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林铁 张建永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的阐释,是面向新世纪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空间与发展路径的一种必要方式。其研究进路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基于中国现代性(国族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电... 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的阐释,是面向新世纪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空间与发展路径的一种必要方式。其研究进路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基于中国现代性(国族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电影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呈现是少数民族电影的独特价值。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应当以建构性的眼光取代文化本质主义思维,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语境中思考,同时努力在与其他族群的对话中完成文化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现代性问题 族群与族群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嬗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9-10,共2页
从新中国建立到至今的这5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发展完善,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比较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这两个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高峰,可以看出主题的政治化向文化化转移,拯救者形象由... 从新中国建立到至今的这5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发展完善,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比较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这两个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高峰,可以看出主题的政治化向文化化转移,拯救者形象由党向自我转变,视角由俯视力图转向平视这样的趋势。本文试从主题、拯救者形象和视角这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嬗变做出自己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拯救者形象 视角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及其功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郁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0,共5页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电影这一传播方式,建立了边缘的中国诸少数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关联。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是意识形态工具,是国家话语对民族问题的故事化表达。其撰述了各民族的共同历史,阐释了各民族的关系(主要... 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电影这一传播方式,建立了边缘的中国诸少数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关联。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是意识形态工具,是国家话语对民族问题的故事化表达。其撰述了各民族的共同历史,阐释了各民族的关系(主要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全体公民对新生国家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实际上参与了民族国家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话语本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风景与旅程——作为“旅途电影”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及其空间修辞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一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0,188,共7页
道路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一种历久弥新的空间性意象。在银幕上,道路跨越区隔,构建新的地理共同体;同时,道路对沟通、追寻或探索的意指,使其时常作为转型时期社会情态或个体心理的象征符号。近年来,诸多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通过构筑旅... 道路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一种历久弥新的空间性意象。在银幕上,道路跨越区隔,构建新的地理共同体;同时,道路对沟通、追寻或探索的意指,使其时常作为转型时期社会情态或个体心理的象征符号。近年来,诸多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通过构筑旅途道路上流动而混杂的景观,阐释当下时代少数民族文化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与呈现反主流意识与批判精神的公路片相比,这些影片理应被归入一种更为宽广的电影门类,即“旅途电影”(journey film)之中。影片的空间话语根植于传统文明与现代化进程、民族主体话语与去地域化潮流相互碰撞交织的时代语境,反映着民族文化生态的嬗变,也承载着当下中国电影人对民族文化内涵与命运的凝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旅途电影 道路意象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