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林 黄懿翀 陈云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9,共1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发展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2
作者 刘佳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发展可有效驱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创新发展能够通过推动要素配置和产业集聚来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发展可有效驱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创新发展能够通过推动要素配置和产业集聚来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各子维度来看,数字创新发展对中国式产业结构现代化、中国式产业管理现代化、中国式产业经济现代化、中国式产业协同现代化和中国式产业绿色现代化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中国式产业经济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最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发展对东部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发展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要素配置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健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1,共9页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正向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南方地区、小规模产业地区中,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 创业活跃度 中国式现代化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译元 刘晓宇 孙瑶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1,共10页
数字技术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能够推动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以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 数字技术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能够推动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以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进步可有效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效应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传导路径,即数字技术能够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具有显著异质性影响,其中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及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不仅对本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具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也具有推动作用。据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制定差异化发展机制,以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统计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泽明 刘兵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3,共5页
文章运用熵值法考察了2010—2021年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中国式产业链现... 文章运用熵值法考察了2010—2021年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最低的分布格局;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呈稳步下降趋势,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各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绝对差异均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雪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是符合新时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产力“跃迁”,亦是加速推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先棋手”。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是符合新时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产力“跃迁”,亦是加速推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先棋手”。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且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高创新水平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拓展性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可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产生带动作用。由此,应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加速推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进程赋能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国式现代化 熵值法 生产要素 固定效应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8
7
作者 徐聪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10,共6页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与发展动能发生根本性变革,继而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使各类现代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带来新契机。文章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与发展动能发生根本性变革,继而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使各类现代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带来新契机。文章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机制作用模型,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通过赋能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接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的中介视角
8
作者 邵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 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和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呈显著正相关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和农村三产融合均属于人工智能作用于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省份显著,在其他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省份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多措并举营造人工智能发展新生态、双管齐下擘画中国式农业产业链发展新蓝图的政策建议,希冀为促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农村三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洋 王福兴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通过数据要素嵌入重塑生产关系、绿色技术融入打造生态网络、人口红利跃迁夯实人才基底、产业形态颠覆重构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仍需注意,在“大国小农”国情技术困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传导、城乡要素流动制度障碍、农业产业边界融汇阻滞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面临科技创新的动力缺陷、“新介质”劳动资料的配置短板、“高素质”劳动者的结构失衡、“新料质”劳动对象的拓展受限等多重问题。对此,以“创新链”“智慧链”“人才链”“产业链”为切入点,提出种源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推广并举、现代装备升级与基础设施完善协同、专项人才回流与新型主体培育并重、传统业态升级与未来农业布局同抓的建议,以期加速推动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数据要素 种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森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8,共13页
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研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助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 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研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助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推动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农业资源禀赋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和农业大省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