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志庆 陈灿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共3页
立足于中国国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古典农业现代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的四个方面,即系统的开放性、动力的内生性、人民的主体性以及生态的和谐性。并对应提出中国式... 立足于中国国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古典农业现代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的四个方面,即系统的开放性、动力的内生性、人民的主体性以及生态的和谐性。并对应提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坚持技术创新、良性循环、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实践路径。以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系统 生态农业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社集体再造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根本是实现农民组织化,村社集体构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组织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农业国家主要存在小农户与大生产以及小农户与大市场两种不同的矛盾,我国小农户的主体是种植粮食作物...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根本是实现农民组织化,村社集体构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组织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农业国家主要存在小农户与大生产以及小农户与大市场两种不同的矛盾,我国小农户的主体是种植粮食作物的粮农,主要面临与大生产的矛盾。我国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时就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调发挥村社集体的组织作用,但当前日益弱化的村社集体把小农户组织起来非常困难。地方政府探索出了“整合土地经营权”的做法,通过赋权再造了村社集体,破解了农民组织化困境,提高了小农农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集体土地制度构成农民组织化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克服小农户与大生产的矛盾,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基层组织很难将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大生产。基于此,我国有望探索出小农农业基础上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该道路区别于学界提出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道路,具有兼顾农民问题与农业问题的制度功能,体现了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村社集体 小农农业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适老型农业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娟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建设适老型农业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既有研究主要将小农户视为专职商品生产者或专业生产者,对小农户的老龄化特点重视不足。适老型农业概念可深化对小农农业的认识,...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建设适老型农业成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既有研究主要将小农户视为专职商品生产者或专业生产者,对小农户的老龄化特点重视不足。适老型农业概念可深化对小农农业的认识,强调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小农农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路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老龄农民日益成为小农户的主体,探索出低成本养老模式、低劳动力成本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有利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国家财政投资增加和集体农业制度,为发展老人农业提供了可能性,推动老人农业与现代农业衔接。针对老人农业面临的困境,要从坚持适老化导向、保障老龄农民经营权和赋能村社组织三个层面提出发展适老型农业的思路。区别于规模农业和以日韩为代表的小农农业,适老型农业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相适应,且避免了对高财政补贴和高农产品价格的依赖,探索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型农业 小农户 农村老龄化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未来农业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倪国华 王政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农业门类之间以及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趋同。独特的制度优势允许中国为实现上述趋同提前做好宏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农业门类之间以及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趋同。独特的制度优势允许中国为实现上述趋同提前做好宏观战略规划并不断推动微观布局向着上述趋同逼近,但是需要提前明确未来的均衡状态。从中国自身的特征出发,定量测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要素在不同农业门类之间以及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流动潜能,量化估算未来农业发展的均衡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高质量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双轮同步,同时合理引导资本和技术要素进入农业以补缺劳动力要素流出后的生产力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农业发展 均衡状态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历史经纬、发展主线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熊凤水 童政杰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遵循与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漫长而曲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为理论指...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遵循与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漫长而曲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大国小农”为现实基础,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的发展主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应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市场激励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嵌入中,实现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引导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市场激励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内涵、运行逻辑与实现路径
6
作者 冯晨静 梅静龙 闻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1,共2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满足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对应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转型和升级进程,将惠及中国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需要我们从制度演变、技术创新、市场转变等多个...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满足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对应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转型和升级进程,将惠及中国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需要我们从制度演变、技术创新、市场转变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谋划与衡量,再从农业绿色转型、组织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维度着手,让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强国内涵解析与实现路径研究
7
作者 张静 孙继芳 冯晨静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4,共3页
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强国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文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与农业强国关系的基础上,深刻... 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强国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文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与农业强国关系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农业强国的内涵,并探索将我国建设成农业强国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的中介视角
8
作者 邵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均属于人工智能作用于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省份显著,在其他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省份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多措并举营造人工智能发展新生态、双管齐下擘画中国式农业产业链发展新蓝图的政策建议,希冀为促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农村三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析
9
作者 王前军 韩宝娟 《乡村论丛》 2025年第2期3-11,共9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审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的价值意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审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的价值意蕴;系统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科技融合度不深、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不够、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度不足、乡村“三治”协同度不高的四大现实困境。从新质生产力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数字化建设擘画农村发展新蓝图、科学化培育塑造农民发展新面貌、党建引领治理发展新格局等方面进行前瞻思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局谋划,系统提升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效能,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治理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明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6,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农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而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一体化统筹,需以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农村社会新业态的积极培养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充分培育,重塑生产流程并升级生产力架构。强调先进要素、科技要素的充分嵌...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农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而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一体化统筹,需以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农村社会新业态的积极培养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充分培育,重塑生产流程并升级生产力架构。强调先进要素、科技要素的充分嵌入与全面使用,着力于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和平台工具等重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科学资源配置体系和农民充分性多元化就业为基本表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就必须促进农业基要性变革、加快数智农业发展、加强种源开发与良种培育、促进农业功能突破性转变和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系统性培育,实现传统“生产农业”向高质态“生命农业”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新质生产力 生命农业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洋 王福兴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通过数据要素嵌入重塑生产关系、绿色技术融入打造生态网络、人口红利跃迁夯实人才基底、产业形态颠覆重构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仍需注意,在“大国小农”国情技术困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传导、城乡要素流动制度障碍、农业产业边界融汇阻滞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面临科技创新的动力缺陷、“新介质”劳动资料的配置短板、“高素质”劳动者的结构失衡、“新料质”劳动对象的拓展受限等多重问题。对此,以“创新链”“智慧链”“人才链”“产业链”为切入点,提出种源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推广并举、现代装备升级与基础设施完善协同、专项人才回流与新型主体培育并重、传统业态升级与未来农业布局同抓的建议,以期加速推动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数据要素 种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统计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庞智强 蔡雪玲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4,共15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其进程与实现程度的统计监测十分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逻辑,划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深入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其进程与实现程度的统计监测十分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逻辑,划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深入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统计内涵,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级三类一体化”监测体系,并实证分析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进程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实现进程加快,但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格局、梯次推进规律与分级演进特征,东部绝大部分省份已实现农业农村初步现代化,进入基本现代化发展阶段,而西部地区仍落后于初步现代化发展水平;样本期间省域发展速度各异,东部快速增长,西部稳中有升;农业农村发展导向不均,呈重建设轻经营特征。中国应补足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劣势,提升基础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强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加强东西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计监测 中国式现代化 初步现代化 基本现代化 全面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乔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地区&...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分布格局。数字经济深入渗透可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深化科技进步程度,持续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普惠金融 科技进步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绍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新的理论自觉,深刻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丰富表达。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现代建构以及“两个和解”的协调发展,映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超越,又在构造“整体性文明”、超越“资本中心论”、打破“西方一元论”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旨趣。在新征程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的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三题:文明特质、目标定位与本质要求
15
作者 梁海娜 王乐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政党制度、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以及路径选择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党的领导、农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和绿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鲜明的文明特质,而“...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政党制度、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以及路径选择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党的领导、农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和绿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鲜明的文明特质,而“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则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凸显农民主体、推进共同富裕、创新农业科技、锚定绿色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国式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文明特质 目标定位 本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16
作者 潘鹤思 金菊 王俊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力量,区别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要素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本文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力量,区别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要素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本文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升有显著驱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是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传导渠道;门槛效应分析表明,在数字经济水平高于双门槛、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单门槛、人力资本水平处于中间门槛值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土地高转流转组和丘陵过渡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农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困境与应对
17
作者 刘孟莉 符少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共3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的关键要素。在数字经济下,通过引入数字技术、智能农机等新的生产要素,发展智慧驱动的数字农业,及早布局农业新兴、高端产业,积极培育农业新...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的关键要素。在数字经济下,通过引入数字技术、智能农机等新的生产要素,发展智慧驱动的数字农业,及早布局农业新兴、高端产业,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完善农业产业带富共富机制,从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农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赋能价值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和具体进路
18
作者 汤鹏主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我们已经持续进行了百年探索。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梳理现代化和中... 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我们已经持续进行了百年探索。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梳理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界定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推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和进步事业,其基本特征包括农业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物质文明和农村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而非农业“侵略”道路。文章认为要从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方面深刻把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提出着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农业治理现代化具体进路;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等农业生产现代化具体进路;更新管理理念、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农业管理现代化具体进路;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与手段等农业服务现代化具体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19
作者 王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6,共3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目前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20
作者 郝欣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3,共2页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农民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层党组织引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综合竞争力、科技水平、人才...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农民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层党组织引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提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综合竞争力、科技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提出从产业、科技、人才、治理等四个方面筑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内涵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