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测度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卜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6,共5页
文章立足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 文章立足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现持续攀升趋势,且表现出显著空间分化趋向,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较低。城镇化率、人力资本、涉农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补贴、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主成分分析法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行动机制与责任体制——基于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多案例考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贾海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3,共11页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支撑,乡村振兴亦丰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内涵,田园综合体则见微知著地反映出经验性做法。基于首批4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多案例研究,从责任、内容、路径、目标、保障五维度搭建...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支撑,乡村振兴亦丰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内涵,田园综合体则见微知著地反映出经验性做法。基于首批4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多案例研究,从责任、内容、路径、目标、保障五维度搭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彰显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性效应,构建起多元共参、多方共建、权责共担、利益共享、资产共管的行动机制,实现建设投资“多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向“重基础、重产效”,资金使用“多形式、多通道”,收益分享“众参与、众分享”以及管理运营“固资产、强集体”。在未来实践中,还需重塑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体制,即确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地位、明确政府“服务者”定位、站稳村民“主人翁”位置、补足社会组织“中间者”力量以及摆正社会资本“共享者”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村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田园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演进逻辑和创新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樊晓燕 蒋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市场性和社区性,农民共同富裕强调发展性和共享性两个维度的目标,二者在基本原则的人民性、实现途径的互助性和目标指向的全面性上相契合,这是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理论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市场性和社区性,农民共同富裕强调发展性和共享性两个维度的目标,二者在基本原则的人民性、实现途径的互助性和目标指向的全面性上相契合,这是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理论发展、实践探索和现实需求是揭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内在逻辑演进的三个方面:理论逻辑是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理论创新;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现实逻辑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意义。由此从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的整体视角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战略作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民共同富裕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新宇 蔡碧凡 周嘉韵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3-258,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了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在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获取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提升农村治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创新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盘活农村空间资源、推动农业与文旅相融合、实现农民可持续生计,促进农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因此,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价值,高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农村治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径山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建明 夏鑫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7,共11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赋能。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赋能。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超过门槛值后,其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边际效应明显增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集聚优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而且能够破除资源流通梗阻,畅通要素循环渠道,助力周边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于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其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强;相较于非资源型地区,其影响在资源型地区更强。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地应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结合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业生产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内蕴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雨萌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8,共6页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我国共同富裕的内在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愿景,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富民”等思想,发展于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我国共同富裕的内在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愿景,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富民”等思想,发展于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习近平关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是深刻回答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地位、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特点、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保障条件。习近平关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农”理论,为我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重要论述 “三农”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赜 被引量:1
8
作者 沙占华 马佳欣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也面临诸多制约条件,如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短板,农村人才供给短缺,...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也面临诸多制约条件,如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短板,农村人才供给短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致富引领能力不强等。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夯实共同富裕的农业现代化基础,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以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致富引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劳动力回流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9
作者 张超 张克一 +1 位作者 郑宇 敬珠玛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振农村经济,已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考察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振农村经济,已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考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显著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同时,在经过内生性探讨和稳健性考察后发现,这一结论具有较好稳健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在南方地区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驱动作用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说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在正向赋能本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同时,推进毗邻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劳动力回流 高质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10
作者 张明皓 赵子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9,共17页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能级革命”,通过乡村产业变革驱动、创新精神引领、绿色生产力转化、价值共创共享以及制度优化调适等途径,实现了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性维度的深层耦合...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能级革命”,通过乡村产业变革驱动、创新精神引领、绿色生产力转化、价值共创共享以及制度优化调适等途径,实现了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性维度的深层耦合,构成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力量。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仍面临来自传统生产力条件、文化观念、生态基础、分配机制和制度设置等方面的现实阻碍,亟待以新质生产力的点状扩散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力有机更新,健全以新质人才理念为内核的农民综合素养培育体系,强化新质生产力与乡村生态产业多链贯通融合,完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性发展体系,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就业结构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11
作者 王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就业结构在新质生产力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传导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赋能农民农...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就业结构在新质生产力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传导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就业结构在新质生产力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着力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推动省际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就业结构 高质量发展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12
作者 侯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7-82,共6页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东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探究
13
作者 黎梦雨 宁乐融 《现代农机》 2024年第2期43-46,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解决了绝对贫困,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任务仍然艰巨...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解决了绝对贫困,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任务仍然艰巨,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及农村规模性返贫等挑战,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实现路径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破除发展不平衡困境;二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防范农民规模性返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民 农村 共同富裕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14
作者 彭慧慧 宋双义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者内涵丰富、关系紧密。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最关...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者内涵丰富、关系紧密。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最关键和艰难的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助于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加快农民农村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必须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农村农业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师方媛 何睦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4,共8页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治理方式变革三方面赋能,缩小农村内部发展差距,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数字技术技...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治理方式变革三方面赋能,缩小农村内部发展差距,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数字技术技能要求与村民数字素养不足的冲突、数实融合与乡村数字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冲突、要素下沉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冲突以及治理工具智能化与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不足的冲突,导致数字经济对乡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也必然要从培育数字人才、健全数字乡村资源整合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着手,打通数字经济赋能堵点,为扎实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数字人才 农村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梦飞 叶清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3,共6页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用于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路径。应探索多样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速,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远 韩广富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81,共13页
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赋能、就业带动、要素流动、生态富民等内在机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中伴随着劳动者技... 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赋能、就业带动、要素流动、生态富民等内在机理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中伴随着劳动者技能供需不匹配问题逐步凸显、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中可能会加剧农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数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共享资源要素不均衡、信息泛滥与便捷化的传播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需要加快提升新型劳动者职业技能,壮大农民走向共富的主体力量、扩大技术应用的创新供给范围,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动力、注重完善数字化共建共享机制,增强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构建精神文明引领示范机制,筑牢农民精神富裕的思想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民共同富裕 劳动者技能 数智经济 农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0,共6页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劳动力迁移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人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效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林 丁晓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92,共16页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农民增收渠道少和持续性差等现实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乡村产业振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使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FGLS和PCSE回归...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农民增收渠道少和持续性差等现实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乡村产业振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使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FGLS和PCSE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农民三大收入差距缩小兼得的共同富裕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大于对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乡村产业振兴高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缩小三大收入差距,即可实现富裕效应和共同效应;在乡村产业振兴低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仅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可支配收入增长 三大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创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共同富裕 被引量:8
20
作者 尹栾玉 张驰 肖双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1-55,共5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创新能正向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且该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创新能正向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且该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创新能够通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间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及欠发达地区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创新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农民共同富裕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