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价值意蕴
1
作者 杨菁 张科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05-107,112,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广大乡村亟需走出一条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由脱贫走向振兴的伟大跨越。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现实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广大乡村亟需走出一条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由脱贫走向振兴的伟大跨越。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现实逻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会以基层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意蕴,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振兴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逻辑理路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遗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的基本内涵、作用机制和推进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康晓磊 缪律 +2 位作者 刘冬华 周铭扬 史国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下的丰厚遗产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认为,北京冬奥会场地设施条件现代化夯实了乡村体育发展基础,产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体育一体化,制度组织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下的丰厚遗产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认为,北京冬奥会场地设施条件现代化夯实了乡村体育发展基础,产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体育一体化,制度组织现代化促进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北京冬奥会遗产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的赋能机制主要包括创新驱动机制、融合共创机制、动态匹配机制和协同治理机制。然而北京冬奥会遗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面临冬奥会遗产赋能支撑体系不完善、基层对冬奥会遗产赋能认识不足、乡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体育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推进北京冬奥会遗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应构建冬奥会遗产赋能顶层设计,培育遗产赋能典型案例;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原则,加快遗产赋能转化应用;统筹规划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夯实乡村体育现代化根基;建立健全乡村体育组织,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遗产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推进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泽平 曾凡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教育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概念、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任胜洪 曾娅 黄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共6页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对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有着独特的逻辑,这些逻辑的生成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教育思想的理论,又...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对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有着独特的逻辑,这些逻辑的生成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教育思想的理论,又承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既回应了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的关切,又着力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助力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未来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可能进路在于全方位构建适宜教育生态,实现乡村教育理念现代化、要素现代化和评价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城乡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数字金融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洁 张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64,共16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是数字金融推动中国式乡...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是数字金融推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更强。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不仅能够驱动本省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而且对相邻省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邱春林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1,共9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对乡村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框架。这一框架涵盖了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乡村治理内容体系、乡村治理运行体...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对乡村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框架。这一框架涵盖了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乡村治理内容体系、乡村治理运行体系和乡村治理保障体系,其中组织体系是关键,内容体系是重点,运行体系是载体,保障体系是依托,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优化体制机制、发展集体经济夯实物质基础等,则为推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新要求 新框架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左瑞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2期99-102,共4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之举,乡村社会治理离不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支撑。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当前中国乡村的具体实践,即通过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统一实践过程。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之举,乡村社会治理离不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支撑。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当前中国乡村的具体实践,即通过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统一实践过程。近年来,各地围绕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大量创新,逐步形成具有典型性和可供复制的实践案例。当然,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必然受到一定现实条件的约束。对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探索发展乡村治理结构,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重新形塑韧性、双轨治理格局,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此推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有效治理 乡村治理 基层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明庆忠 韩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8,共13页
旅游价值共创能有效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对旅游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分析,以云南多案例剖析旅游多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1)“主体间整体性”是旅游价值共... 旅游价值共创能有效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对旅游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分析,以云南多案例剖析旅游多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1)“主体间整体性”是旅游价值共创与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关系的“系统性基础”;2)共享“资源”基础、共通“互动”本质、共推“价值”协同、共契“因果”链条是旅游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3)旅游者资源主导、外来旅游经营者资源带动、村寨旅游精英协同村民推动、跨村村民间协同、政府与村寨协同、村寨集体经济跨产业价值协同是旅游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实践路径;4)旅游主体间依据各自价值主张进行资源匹配,从操作性资源到对象性资源的整合中实现服务交换,资源流动、整合中推动现代化要素的在地村寨融入和适应性演化是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直接动力.研究为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与乡村现代化可持续融合、发展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理解旅游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价值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价值共创 促进逻辑 实践路径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乡村文化复兴的视角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玉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代文明视野,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促进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化同样要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即乡村文化复兴不能独立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外,其同样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战场之一,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为乡村振兴铸魂,在凝神聚魂中增强村民的精气神,实现人的现代化与产业现代化,促使村民拥有内在的精神自主意识,在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中明确发展方向,乡村文化才能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支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资明贵 白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F0002,共17页
乡村旅游社区是传统与现代、城市与村落、全球与地方相互交织、碰撞强烈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谱图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国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阶段性... 乡村旅游社区是传统与现代、城市与村落、全球与地方相互交织、碰撞强烈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谱图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国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阶段性变化特征不如国内研究显化;国内乡村旅游社区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期(2002—2007年)、扩张起伏期(2008—2017年)和革新稳定期(2018年至今)3个阶段。2)国内以乡村旅游与社区的相互作用及其引致的社区变迁为研究主线,研究内容聚焦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对乡村社区产生的影响以及乡村旅游情境下的社区变迁。3)国外以“旅游影响—客观回应/主观回应—发展目标”为研究逻辑,主要从社区参与和社区管理、乡村旅游的影响及居民感知和可持续发展等展开研究。国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的议题多样性与对社区“个体”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强调有其特有的社会环境与制度情境,未来的中国乡村旅游社区研究也应着眼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任务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构建本土理论、突破传统范式,将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推向纵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社区居民 社区参与 可持续发展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工程”经验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启示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11
作者 牛铖瑶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189-192,共4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坚实的农业基础,需要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开辟新道路,为处理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新经验,同时也改变农村整体面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出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坚实的农业基础,需要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开辟新道路,为处理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新经验,同时也改变农村整体面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安阳市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启示研究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富路径探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雪锋 祁贤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做大“生态蛋糕”,实现乡村共同致富,对开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道路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引入财会学科的“资源-资产-资本”概念,构建了乡村碳...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做大“生态蛋糕”,实现乡村共同致富,对开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道路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引入财会学科的“资源-资产-资本”概念,构建了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三资转化”路径。在分析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明晰碳汇生态资源权属,搭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乡村碳汇生态产品品牌溢价,构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数字化多场景应用等方面打通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碳汇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共同富裕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