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历史经纬、发展主线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凤水 童政杰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遵循与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漫长而曲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为理论指...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遵循与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漫长而曲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大国小农”为现实基础,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的发展主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应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市场激励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嵌入中,实现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引导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市场激励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志庆 陈灿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共3页
立足于中国国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古典农业现代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的四个方面,即系统的开放性、动力的内生性、人民的主体性以及生态的和谐性。并对应提出中国式... 立足于中国国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古典农业现代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的四个方面,即系统的开放性、动力的内生性、人民的主体性以及生态的和谐性。并对应提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坚持技术创新、良性循环、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实践路径。以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系统 生态农业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三题:文明特质、目标定位与本质要求
3
作者 梁海娜 王乐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政党制度、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以及路径选择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党的领导、农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和绿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鲜明的文明特质,而“...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政党制度、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以及路径选择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党的领导、农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和绿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鲜明的文明特质,而“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则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凸显农民主体、推进共同富裕、创新农业科技、锚定绿色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国式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文明特质 目标定位 本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4
作者 潘鹤思 金菊 王俊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力量,区别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要素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本文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力量,区别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要素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本文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升有显著驱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是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传导渠道;门槛效应分析表明,在数字经济水平高于双门槛、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单门槛、人力资本水平处于中间门槛值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土地高转流转组和丘陵过渡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农村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和具体进路
5
作者 汤鹏主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我们已经持续进行了百年探索。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梳理现代化和中... 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我们已经持续进行了百年探索。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梳理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上,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界定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推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和进步事业,其基本特征包括农业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物质文明和农村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而非农业“侵略”道路。文章认为要从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方面深刻把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提出着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农业治理现代化具体进路;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等农业生产现代化具体进路;更新管理理念、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农业管理现代化具体进路;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与手段等农业服务现代化具体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农业思想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价值
6
作者 王慧英 石建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78-81,共4页
该文通过对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核心意蕴的界定与分析,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融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核心内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本主义思想;协调农工商发展与国际市场竞争关系;大力提升农... 该文通过对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核心意蕴的界定与分析,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融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核心内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本主义思想;协调农工商发展与国际市场竞争关系;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和推广农业科技;农业与政治关系的思想;农业与法制关系的思想;农业生态文明思想等。在定性研究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旨在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农业思想 核心意蕴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凤超 朱海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9,205,共14页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演进的必然要求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必然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社会阶段的最新表现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演进的必然要求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必然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社会阶段的最新表现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产物;从历史逻辑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相适应;从实践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分别在价值旨归、生态机制、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上契合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结构优化、供给优质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大国强农、农强民富的最终发展目标的科学内涵。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打造共创共享的新农业产业融合价值链、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农村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建立与时俱进的新农人全面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产业融合价值链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覃朝晖 王镕菲 余思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2,共7页
深入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运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 深入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运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机制分析显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中存在逆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数字普惠金融 要素市场扭曲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畜牧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平 梁伟岸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3-196,共4页
畜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已成为扎实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畜牧产业集聚可释放产业规模效应,助力畜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激发要素共享效应,赋能畜牧经济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已成为扎实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畜牧产业集聚可释放产业规模效应,助力畜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激发要素共享效应,赋能畜牧经济发展扩容升级,引发内部竞争效应,促进畜牧产品质量提档增值。从动力机制方面来看,土地财政双维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以及畜牧产品消费需求增加共同构成畜牧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从实现路径来看,应从打造区域畜牧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发挥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畜牧产业集聚服务机制着手,稳步推动畜牧产业集聚发展,切实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畜牧产业 集聚发展 产业规模效应 要素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二威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5,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发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发展困境,表现为:农业现代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发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发展困境,表现为:农业现代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农业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不符合现代市场发展要求等问题。据此,要找准症结所在,靶向发力,从顶层引领、内在动力和外部驱动三方面着手,完善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培育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构建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享机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朝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1,共3页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凝视:现实图景与未来路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德莉 蒋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6,共13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再到拓展的发展历程,2013—2024年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研究成果丰硕。借助Citespace 6.2.R4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年度发文呈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2022年之后,研究成果呈...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再到拓展的发展历程,2013—2024年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研究成果丰硕。借助Citespace 6.2.R4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年度发文呈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2022年之后,研究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研究以个人为主,缺乏团队合作,研究机构集中于高等院校,整体分布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对乡村振兴、农业强国、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城镇化等方面的探讨。近年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研究在目标定位、评价测度、协调发展、区域差异等方面得到延续和深化;研究主题从宽泛走向聚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破解农村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农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农民收入与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与全球农业治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CITESPACE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小农户组织化: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梁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6,共10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以小农户组织化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再造村社集体进而发挥其治理功能,对于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具有重要价值。以鄂中S县的土地“按户连片”为研究案例,探讨村社集体再造与小农户组织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为应对小农...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以小农户组织化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再造村社集体进而发挥其治理功能,对于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具有重要价值。以鄂中S县的土地“按户连片”为研究案例,探讨村社集体再造与小农户组织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为应对小农户生产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与公共物品供给问题,S县通过正式制度供给、公共诉求回应与嵌入式资源输入的方式赋能村社集体,实现了对村社集体的治理再造。在治理再造的基础上,村社集体便能充分发挥治理功能,从而实现小农户的组织化:首先,村社集体借助社会动员的方式生成集体行动的公共意志,促使小农户积极参与公共治理事务;其次,村社集体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协调土地利益,实现集体内部的利益平衡;最后,村社集体通过利益整合与社会整合将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在推动土地“按户连片”的过程中克服小农户的生产困境。这对于更好地发挥村社集体的治理功能进而实现小农户组织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村社集体 小农户 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进程的共同趋向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启示——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14
作者 罗浩轩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合理展开可以将与中国土地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的经验作为基础。本研究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展现出的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以资本下乡和技术下乡带动农业...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合理展开可以将与中国土地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的经验作为基础。本研究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展现出的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以资本下乡和技术下乡带动农业工业化、以土地节约型技术为主的技术选择以及大规模农业兼业化、渐进式形成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等共同趋向。这些共同趋向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包括全面放开农地流转约束、全力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多措并举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以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针对性、延续性和自主性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主要经济体 农业转型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生态农业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兼论生态农业在我国兴起与发展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松良 施生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4-1193,共10页
农业是支撑人类生命和永续繁衍的支撑产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属性。目前国内外流行的现代常规农业过多依赖化石能源投入,以单一的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和工业化物质武装以实现其单一的经济收益目标,产生严重的环境和... 农业是支撑人类生命和永续繁衍的支撑产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属性。目前国内外流行的现代常规农业过多依赖化石能源投入,以单一的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和工业化物质武装以实现其单一的经济收益目标,产生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农业的生态化转型十分紧迫。发展以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论协同指导下的中国生态农业,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文章论述了“中国生态农业”这一作为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生态农业体系之形成历史,提出其作为中国式农业现代根本路径的3个基本任务,即农业产业由纯商品经济的产业向生命保障的公共事业转型、农业生产由生态上的恶性循环向生态上的良性循环转型和农业经营从破碎链条向“种养加”“农工商”一体化转型;3个技术体系,即应用多维用地技术体系促进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应用物能多级利用技术体系建立自净的生产系统和应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以及3个政策机制,即加快建设农业生态学科,完善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完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全面兑现生态农业产品价值,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多规合一,保证监管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化转型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探索历程、基本内涵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9
16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1,共10页
把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需要回顾我国实践探索历程,立足发展实际,结合新征程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实践要求。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体现我国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国情。这是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农业现代化、... 把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需要回顾我国实践探索历程,立足发展实际,结合新征程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实践要求。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体现我国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国情。这是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要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支撑起人口规模巨大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和装备支撑,增强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意蕴、突破重点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婉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159,共4页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路径、构建农业强国的强力支撑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现阶段,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缓解农业面源污...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路径、构建农业强国的强力支撑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手段。现阶段,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缓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布局成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重点。文章以此为脉络基点,从育主体、补短板、抓治理、提经济4方面着手,提出重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圈、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农业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强国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平 郑凯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2期249-254,共6页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全党工作的优先位置。回溯革命、建设、改革、发展4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汇聚集体行动、使用举国机制、匹配计划与市场关系以及保持长短期目标衔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取得了...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全党工作的优先位置。回溯革命、建设、改革、发展4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汇聚集体行动、使用举国机制、匹配计划与市场关系以及保持长短期目标衔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取得了伟大且光荣的历史成就,形成可供整个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4条普适性经验。展望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将以“平视世界”的高度,从“两个确保”和“四个升级”方面加快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两个确保”和“四个升级”分别指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确保农村相对贫困持续缓解,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产业体系和功能融合等4个方面的升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百年历程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健 曾世强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9期61-64,共4页
如何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然后结合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给出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如何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然后结合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给出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社集体再造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根本是实现农民组织化,村社集体构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组织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农业国家主要存在小农户与大生产以及小农户与大市场两种不同的矛盾,我国小农户的主体是种植粮食作物...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根本是实现农民组织化,村社集体构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组织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农业国家主要存在小农户与大生产以及小农户与大市场两种不同的矛盾,我国小农户的主体是种植粮食作物的粮农,主要面临与大生产的矛盾。我国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时就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调发挥村社集体的组织作用,但当前日益弱化的村社集体把小农户组织起来非常困难。地方政府探索出了“整合土地经营权”的做法,通过赋权再造了村社集体,破解了农民组织化困境,提高了小农农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集体土地制度构成农民组织化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克服小农户与大生产的矛盾,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基层组织很难将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大生产。基于此,我国有望探索出小农农业基础上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该道路区别于学界提出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道路,具有兼顾农民问题与农业问题的制度功能,体现了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村社集体 小农农业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