拥有强大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即提升多重面向的响应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治理 现代化 制度 机制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及其实现进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教育德治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在扎实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法治治理作保障。但目前存在着教育治理制度体系亟待完善、教育依法治理实践不够充分、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法治化体制机制尚有待健全和教育法治氛围仍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制度供给、规范主体行为、强化多主体协同、营造法治氛围等手段予以解决,加速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治理 现代化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证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共9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现代化探索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之中,是在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双重语境中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觉能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 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现代化探索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之中,是在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双重语境中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觉能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展现于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之中,是对西方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彻底批判与根本反思。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传播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中,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展示和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积极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指标体系构建
12
作者 洪丽 李珍 赵青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共14页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动态性、简洁性和代表性、可操作性五大基本原则。具体的指标体系包含社会公平、保障水平、可持续性与治理机制四个维度,13项二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根据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合成社会保障质量指数,衡量社会保障的发展质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这就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未来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和应受助人口统计口径,建立社会保障动态监测与评估调整机制,并以社会公平维度指标为核心导向,根据社会保障质量指数中的“短板”精准施策,逐步缩小城乡、群体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提升社会保障质量,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与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保障 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环境审计与绿色治理:理论框架与作用机理
13
作者 崔永梅 马晓红 +1 位作者 张立民 张雨阁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7,共9页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绿色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有必要识别和讨论不同业务类型的环境审计作用于绿色治理的理论逻辑和机理。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围绕环境审计业务分类视角,厘清了政府绿色管理与环境审计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政府主...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绿色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有必要识别和讨论不同业务类型的环境审计作用于绿色治理的理论逻辑和机理。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围绕环境审计业务分类视角,厘清了政府绿色管理与环境审计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政府主导的绿色治理为切入点,明确了政府环境审计服务于绿色治理的本质逻辑。进一步地,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为切入点,探讨了环境政策跟踪、环境保护责任、环境财政资金和环境投资项目四类审计作用于绿色治理的内在机理,分析了不同环境审计业务发挥监督保障功能过程中的特性和共性,构建了政府环境审计服务绿色治理的机理框架,以期为政府环境审计助推绿色治理提供理论经验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政府环境审计 绿色治理 理论逻辑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文明视野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的制度演进、价值机理与实现路径
14
作者 谭羚雁 张小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在“治国理政观”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治理文明”概念范式以“制度—文化”的解释框架为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制度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警务现代化历经安全保卫、专业化建设、社区化服务和系统性重塑的逻辑演进... 在“治国理政观”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治理文明”概念范式以“制度—文化”的解释框架为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制度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警务现代化历经安全保卫、专业化建设、社区化服务和系统性重塑的逻辑演进;文化理论维度,警务制度体系演进是对中华文化精髓的反映和固化,体现出政治统一性、人民民主性和基层基础性的价值机理内涵。新发展阶段,基于“技术—体制—机制—文化”四个进路的中国式警务现代化实现路径包括:良性规划警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案、以大数据牵引与法治化定规推进新警务管理体系建设、以“整体智治”理念优化一体化警务协作机制、以文化资源丰富“枫桥经验”新内涵并开创共建共治共享警务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文明 中国式警务现代化 制度演进 价值机理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逻辑、任务与路径
15
作者 梁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此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以“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的逻辑展开,集概念勾连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的自主逻辑、法治实践的治理逻辑于一体,本质上是制度之治、中国之治。当前正分...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此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以“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的逻辑展开,集概念勾连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的自主逻辑、法治实践的治理逻辑于一体,本质上是制度之治、中国之治。当前正分为“两步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时代任务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坚定基石,实现路径包括将牢固坚持和切实落实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以推进和深化制度创新确保治理资源供给,以制度执行为关键提升治理效能,在发扬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合作共治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国家治理 全面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以日本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为参照
16
作者 刘自强 廖乐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自16世纪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以来,几乎所有国家兴衰都与世界体系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加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日本经济异军突起。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国对日本进行打压和遏制,日本在泡沫经济... 自16世纪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以来,几乎所有国家兴衰都与世界体系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加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日本经济异军突起。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国对日本进行打压和遏制,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深陷“失去的二十年”。从中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关系来说,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衰败主要表现为从东亚“华夷体系”的“中心”沦为世界体系的“边缘”。近年来,在中国从“半边缘区”向“中心区”迈进的过程中,频繁遭遇美西方的打压与遏制。研究、借鉴日本应对世界体系挑战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制定正确的国内、国际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 日本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边缘区 半边缘区 中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17
作者 王牧华 罗丽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8,共8页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知识生产的逻辑,其构建遵循“问题意识与现象挖掘—概念创生与范畴勾勒—方法选... 在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知识生产的逻辑,其构建遵循“问题意识与现象挖掘—概念创生与范畴勾勒—方法选择与路径探索”的基本理路。首先,明确课程问题与现象作为构建起点;其次,提出课程论学科体系的概念以实践问题为根本面向、以社会变革与政策引领为基本导向,课程论学术体系的概念创生注重独立性、前瞻性、规范性,课程论话语体系的概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化西方文化概念,据此勾勒基本范畴;最后,从变革知识生产模式、倡导学术对话互鉴和促进文化自觉自信三个层面探索中国课程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课程论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进式增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实践进路
18
作者 刘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9,共12页
制度体系建设是生态治理的运转基石,亦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以“共进式增能”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协同性、主体共生性和效能转化性三维架构,打破传统治理边界,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探索以制度创新和... 制度体系建设是生态治理的运转基石,亦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以“共进式增能”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协同性、主体共生性和效能转化性三维架构,打破传统治理边界,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探索以制度创新和多元主体协同提升生态治理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治理体系嵌套不足与政策效能递减、主体失衡与制度协同困境、能力短板与跨区域体制缺位等问题仍制约着生态治理改革深化,亟须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治理体系从“高位推动”向“共进式增能”转型。这一转型突破了单一主体发力的局限,为破解生态治理深层矛盾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以制度增能促进“有效制度”与“有为政府”的动态适配、以主体共治强化“善制”与“善治”的有机联动、以范式跃进实现“机械管控”向“有机协同”的韧性建构。实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共进式增能,应树立生态治理现代化理念、激活制度潜力、优化制度衔接、确保执行有力,具体路径包括理念重塑以锚定生态治理现代化方向、供给改革以激活基础性制度生产力、制度衔接以提升协调性制度适配性、执行有力以释放根本性制度整体效能,以期切实提高协同增长能力和制度协同运行效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进式增能 生态文明 生态治理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治理: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以五年规划为视角的分析
19
作者 彭斌 庞欣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8,共11页
目标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党运用国家领导权,带领人民自主确立和统筹规划国家发展的目标体系,也是在有效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的治理模式、路径和行为。当代中国主要采取五年规划的方式推动实... 目标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党运用国家领导权,带领人民自主确立和统筹规划国家发展的目标体系,也是在有效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的治理模式、路径和行为。当代中国主要采取五年规划的方式推动实施目标治理,并在五年规划的制度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实现了治理模式从行政主导的目标管理向互动协同的目标治理转型。当代中国目标治理体系取得优良绩效的关键在于,中国拥有集中统一的政党领导体制、协调衔接的国家制度体系和高效协同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具备强大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能够统筹实施共识型决策、系统性执行、全周期评估、多元化监督和动态化调适。这就使中国能够将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信息、资源等各方面要素有机统合,自主确立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系,通过接续实施五年规划,以有效的过程治理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在累进式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治理 国家领导权 政党领导体制 统筹规划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20
作者 张贤明 张旭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民主实践的优秀成果,不断疏通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结构性梗阻,拓展制度体系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功用,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新问题。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要素。需要统筹推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协同衔接,科学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结构关系,整体推进民主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相结合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的前提下,健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同时以问题为导向选择重点推进路径,既要面向国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大问题”和“小问题”的共同解决中提升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制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