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的中介视角
1
作者 邵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均属于人工智能作用于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省份显著,在其他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省份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多措并举营造人工智能发展新生态、双管齐下擘画中国式农业产业链发展新蓝图的政策建议,希冀为促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农村三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洋 王福兴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通过数据要素嵌入重塑生产关系、绿色技术融入打造生态网络、人口红利跃迁夯实人才基底、产业形态颠覆重构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仍需注意,在“大国小农”国情技术困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传导、城乡要素流动制度障碍、农业产业边界融汇阻滞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面临科技创新的动力缺陷、“新介质”劳动资料的配置短板、“高素质”劳动者的结构失衡、“新料质”劳动对象的拓展受限等多重问题。对此,以“创新链”“智慧链”“人才链”“产业链”为切入点,提出种源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推广并举、现代装备升级与基础设施完善协同、专项人才回流与新型主体培育并重、传统业态升级与未来农业布局同抓的建议,以期加速推动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数据要素 种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森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8,共13页
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研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助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 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研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助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推动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农业资源禀赋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和农业大省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林 黄懿翀 陈云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9,共1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发展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5
作者 刘佳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发展可有效驱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创新发展能够通过推动要素配置和产业集聚来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发展可有效驱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创新发展能够通过推动要素配置和产业集聚来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各子维度来看,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结构现代化、中国式产业管理现代化、中国式产业经济现代化、中国式产业协同现代化和中国式产业绿色现代化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中国式产业经济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最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发展对东部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发展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要素配置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理论透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静 孙晋海 丁俊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88,共10页
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内涵逻辑、实践样态、现实境况及实践进路。研究认为,晋江市体育竞赛表演... 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内涵逻辑、实践样态、现实境况及实践进路。研究认为,晋江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链、青岛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链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具备政策支持加大、消费需求升级、产业有效集聚、企业主体壮大的基础条件,面临“孤链”弊端、“弱链”问题、“韧性”不足和“断链”风险。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总体思路,以重点补链、推进优链、增强韧性、强化固链、要素保障为实施路径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链 现代化水平提升 理论透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畜牧产业链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策略
7
作者 张晓杰 霍文颖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畜牧产业链是实现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畜牧产业链建设已在上游投融资环境、中游养殖技术及下游产品数量等方面形成良好基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畜牧产业链建设有利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产业链是实现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畜牧产业链建设已在上游投融资环境、中游养殖技术及下游产品数量等方面形成良好基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畜牧产业链建设有利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实现畜牧强国建设。文章从延链、强链和补链角度提出具体实现策略:以经济现代化为鲜明导向,扩大畜牧产业链覆盖范围;以文化现代化为发展宗旨,打造畜牧产业链特色品牌;以生态现代化为前提保障,提高畜牧产业链经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产业链 中国式现代化 养殖技术 畜牧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8
作者 王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6,共3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目前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未来农业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倪国华 王政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农业门类之间以及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趋同。独特的制度优势允许中国为实现上述趋同提前做好宏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农业门类之间以及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趋同。独特的制度优势允许中国为实现上述趋同提前做好宏观战略规划并不断推动微观布局向着上述趋同逼近,但是需要提前明确未来的均衡状态。从中国自身的特征出发,定量测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要素在不同农业门类之间以及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流动潜能,量化估算未来农业发展的均衡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高质量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双轮同步,同时合理引导资本和技术要素进入农业以补缺劳动力要素流出后的生产力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农业发展 均衡状态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历史经纬、发展主线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凤水 童政杰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遵循与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漫长而曲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为理论指...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遵循与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漫长而曲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大国小农”为现实基础,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的发展主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应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市场激励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嵌入中,实现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引导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市场激励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内涵、运行逻辑与实现路径
11
作者 冯晨静 梅静龙 闻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1,共2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满足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对应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转型和升级进程,将惠及中国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需要我们从制度演变、技术创新、市场转变等多个...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满足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对应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转型和升级进程,将惠及中国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需要我们从制度演变、技术创新、市场转变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谋划与衡量,再从农业绿色转型、组织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维度着手,让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强国内涵解析与实现路径研究
12
作者 张静 孙继芳 冯晨静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4,共3页
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强国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文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与农业强国关系的基础上,深刻... 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强国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文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与农业强国关系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农业强国的内涵,并探索将我国建设成农业强国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析
13
作者 王前军 韩宝娟 《乡村论丛》 2025年第2期3-11,共9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审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的价值意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审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的价值意蕴;系统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科技融合度不深、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不够、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度不足、乡村“三治”协同度不高的四大现实困境。从新质生产力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数字化建设擘画农村发展新蓝图、科学化培育塑造农民发展新面貌、党建引领治理发展新格局等方面进行前瞻思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局谋划,系统提升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效能,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治理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明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6,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农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而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一体化统筹,需以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农村社会新业态的积极培养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充分培育,重塑生产流程并升级生产力架构。强调先进要素、科技要素的充分嵌...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农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而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一体化统筹,需以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农村社会新业态的积极培养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充分培育,重塑生产流程并升级生产力架构。强调先进要素、科技要素的充分嵌入与全面使用,着力于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和平台工具等重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科学资源配置体系和农民充分性多元化就业为基本表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就必须促进农业基要性变革、加快数智农业发展、加强种源开发与良种培育、促进农业功能突破性转变和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系统性培育,实现传统“生产农业”向高质态“生命农业”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新质生产力 生命农业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志庆 陈灿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共3页
立足于中国国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古典农业现代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的四个方面,即系统的开放性、动力的内生性、人民的主体性以及生态的和谐性。并对应提出中国式... 立足于中国国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古典农业现代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的四个方面,即系统的开放性、动力的内生性、人民的主体性以及生态的和谐性。并对应提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坚持技术创新、良性循环、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实践路径。以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系统 生态农业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统计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智强 蔡雪玲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4,共15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其进程与实现程度的统计监测十分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逻辑,划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深入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其进程与实现程度的统计监测十分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逻辑,划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深入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统计内涵,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三级三类一体化”监测体系,并实证分析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进程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实现进程加快,但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格局、梯次推进规律与分级演进特征,东部绝大部分省份已实现农业农村初步现代化,进入基本现代化发展阶段,而西部地区仍落后于初步现代化发展水平;样本期间省域发展速度各异,东部快速增长,西部稳中有升;农业农村发展导向不均,呈重建设轻经营特征。中国应补足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劣势,提升基础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加强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加强东西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计监测 中国式现代化 初步现代化 基本现代化 全面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乔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地区&...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分布格局。数字经济深入渗透可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深化科技进步程度,持续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普惠金融 科技进步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健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1,共9页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正向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南方地区、小规模产业地区中,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 创业活跃度 中国式现代化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三题:文明特质、目标定位与本质要求
19
作者 梁海娜 王乐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政党制度、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以及路径选择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党的领导、农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和绿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鲜明的文明特质,而“...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在政党制度、价值取向、实现目标以及路径选择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党的领导、农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和绿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鲜明的文明特质,而“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则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凸显农民主体、推进共同富裕、创新农业科技、锚定绿色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国式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文明特质 目标定位 本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研究
20
作者 刘斐 姜雪航 李顺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0,共9页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论文以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揭示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动态演...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论文以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揭示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动态演进特征与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2012—2021年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定上升并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生产现代化呈上升态势,绿色现代化相对稳定,自主现代化波动发展;(2)各省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级由低向高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步扩散;(3)科技现代化、生产现代化和自主现代化是限制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从把握地缘优势、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水平测度 时空特征 差异分析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