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小说·兴味派小说·五四小说——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三部乐章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156,共8页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完整过程是由清末"小说界革命"肇其始,民初"小说兴味化热潮"充其实,五四"新文艺小说潮流"收其功。"新小说家"被迫向西方学习,出于"新民"需要而与报刊结合将原不...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完整过程是由清末"小说界革命"肇其始,民初"小说兴味化热潮"充其实,五四"新文艺小说潮流"收其功。"新小说家"被迫向西方学习,出于"新民"需要而与报刊结合将原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推向"文学场"中心,其倡导的求新求变意识与民族国家意识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线。"兴味派小说家"主倡"兴味",以丰富多元的著译实绩纠"新小说"之偏,在小说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小说审美的独立性上用力,且更加紧密地与报刊出版界合作进行现代生活启蒙。"新文学家"则主动彻底地向西方学习并否定传统,但从其主题选择、艺术追求、语言变革与人性表现等诸方面仍能看出它对前两者的批判性继承。它们是激变与渐变相接续的三部乐章,民初渐变部分因长期遭遇遮蔽尤需仔细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兴味派小说 五四小说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小说新面相——评《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2
作者 贺昌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69,共2页
近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诸多探讨。其中,陈平原先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可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范式。前者... 近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诸多探讨。其中,陈平原先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王德威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可以说代表了两种不同范式。前者偏重形式研究,重点关注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后者侧重文化研究,重点探讨近代小说蕴含的多种“现代”可能。这两种研究范式,对于推进近代小说研究的深化,理解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起到了巨大的引领推动作用。然而,何为现代,如何转型,依旧是学界可以而且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小说 陈平原 小说新论 被压抑的现代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 王德威 小说叙事模式 认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初小说理论的转型期特征及其价值
3
作者 谢晓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5,共7页
民初文学以及民初小说理论所展示的渐进式变革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常态。我们在肯定"五四"文学激进变革的先锋形态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和贬低民初小说理论作为常态形态的价值。它将小说纳入文学范畴并深入探讨其艺... 民初文学以及民初小说理论所展示的渐进式变革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常态。我们在肯定"五四"文学激进变革的先锋形态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和贬低民初小说理论作为常态形态的价值。它将小说纳入文学范畴并深入探讨其艺术特性,实现了民初小说理论从重视文学之用到关注文学之体的转型;它也给我们将一直困扰着中国现代小说家的"体用之辨"和"雅俗之争"问题拉开了序幕且展示出其复杂性和丰富性。民初的小说比较理论更具开端价值。这一切,在给我们展示了文学史的常态发展过程中观念和实践变革的努力的同时,也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进行了知识背景和理论资源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小说理论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 常态 局限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