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及其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作顶
刘海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也赋予了中国式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中国式慈善文化的现代化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
中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也赋予了中国式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中国式慈善文化的现代化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走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的现代化慈善文化。中国式慈善文化必须走出国门,才能向世界展现中国式慈善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及共享理念。目前,中国式慈善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传播主体、传播途径单一等缺陷,所以应从扩宽传播主体、创新传播路径等方式做好中国式慈善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慈善
文化
国际传播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家在场的慈善事业:经验局限与转型进路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96,共7页
在中国,慈善事业从来就是国家的事业。作为"中国式慈善"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质,国家在场所蕴含的力量和权威渗透在慈善组织的萌芽、生长和发育之中,塑造着慈善事业的组织生态和总体性格,也制约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转型路径。...
在中国,慈善事业从来就是国家的事业。作为"中国式慈善"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质,国家在场所蕴含的力量和权威渗透在慈善组织的萌芽、生长和发育之中,塑造着慈善事业的组织生态和总体性格,也制约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转型路径。在历史脉络中思考慈善转型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慈善事业的国家在场"是一种贯通古今的历史传统。它使慈善组织生态显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亦使慈善发展模式隐藏着不可调和的深层悖论,即对行政权威性的依附和对组织自主性的寻求。国家在场的经验命题决定了破解"中国式慈善"困局并非去行政化那样简单,相反,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在场的经验优势,从根本上破除"官民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超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的体制藩篱,建构国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大慈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中国式慈善
认同危机
转型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及其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作顶
刘海江
机构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聊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聊城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校外语教育中的学生文化能力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CWZJ10)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慈善组织自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CFXJ08)的研究成果。
文摘
中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也赋予了中国式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中国式慈善文化的现代化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慈善文化、是走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的现代化慈善文化。中国式慈善文化必须走出国门,才能向世界展现中国式慈善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及共享理念。目前,中国式慈善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传播主体、传播途径单一等缺陷,所以应从扩宽传播主体、创新传播路径等方式做好中国式慈善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
关键词
中国式慈善
文化
国际传播
现代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家在场的慈善事业:经验局限与转型进路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威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9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公信力危机背景下官办慈善组织的社会认同重构研究"(14CSH04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和推进路径研究"(12&ZD06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中国,慈善事业从来就是国家的事业。作为"中国式慈善"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质,国家在场所蕴含的力量和权威渗透在慈善组织的萌芽、生长和发育之中,塑造着慈善事业的组织生态和总体性格,也制约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转型路径。在历史脉络中思考慈善转型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慈善事业的国家在场"是一种贯通古今的历史传统。它使慈善组织生态显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亦使慈善发展模式隐藏着不可调和的深层悖论,即对行政权威性的依附和对组织自主性的寻求。国家在场的经验命题决定了破解"中国式慈善"困局并非去行政化那样简单,相反,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在场的经验优势,从根本上破除"官民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超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的体制藩篱,建构国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大慈善格局。
关键词
国家在场
中国式慈善
认同危机
转型进路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及其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孙作顶
刘海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家在场的慈善事业:经验局限与转型进路
刘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